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忙著辦婚禮,這段時間忙著拓展市場,沒有一天清閑,又是出差,這天下班回到酒店,我一個人躺在床上,兩眼毫無目的的向電視機的方向望著,但又不是聚焦的那種,有些迷茫,這剛新婚就這樣忙著出差,究竟是為了為什么。現在自己說沒錢也夠的著生活,說有錢但是很多事情需要錢也辦不了,比如小晨接下來的產業園,比如自己一直想出的書,比如想帶家人去旅游,這些都需要錢,可現在工資和小晨的積蓄只夠我們基本生活所需和房貸,就是說一旦沒有了工資可能房貸和生活下去都是大問題。我也認真考慮過,父母那輩人雖然過的辛苦,但是只是為了吃飯和最基本的住房問題,而我們這一代人是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比如吃的更好玩的更好生活的更好,關鍵是住的更好需要更好的代價。不用想,最近的我是有些情緒低落,干活是不會讓我累的,關鍵是心累。要說心累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五條:
一現在這個世道果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本我們部門的招聘都是人力資源部負責的,為了更快更準招到適合我們團隊的人,關鍵是我自己之前是做人力資源管理的,招聘對我來說完全不是問題,于是招聘這個活由慢慢兼著做一部分到最后招聘部不管不問了。最最關鍵的是,我們部門做這些事沒有一點額外獎勵,現在純屬白做事。
二隨著外市的市場開拓越來越多,很多員工都是新招的,團隊的文化還沒有很好的融入進去,猶如一盤散沙,比如這次出差過來自己背著一個包提著一個箱子,雖然自己不是那么勢利和追求官僚思想的人,但是下面的人竟然連幫忙提行李的想法都沒有,一定程度上表面團隊的凝聚力還很差。
三現在不像這個項目初期,很多事情都在摸索中,可以說現在做的事情,前幾年都實踐過,該犯的錯誤都犯過,現在不用懷疑戰略,完全就是復制,再根據當地的特殊情況稍微進行變通就是,可是現在的團隊成員經常會以各種借口達不到團隊的要求。
四我們團隊我是最注重學習力的,不僅是老團隊,新團隊只要有兩個人就要組織定期進行分享,雖然現在比當初條件很多,當初都是下載電子書,為了節省成本,現在是即使給大家買了紙質版本的書,大家到交作業,即讀書心得的時候,依然還是存在應付了事的階段。
五不愿意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不愿意花更多的時間研究自己的業務上,表面上看是到點就下班,實際上說明了,一大家的工作量不飽和,其實不是沒有工作,只是自己拖著;二責任心不強,沒有壓迫感,雖然正激勵不少,但是整體還處于散漫的狀態;三很多制度及政策到了新團隊,都會流于形式,達不到政策制定的真正目的。
我越來越發現,路大家往往都知道那是確的路,但成功的路上很多人走著走著就出現了各種狀況,沒有借口,就是一幫不能打敗自己的團隊。
這天下午接到楊德章的電話,楊德章意思自己正好來某陽市談事情,從女兒楊藝馨處得知我正好也在某陽市出差,于是決定電話給我,問我晚上是否有時間,一起聚聚。我想也好,這樣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困惑說給楊德章聽聽,畢竟楊德章老江湖,經驗閱歷豐富,說不定真能幫我出出招。以往類似這樣的事情,我會挖空心思去想兩條的,一楊德章是真如他自己所說的來某陽出差,還是為了找我聊聊,到底哪件事才是他的最終目的。現在我不會想這些,不管他的目的是怎么樣的,關鍵是我自己知道自己的目的就好了,我的期望在哪里就好了。二以為自己有很多困惑會自己想,一般不會主動說出來,特別是對領導和比自己級別高的人,以前總覺得這樣莽莽撞撞提出來會不會讓人看輕自己,但是慢慢通過把很多困擾自己的事情和小晨說了后,偶爾也能得到一些解決問題的靈感,也算是嘗到了甜頭,現在開始開放起來,愿意聽他人的一些建議。
晚上吃飯是楊德章找的地方,飯桌上還有其他人,據楊德章一一介紹,都是某陽市的一些老板。飯店是某陽的特色地方菜館,菜上來果然不一樣,雖然是土菜但是都很精致,關鍵是味道好,來某陽也有幾次了,今天飯桌上大多菜也都吃過,但掄起味道肯定是沒有今天來的這家店正宗,果然不同錢不同定位的店,大廚的水平差異還是很大的,關鍵是不同社會地位的人的品味差別立馬顯現出來。
飯桌上多是客套話,我也插嘴很少,雖然很多老板想了解我們的這塊的事情,畢竟互聯網的項目有很多說頭,但是經歷過公司一輪輪的招商談判,我也基本判斷出這些傳統企業老板的心態,所以很多話我也只說了一半,這又是我最近一年的變化,之前總覺得說話不說到底的人不誠實沒意思不值得深交,但是慢慢的我發現針對不同需求的人確實不應該多說,這真叫多說無益。
楊德章自然也看出了我的心思,飯后又單獨拉著我喝茶,當然這所有的費用都是楊德章簽的單,由此可知,針對某陽市楊德章確實很熟悉。喝茶時,我把我最近的困惑向楊德章說了一遍,楊德章聽的過程中頻頻點頭,他知道我說完了,問了我一句:“你理出頭緒來了嗎,當前最關鍵的解決問題的點你想清楚了嗎?”
“把團隊給帶出來。”
“對,更確切的說當前你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帶頭人的問題,這個區域如果你有兩三個,哪怕有一個有能力的帶頭人在,你的大部分難題都會迎刃而解。”楊德章肯定說。
“只是現在人才難找,更難判斷哪些人是這類人才。”我說出了我的疑問。
“人才不是難找,你首先都問自己花多少時間,嘗試了哪些途徑找這些人才;其次判斷人才其實沒有那么多,半個月,一個月,通過觀察這些人的一言一行你心里就有數了,哪怕你說不上來誰值得培養三年五年,但是你心里一定清楚,他大于還是小于這個崗位的需求,單憑第六感。”
“聽著楊德章的話,結合實際情況我心里在思考著。”楊德章確實老司機,一下子就切中了問題的要害,我自己也確實在團隊管理人才搜羅方面,特別是判斷方面沒有想過這些問題。我不斷的點頭,表面楊德章的話我是聽到心里去了的。
“所以你現在就是兩步走,在尋找團隊管理人才方面,一是團隊內部或者外部招,二是觀察新項目對老制度的匹配程度,這兩條解決好,最起碼你可以省心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楊德章一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味道在說著。
就這樣一問一答,我們倆聊了兩個多小時,雖然很多理念都是聽過的,但是總覺得沒有楊德章說的那么深入淺出,講真,今晚確實收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