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導彈奇才布勞恩

馮·布勞恩于1912年3月23日生在波森的維爾西茨(波森古時曾是普魯士的一個省,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劃歸波蘭,現在波蘭境內)。

布勞恩幼年時,德國人流行把火箭(許多是黑色火藥和煙花火箭)綁在汽車、火車、船上創造速度紀錄。此事對少年的布勞恩頗有影響,他一次買了6枚火箭裝在一輛玩具車上并將其點著,幾乎惹禍。但此事并未影響布勞恩對火箭的興趣,他一有機會就燃放焰火火箭。與世人推測的相反,火箭天才布勞恩并不是一個讀書天才。他除法語較好外,一些功課的成績并不能讓父母高興,他的物理很差,數學竟然不及格,而這兩門都是現今從事航空航天工程的基礎課。父母為他的理科成績擔憂,便將他轉入一所寄宿學校,他的成績終于有所提高,但他最喜歡的還是木工、石工、農業種植,因此他小時候就曾自己動手制作汽車。

布勞恩中學畢業后,進入夏洛特堡工學院。德國高等院校歷來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布勞恩熟悉各種機床的操作和工藝,曾用了5周時間銼出來一個標準的金屬立方體。

1910—1930年,歐美國家盛行研究各種火箭。當時的主流是固體燃料火箭,并少量應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但一些富有遠見的工程師指出:液體燃料火箭才是征服天空的首選。這時在德國已經有許多工程師研制出了各種火箭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奧伯特先生是德國當時最知名的火箭專家,布勞恩與他認識后,成為他的助手。奧伯特堅持認為:最好的火箭動力是液體燃料而非固體火藥。此論點對布勞恩很有影響。奧伯特設計了液體發動機最初的裝置,并且點火成功。他用的是液態氧和汽油。后來奧伯特離開了火箭研究,布勞恩和其他弟子把老師的火箭研究事業繼續進行下去。20世紀30年代的德國受經濟大蕭條影響,失業嚴重。一些高級技工免費在布勞恩的火箭工廠里干活,一些大公司出于商業目的會給一些贊助,而絕大部分的成績則依靠一群年輕人的獻身精神。

1931年,布勞恩暫離火箭工廠到瑞士的蘇黎世高等工學院進修。學成回國后,正趕上他的同事發射小型試驗液體火箭——“米拉克”1號。雖然經過初次試驗失敗,但后來這種小火箭就不斷成功發射了,布勞恩深感光憑工程學知識征服宇宙空間是遠遠不夠的,他毅然轉入柏林大學學習更多的物理、化學和天文知識。在柏林大學,有一批優秀教授任教。布勞恩的博士論文是關于液體火箭發動機中復雜的噴射、霧化、燃燒、離解、氣態平衡和膨脹現象。后來,“米拉克”液體火箭引起了德國軍方的關注。不久后,德國軍方找到了布勞恩,從此,他開始為德國軍方效力。在布勞恩的主持下,一批批火箭被研制了出來,這其中就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給英國帶來巨大災難的V–2火箭,它在當時被人們稱為“飛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布勞恩作為有特殊價值的戰俘被抓去了美國。后來“冷戰”開始,美國陸軍想要一種遠程導彈,甚至起了名字叫“紅石”,軍方決定讓布勞恩主持研制,這位來自歐洲的火箭天才終于派上了用場。就這樣,布勞恩在賦閑6年之后,又緊張地忙碌起來。1957年,“紅石”火箭達到了2000公里的射程,射程更遠的“丘比特”火箭也很快研制成功了。

1961年5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宣布了載人登月的決定,宇航局隨即實施了大規模的“阿波羅”計劃,它為馮·布勞恩搭建了展示才華的舞臺。

“阿波羅”計劃前,研制火箭通常采用分級試驗的方法,就是一次飛行只試驗一級,以后再依次加上第二級、第三級。為了按時完成10年內登上月球的任務,美國宇航局載人航天飛行辦公室主管喬治·繆勒提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全載荷試驗。這個決定改變了以往的做法,第一次就將各級火箭組裝在一起發射,這無異于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只籃子里,因此第一次聽到這個決定后,馬歇爾航天中心的火箭專家都表示懷疑。一位實驗室的主任對宇航局的一位官員說:“你一定是神經錯亂了。”可是,馮·布勞恩卻公開支持全載荷試驗,見到這種情況,許多高級官員也只好不再堅持反對意見。事實證明,喬治·繆勒的決定是對的,馮·布勞恩的堅持也是對的。1967年11月9日,“土星”5號第一次發射就大獲成功,每一級火箭都工作得完美無缺,全載荷試驗為“阿波羅”計劃贏得了時間。“阿波羅”計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土星”系列火箭的成功。“土星”系列火箭前后共發射了33次,全部取得了成功,可靠性達到100%,而世界上其他系列火箭的可靠性沒有一種超過97%。這種超乎尋常的成績,來源于馮·布勞恩德國式的嚴謹,來源于他一絲不茍的質量管理。一次,“土星”1B火箭在試驗和清洗時發現發動機里存有多余物,馮·布勞恩立即采取了有力措施,并寫信給承包商洛克達因公司指責對方的問題,他警告說:“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將會引起嚴重事件。”對馮·布勞恩的這種嚴謹態度,最應該表示感謝的是宇航員們,“土星”5號在歷次登月飛行中都完美無缺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沒有一個宇航員傷亡。

1970年2月,即“阿波羅”13號飛船發射前兩個月,馮·布勞恩告別馬歇爾航天中心,前往華盛頓擔任宇航局副局長。載人登月成功后,布勞恩提出了載人登陸火星的建議和設想。但國會議員們拒絕了他的火星飛行計劃。載人火星計劃流產了,“阿波羅”計劃接近了尾聲。當時馮·布勞恩才60歲,還不到宇航局65歲的法定退休年齡,然而他認為自己在宇航局已經沒有什么大事可干了。1972年6月19日,也就是“阿波羅”16號發射兩個月后,為美國陸軍工作了15年,為宇航局工作了12年的布勞恩出人意料地辭去了宇航局副局長的職務,加入了費爾柴爾德公司。這是一家著名的航空航天公司,也是天空實驗室軌道艙的承包商。布勞恩轉入該公司后,一直從事廣播電視通信衛星的研制工作,直至1977年去世。

知識鏈接

布勞恩為納粹德國工作11年的經歷使他成為了世界上最危險的人物,而他后半生為人類航空航天事業所做的貢獻無法衡量,現代科學家的困境在他身上彰顯得淋漓精致:科研活動到底應該為某個國家服務,還是為人類服務,這永遠是科學家們需要權衡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水富县| 普安县| 韶关市| 陆川县| 香格里拉县| 武鸣县| 改则县| 五常市| 兰州市| 盐池县| 德惠市| 唐海县| 肥乡县| 宁武县| 灌云县| 滦南县| 城步| 同德县| 雷州市| 封开县| 来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福清市| 博客| 宝鸡市| 澄江县| 张家界市| 麻城市| 福州市| 靖边县| 上林县| 嘉峪关市| 岳阳县| 灵寿县| 江门市| 西宁市| 汤原县| 夹江县| 枝江市| 铁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