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神農會
簡介
盤古論今,浩浩黃河,滔滔不絕,波瀾壯闊。欺我的人已死,愛我的已老。
為了生活,起起落落,游走潮頭浪尖;輾轉多年,終有所小成。
去除浮華,己到不惑,迎來天下最難的考題。我想憤怒,我發狂言,我去給它兩拳。
風霜雨雪,不足為懼,行路艱險,已有對策。
憑借經驗,給自己一份,好好生活的底氣。
等我老了,把故事留下,我要上天看一看,給我多少分。
不能等老了,再努力,不能等錯過,再懊悔。
冒昧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在此感謝鑒賞。
第一篇快樂神仙
第一章神仙會
天高地厚,歲增星繁。
譜今盤古,永記千年。
有人說:“天地循環,一元復始,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又分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一會歷時一萬零八百年。從寅會生人物后,又過兩會,天公作美,福祿壽三星大放異彩,降世臨凡,到一戶敦厚人家。
平民度日,不掐不算。冬去春來,日新月異,谷雨清早,紫氣東來,仙霧繚繞,天際彌漫出現一座座彩色的祥云,云中似乎有人群涌動。隨著祥云逐漸靠近,人群逐漸變得清晰。仙長,從祥云中走來,赴三皇廟會。
廟落沙丘前,四通發達,草木繁盛,廟內三皇端坐,每年三月三,附近村民必來進香許愿,或謂此地靈驗。
仙長蒞臨廟前念道:“上承天意,廣告仙人,故人西辭,已有數日,待我去他住處看看,現在做什么?”
HEN省,內黃縣,后河鎮,某村。有一馬家爺爺牽著牛車去瓜地,黃牛昂著角,舔著鼻子,邁著慢悠悠的步子,走過村小學。
這條路有太多磚頭挖渣,很容易絆到上學的孩子,馬家爺爺想給這段路鋪點軟土,這樣孫兒來上學,路會好走些。
他趕著牛車去了北地,那里的土堆沒人管,他裝了滿滿一車黃土,走著走著,只覺得古墩一下,老牛哞兒了一聲,像是急剎車發出的聲音,車停了,下車一看,車轱轆掉進了路坑,他使喚黃牛向前使勁拉:喔,喔。可惜牛使出全身力氣也拉不動一大車黃土。
他擼起袖子,往手心吐了口氣。胡亂搓了幾下,一手抓車邦,兩腿蹬地,肩膀猛往前依抗,一下連車帶土,從坑里拉了出來。到了小學門口,把黃土卸下攤平又往返五六趟,終于把上小學的路,鋪的平平坦坦。
牛拉著車又去了西瓜地,卸下牛,撒開,讓牛自己去地頭吃草。
扒開西瓜葉,小瓜胎露在眼前,看著健壯成長的瓜秧,已經接了個小瓜,捋正瓜苗,壓些土。
到了正中午,黃牛臥在樹下,反芻嚼草。他使喚黃牛起來,套上車回家吃飯,那樹上的喜鵲唧唧歡唱。
馬家爺爺的院子有堂屋、東屋、西屋。東屋南邊種有一棵石榴樹,西屋墻角有一棵梨樹。院子南邊有一小院,是兒子兒媳和孫子住的院子,稱“南院”。南院堂屋坐北朝南,屋西有樹,其冠如傘,似手擋雨,不見陰云。
奶奶在“三皇廟”為家人祈福磕頭。請得長命鎖回家,交代兒媳,這是個保平安護身用的吉祥物,給孫子戴身上。
孫子到了爺爺院里,看見好多家人:大爺、大奶奶、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大姑、二姑、大姑夫、二姑父、大伯、大娘、妹妹、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姐、表弟、表妹等……
吃飯午時,媽媽將長命鎖戴我身上,看了看,覺得挺好。
吃過飯,馬家大兒子準備去澆麥,那是他家一年的口糧可得好好灌溉,他找到屋里的鑄鐵水泵往外面拽,可惜水泵已經嵌入地下,所幸兩手抄起往車上搬,咚咚咚,如腳錘鼓面。裝好車,叫上叔叔一起下地安水泵。
到了地里,爸爸和叔叔一起,把那個鑄鐵潛水泵從車廂里抬下來,下到井里。下水泵是個笨重的體力活,爸爸和叔叔他們,談笑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不覺一會兒,大功告成。
給下入井中的水泵,接了電,試了試電閘,看水泵出來水,沿著水龍溝,向麥地奔去,麥畦泛出氣泡,滋潤著麥田。
澆滿一畦,水要溢出龍溝,在水流的沖涮下,龍溝一點點的坍塌,叔叔及時發現,掂鐵掀過去,給龍溝加一大鐵掀土,龍溝被封高,一家人分段巡視水龍溝,封高畦頭,等水快到頭,改到第二畦。澆第二畦比澆頭一畦稍輕松,最起碼肥水不會流到外人田。看著水已經澆滿第二畦,再改第三畦。這塊麥地有四畝多,澆完我家的,還有叔叔家的,得三天。
媽媽說:“明天帶你去姥姥家好不好?已經長兩顆乳牙啦,還不說話呀”。
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問媽媽:“媽媽什么時候到明天呀?”媽媽,用驚奇的目光審視著我,不知道該怎么解釋好,說:“過了今天就是明天”。媽媽又拿個日歷,指著上面的日期:“你看,這是今天,明天就在它的后面。”
“那什么時候去姥姥家?”我想知道。
媽媽準備一會給,老馬一個驚喜,但是,又等不及了,喊老馬:“你兒子會說話啦。”老馬帶著質疑的表情問兒子:“你剛才說話了嗎?”老馬等待著,輕輕的拿起一個兒童座椅,放在自行車上。老馬又聽見,有人喊他:“爸爸。”老馬抬頭注意觀察,仔細確認,沒有別人,確定是不滿周歲的兒子喊他爸爸,給自行車加裝兒童座椅,高興得鼻孔哼出小曲。
媽媽騎上車回娘家,老馬把兒子放自行車座椅上,出了村走過一座沙丘,轉眼看見成行的綠樹,樹下一條大道,直通杏花村。
姥姥家就在村里,堂屋上,人字形的瓦檐,重重疊疊,魚鱗小瓦一片覆一片。青磚砌的四合院,墻頭上雕刻著麒麟彩鳳,鏤空的福祿壽喜,神采奕奕。大門敞開,到了門口,邁過門檻。
喊姥姥,出來接我們。進了堂屋,看到西墻掛著畫像,畫的是姥爺,身穿軍裝“盒子炮”,騎著高頭駿馬,甚是威武。
姥爺在里屋……姥姥去廚房燒火烙餅,媽媽進廚房幫忙和面。
我跑村口的小學玩水,看見世哥,在教室讀書。
姥姥喊我回家吃飯,媽媽給姥姥說:“地里墑情好,準備明天點種花生”。
姥姥讓媽媽帶上大肉饃,路上吃。騎自行車,不大一會兒回到家。晚上燒開水,餾上喜饃。爸爸澆完地,開門進家,媽媽添碗盛菜,爸爸洗手端碗,媽媽問老馬:“今天又澆麥子了?”
“澆了,再過幾天等著收割麥子就行啦。”爸爸邊吃邊說。
媽媽帶著兒子到麥地拔草。轉身,瞧不見兒子啦,喊兒子小名:“穩兒,你在哪?你在哪呢?”
他在麥攏里,瞪著圓溜溜的眼睛,好奇的看著地上的洞口,那是個爬叉窩?
他伸出手指去摳,洞里的爬叉夾住了他的小指頭,疼的叫了起來,站起來回到媽媽身邊,從那以后在不敢輕易去摳地上的洞了。
媽媽看到后,把他抱懷里心痛的說:“疼不疼?媽媽給你做好吃的好不好?嚇壞媽媽了,還以為被人偷去了。”
知了叫麥穗熟,眼看就該收麥了,HEN省氣象臺發布強對流預報:12小時內,部分縣市將出現10級以上雷暴大風;
大風過后,到麥地一看,小麥被風刮倒不少,那時沒有收割機,全人工拿鐮刀割小麥。一連割上七八天,累的胳膊疼。就這也不敢停,趕緊拉走,怕麥子淋到雨發芽。
拉麥時,路上掉落好多麥穗,可以去路上拾麥穗。我順路也拾。拾了好多,籃子都滿了,接著再拾,根本拾不完。
大伯拉了一車麥子路過,看見我,說:“穩得拾麥穗啦,撿的不少啊,好棒孩子”。到了麥場,家家戶戶套著牲口,碾場。
有人發現麥場的溝里有一個石攆滾,生氣的說道:“這石攆滾用完放麥場里不行嗎?非要推溝里,叫人怎么弄不出來?”
爸爸下到溝里,往石攆滾上蹬了一腳,那石攆滾往溝坡上移動了一點又倒了回來。他右手摳住石攆滾窩,左手疊右手,將石攆滾立起來,把石攆滾往坡上連掀七八個跟頭,把個石攆滾從溝里掀了出來。叫家里人牽來黃牛,裝上筐,用牛拉石滾攆麥。
翻場,再攆個第二遍,挑麥秸、推堆、幾家合伙、從早忙到晚,趁好天,再把揚出的麥子曬場里。
吃過晚飯,大家都睡麥場里,看著麥子,看糠堆大概能有五千斤,曬兩天風干,裝了五十多袋,拉回家中囤起來,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