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知道的胡宗南
-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 840字
- 2019-09-16 14:28:58
二、東出潼關一戰便潰
第八戰區副長官胡宗南,擁有第三十四、三十七、三十八集團軍,20多萬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是指揮不動他的。但是,日軍西進到函谷關跟前,陜西東面門戶潼關受到嚴重威脅。潼關一失,關中門戶洞開,直入西安將易如反掌,因此重慶、西安人心惶惶,民聲沸騰。蔣介石于是嚴令胡宗南東出潼關抗日。1944年4月初,胡宗南派出他最精銳的第一軍,東出潼關向靈寶、陜縣之間推進。胡宗南親到函谷關前線視察,同時在《中央日報》上發消息:“胡宗南親自率領精銳部隊,東出潼關,固守靈寶,日寇攻勢受挫”等等。事實是第一軍先頭部隊七十八師(師長傅維藩)配屬野戰重榴彈炮一個營,開到靈寶以東布防。日軍主力沿靈寶至潼關公路向第七十八師攻擊,以一小部騎兵從子午口小道抄襲該師的側背。該師官兵一見坦克,無法對抗,紛紛后退,前線步兵一退,炮兵亦撤出陣地向西逃避,步兵、炮兵擁在公路上,爭先恐后好似一群鴨子,向函谷關高地潰退。
這時,第一戰區所屬的雜牌軍,第四十軍軍長馬法五、第九十六軍李興中率部從盧氏縣虢略鎮向北推進,從日軍側背插了一刀,同時日軍已達到打通平漢鐵路的目的,便以一部兵力占領了靈寶縣東南老君山,在山頂的老君廟構筑據點。這樣,中日兩軍在老君山和函谷關形成東西對峙之勢。日軍雖然停止西進,但是靈盧公路被封鎖,陜西與河南交通被截斷,而且老君山高過函谷關,日軍老君廟據點就像老鼠眼一樣盯住靈寶以西地區蔣軍的一舉一動,給蔣軍造成很大威脅,西安仍有朝不保夕之感。
國民黨河南籍參議員將豫西失鄭州、洛陽、陜縣,日軍直通靈寶函谷關的失敗情況,以及湯恩伯軍隊迫害人民、胡宗南軍隊一觸即潰等事實,再在參議會上全盤托出,并向各界人士發表呼吁,要求國民黨當局查明處理這個問題。蔣介石無奈,一面明令撤了湯恩伯之職,調來重慶調查處理,同時下令胡宗南立即追查這次戰役失敗之責,嚴懲失職者。胡宗南便把失陜縣、靈寶縣城責任完全推在第七十八師師長傅維藩身上,將他押解來西安,并在報上大事宣傳“抗日失職,軍法從事”,通令所屬各部隊,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