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最想要的記憶魔法書
- 張輝霞
- 2020字
- 2019-01-10 17:19:23
記憶的生理基礎——突觸
劉旭是一名高中生物老師,今天他要在課堂上講一些關于突觸的知識。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上課前他先給同學們講了一個小故事。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一名拳腳功夫出眾的硬漢約來他的醫生朋友,兩人在房間內秘密謀劃著一樁大事,就在事情告一段落時,突然發現隔墻有耳。為了防止事情泄露,他們必須得有所行動,于是硬漢溜進隔壁,悄無聲息地把竊聽之人綁了起來,順便堵上了那人的嘴巴。
做完這些后,硬漢看了看醫生朋友,意思是接下來該你出手了。醫生朋友搖搖頭,意思是接下來的工作還得由你來做。硬漢不習慣這種啞語,索性開口說:“眼下最穩妥的方法,就是不留痕跡地拿走他的記憶,我們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這簡單,你只需將你隔空發力的絕活使出來,震壞他腦子里所有的突觸就可以,而且根本不會留下任何傷痕,再高明的醫學器材都無法檢測出來。等他醒來又會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他自己都會認為是不小心摔了一跤,剛好腦袋撞在了硬物上。”醫生朋友胸有成竹地說。
“我剛聽你說到了突觸,突觸是什么東西,那么神奇?”硬漢問。
“突觸啊,說來話長,我好好給你講講。”醫生朋友開始梳理自己的思緒。
他繼續說道:“神經細胞是構成我們大腦的零件,它主要分為樹突、細胞體和軸突三大部分。突觸就是不同神經細胞的軸突和樹突相連接的部位,負責神經細胞之間信息的接收和發送,相當于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郵局。”
“當神經細胞受到刺激時,突觸就會生長、增加,并且與周圍的神經細胞相連,相互溝通交流。隨著受刺激次數的增加,突觸與神經細胞周圍的聯結就會更加緊密,從而形成一種定式,我們的記憶就是這樣產生的。”
那名硬漢問道:“按照你的意思,就是神經細胞接受的刺激越多,突觸就會增多,人的記憶力就會跟著增強。人的記憶力差,是腦內的突觸少的緣故?”
“不錯,確實是這樣的。如果我們想不留痕跡地拿走竊聽者的記憶,就要將他腦中的突觸全部毀了,這樣他自然什么都不記得了。”醫生答道。
“有點兒意思,若是以此來論人腦和記憶,經常用腦子的人記憶力豈不是更強?”
“理論上是這樣的,不過理論跟現實有時候是兩碼事。再說了,腦子與腦子之間還有差別呢。既然說到這里,我不妨多說一點兒。
“言歸正傳,剛剛我們講到了隨著大腦受到的刺激不斷增多,腦細胞之間就會越來越親密,枝杈型的突觸也會不斷增加,信息的傳遞就更加方便快捷。如此循環下去,突觸自然是越來越發達。
“相反,因大腦受到外界刺激而形成的突觸如果長期擱置不用,它就會慢慢萎縮,一點點縮小,變弱,消失。因為突觸數量的減少,信息傳遞的阻力也就越來越大,所以說,要想增強自己的記憶,我們就要學會用腦子,經常性地進行一些腦部鍛煉。”
“經你這么一說,我倒是明白了不少。可是,我要如何下手才能一次性地震毀他腦子里全部的突觸呢?而且照你剛才講的,數量又是那么多!”
“我算是白夸你了。找不到突觸也沒關系,毀掉樹突或者軸突也是一樣的,失去了軸突和樹突,突觸自然就無法工作了。”
劉旭講到這里,故意停了下來。看著同學們滿臉期待的神情,他卻拋出來一句吊人胃口的話:欲知后事如何,還是好好聽這節課吧。
很早之前,腦神經科學家就做出過記憶的生理基礎是突觸的假設,然而想要通過實驗來證實這種猜想非常困難,這項研究只能停滯不前。后來,斯坦福的研究人員嘗試著用最新的影像技術解釋這一假設。研究人員通過觀察影像中小老鼠的神經連接移位和抹消的過程,發現隨著神經突觸的消失,與之相對應的記憶也消失了,終于證實了記憶的生理基礎是突觸的觀點。
斯坦福的研究人員所研究的內容,用“情景記憶”來概括更為恰當。何為情景記憶?它是一種長時間不使用就會自動消失的記憶。
突觸不僅是大腦神經細胞的連接樞紐,它在調節人的學習、記憶以及思考等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突觸在結構和功能上稍微出現偏差,就會造成大腦反應延遲和孤獨癥等嚴重后果。我們所說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其突觸數量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少的。
當我們進行學習的時候,大腦中就會產生新的突觸,突觸的數量、連接的強度則受學習過程中所接受的刺激的影響,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可塑性”特征。耶魯大學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神經生物學所合作,發現有一種分子能夠穿過突觸的連接點,并且能控制突觸的可塑性,該分子名為SynCAM1。
SynCAM1是一種黏合分子,它能像膠水一樣,將突觸連接在一起。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發現,當小白鼠體內的SynCAM1分子被激活后,就會連接形成更多的突觸,腦中沒有產生SynCAM1的小白鼠突觸數量則少得可憐。但是腦中SynCAM1的含量太高也不是什么好事,含量太高的話小白鼠就無法學習。這也說明,我們在學習和記憶的過程中,突觸之間形成過多的連接并不是什么好事,需要從中找到一種平衡。
研究者表示:我們開始假設這種分子在大腦發育中能促進新突觸的形成,但研究發現,它對保持突觸的結構和功能也有影響。現在,我們已經確定了這些分子是怎樣支持大腦的自我聯系功能的。
探索突觸的奧秘,不僅有助于人們找到提高記憶的方法,而且給神經錯亂患者的康復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