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人生的境界
- 幸福總是姍姍來遲
- 黃大白話
- 2398字
- 2019-01-17 17:00:42
這天晚飯時間媽媽問我:“志遠,你和小晨怎么打算的,你們認識也快有兩年了。”
我知道媽媽的意思,在催我和小晨結(jié)婚呢。
我說:“我和小晨自己有安排,媽,你就別跟著著急了。”
我媽帶著情緒道:“你們有安排?和我說了嗎?沒有和我說,我還不能著急了?”
我意識道媽媽可能遭受什么打擊了,忙看向保姆鄭阿姨,事后才知道,今天有個媽媽的小姐妹來家里做活,然后帶著孫子過來,估計是我媽媽看著想到了我的處境,難免覺得難過。
我把這件事說給小晨聽,沒有想到小晨首先就自責起來,說:“這是我們的錯,老人嘛,畢竟想看到膝下子孫滿堂。雖然我們有規(guī)劃,雖然是我們兩個人的事情,但又是兩個家庭的事情,我們應(yīng)該告訴你媽媽。”
說心里話,聽到小晨這么說我還是蠻感動的,一個人的大度往往自夸更讓人感動。
小晨道:“今天一個以前的大學寢室室友李茶玲和我電話,意思她很困惑,雖然她現(xiàn)在工作只有短短五年,就做到了一個大公司的經(jīng)理崗,也許很多同學和同事都羨慕她,但是她并沒有表面上看的那么風光,她也有很多酸楚,不僅僅是工作方面的,還有各種利益糾葛及人際紛爭。”
我雖然不知道發(fā)生在李茶玲身上的具體事情,但是內(nèi)心也能感受到一些。我認同道:“活著,工作著,和人打交道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是自己要有底線要有原則,否則很容易就迷失迷茫。”
小晨認同道:“對對,她也是這么說的,她也換了三份工作,雖然每份工作自己都很努力,但是總會遇到一些奇葩的同事、上級甚至是領(lǐng)導。所以現(xiàn)在她自己都迷糊了,人在職場到底要怎么找,才能找到一份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呢?”
我分析道:“是的,雖然很多人哪怕知道怎么選擇公司,但這也是理論,畢竟不到這家公司又怎么知道這家公司真正是怎么樣的呢,畢竟現(xiàn)在太多公司善于套路了。”
小晨說:“李茶玲應(yīng)該就是這個意思,不過你之前是做人力資源的,應(yīng)該看到職場上太多奇葩事情了。不過要說到每個人應(yīng)該堅守的原則和底線,當今社會太缺少這些了。”
我贊揚小晨道:“小晨,最少你不缺啊,你身上我就看到了你有堅定的信仰在!”
小晨不好意思的笑道:“志遠,你別拿我說笑了,我哪有什么信仰,我就是做小生意的二道販子。”
我說:“世間的人分為三種,一種是做了事還不說,第二種是沒有做就開始說,第三種是一邊做一邊說,你就屬于第一種做了,還不說的類型。”
小晨問:“那你屬于哪一種?”
我說:“我是變色龍,有時候?qū)儆诘谝环N,有時候?qū)儆诘诙N,至于第三種嘛,就比較少發(fā)生了。”
小晨繼續(xù)刨根問底道:“那你的人生準則是什么?”
我說:“一就是賺錢,二是自我成長,這是我的兩個準則。”
“怎么說?”
“賺錢嘛,只要是不違法的,不違法道德的,比如上班、投資、做自媒體寫小說等都是賺錢的路子;自我成長嘛,比如讀書、運動、交友等都算。”
小晨好奇的問:“你是不是就是因為有了這些明確的人生準則所以每天才那么充實,我好像總覺得你每天計劃都安排的滿滿的。”
我誠實的問道:“有嗎?我覺得我很多時間我還是沒有把握住,還是控制不了自己,自律性還是差了些。”
小晨以為我在故意逗她,拍了我下道:“如果你這樣都不算充分利用時間,那么我就廢了,我更是丟在錢眼里去了。”
我說:“你的境界都屬于那種不知道自己厲害的那個級別了,我都難其項背了。”
小晨說:“還取笑我,還取笑我,不過我真心佩服你們喜歡讀書的,更佩服你們會寫文章的。”
針對讀書我還是有些建議,對小晨說:“小晨,關(guān)于讀書我還是建議你有時間多讀幾本的。”
小晨撓撓頭道:“可是我沒有時間,經(jīng)常拿起書就犯困。”
我說:“這個好辦,你看我都給你列好了書單以及讀書計劃,有時間你到社區(qū)圖書館去借下就好了。”說著我把列的書單以及借書證給了小晨道:“如果你沒有時間去借,我?guī)湍闳ソ瑁蛘呶規(guī)闳ソ枰淮巍T俨恍校枇耍易x來給你聽。”
小晨問:“你說的當真,你真要讀給我聽。”
我說:“如果你回到三五歲可以啊,我可以讀給你聽,一郎小時候我經(jīng)常給他讀故事的。”
小晨道:“我也要聽。”
我說:“你愿意聽,每天晚上給你讀一個小時算什么嘛,只是我讀的和你自己去讀去思考還是不一樣的嘛。”
小晨道:“我知道的,這次我一定會聽你的話。”
我神秘的對小晨道:“我給你拿樣好吃的,你肯定沒有吃過?”
小晨看我神神秘秘的樣子,也起了好奇心,問:“是什么?”
我從箱子里拿出了我媽媽炸的馓子和麻葉子,問小晨:“這兩樣寶貝見過嗎?吃過嗎?”
小晨仔細看了看,辨認了下,仿佛又在回憶道:“這個馓子見過,這個叫什么?”
“麻葉子。”
“這個麻葉子沒有見過,以前見過類似的東西,只是沒有吃過。”
我笑道:“馓子你見過,估計也是不同的味道,畢竟每個人的手藝不一樣。”邊拿著給小晨嘗,我邊解釋道:“我們小時候每年秋收過年都會炸些零食,馓子麻葉子果子丸子之類的。雖然每家都做,但是每家的味道又都不一樣。那時候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之間沒有隨手禮,也會送這些。所以我才說,你吃過,估計也不是一個味道。”
小晨先是吃了馓子,道:“確實,和我之前吃過的不一樣。好像你媽媽炸的馓子味道更淡,之前吃過的味道咸了些。”
我隨口問:“之前你吃的是街上買的?”
小晨道:“不是的,是大學一個河南的同學從家里帶的,好像他們家過年也會做這個。”
我說:“對對,河南很多地方和我們很近,中原地區(qū)嘛,不僅家鄉(xiāng)話差不多,習慣也差不多。”
“這個更好吃,你們家叫什么?麻葉子?”小晨吃了麻葉子不斷的點贊道。
我說:“算是的,因為我們家鄉(xiāng)話不這么說。”看著小晨吃的津津有味,我說:“其實,我們小時候吃的自己家做的手工零食很多,只是現(xiàn)在人有錢了,外面也都能買到了,自己家做的越來越少了,味道也沒有那個味道了。”
小晨說:“可惜了,可惜了,就像你媽媽做的手工鞋墊,現(xiàn)在找我們訂貨的都排隊三個月之后了。”
我贊道:“還不是你這個女老板做的好,賣不出去誰會去做呢?”
小晨道:“我研究研究,看看這些麻葉子馓子還有你剛才說的那些,有沒有可能在網(wǎng)上賣?”
我說:“看吧,我們的生意小能手又發(fā)揮生意人的聰明才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