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最想要的記憶魔法書
- 張輝霞
- 2259字
- 2019-01-10 17:19:25
人體圖書館——記憶如何運作
王璨是三國時期的才子,史書《三國志·魏書·王璨傳》說他“性善算,作算術,略盡其理;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正復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也就是說,在當時王璨是一個文理兼通,人人折服的學霸。
少年時,小王璨就以過目不忘的本領名揚鄉里。草長鶯飛的三月,王璨跟幾個同窗到郊外游春踏青,發現路邊立著一塊石碑,走近一看,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碑文。王璨眼不離石地看了一遍,對碑文連連稱贊。早就聽說了王璨有過目不忘的絕技,習慣和王璨揶揄打趣的同窗調侃道:“論博聞強識之能,誰能抵得過我們的王大才子,王兄可否一展大才,讓在場諸位長一番見識。”王璨亦不推辭,背向石碑,抑揚頓挫地背誦起來,同窗好友則一邊聽,一邊對照著刻在石上的碑文,王璨最后一個音節剛落地,大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王璨竟然背得一字不差!同窗好友競相喝起彩來。
有一次王璨走進一家茶樓消磨時光,看到靠窗的位置有兩位公子在下棋,反正閑著也是閑著,王璨索性走過去,看兩位公子在棋盤上斗智斗勇。正在棋局的緊要關頭,王璨剛巧望見一位好友從窗前經過,想出門叫住那位好友。不曾想,因起身過猛,王璨碰翻了廝殺正酣的棋盤。原本輸贏立見分曉,被王璨這么一攪,直接抹去了結局,說贏吧贏得不光彩,說輸吧輸得憋屈。占據上風的公子憋得滿腹功敗垂成的怨氣;落于下風的公子則是滿肚子的不服氣。因此,不管是贏家輸家,都毫不客氣地用眼神狠剜王璨。
在兩位公子發怒之前,王璨走上去很小心地道歉說:“剛才是在下唐突,掃了兩位仁兄的雅興,請容小弟為兩位復盤。”說完之后,王璨不顧兩位公子驚異的目光,一邊撿拾著落在地面上的棋子,一邊按照先前的棋勢擺放著,四周圍滿了看熱鬧的人。不管是下棋的人還是看熱鬧的人,都不相信王璨能夠擺出一模一樣的棋局,就在眾人懷疑的眼光下,王璨的妙手將棋局神奇地復原了。
就算如此,大家還是疑慮未消,為了驗證王璨是否有詐,大家將剛才擺好的棋盤遮起來,讓王璨另外擺出一盤一模一樣的棋局來,王璨默不作聲地接受了大家的“考驗”,不動聲色地重新擺出一盤與之前分毫不差的棋局。擺好后,掀開原來棋盤上的遮蓋物,眾人兩相進行對比,發現沒有一個子位置是錯的。在大家為王璨的驚人記憶力歡呼、贊嘆時,王璨已經舉步邁出了茶樓。
我們在之前的章節中提到過,覆蓋在大腦表面的大腦皮層保存著我們的記憶,記憶的產生與大腦神經細胞突觸有很大關系。當我們的大腦受到刺激時,神經細胞會長出很多突起,人腦內部的神經突觸會通過它們進行連接。反復進行相同的刺激,這樣突觸間就會形成一個專門的神經網絡,信息也就能更高效地傳遞和儲存下來。王璨之所以記憶力驚人,就是因為他的大腦神經網絡比較發達。
形形色色的經歷構成了我們個人專屬的人生,如果將記憶從人腦中抽走,我們的人生就會變成無根之云,隨風飄散;亦像是空中樓閣,無所依憑。失去記憶,就弄丟了過去,就會不知道自己是誰!那么,我們的記憶是如何工作的呢?
其實一出生,我們就開始了記憶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貫穿我們的一生。記憶的運作需要多種感官功能的參與,主要包括信息接收、編碼、存儲和檢索四個步驟。
信息的接收,是我們的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和味覺等感覺器官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所以,這些感官的靈敏度影響著我們的記憶力。除此之外,我們的感官記憶還與注意力有關,因為稍不注意,這些只停留在感官層面的記憶就會馬上消失。
編碼過程,是我們大腦中的海馬體根據所接收的信息,依其屬性編成各種代碼,主要分為形碼、聲碼和意碼。這種把所接收的信息編寫成記憶碼的過程,就是編碼。神經細胞受到刺激時,突觸的數量就會增多,神經細胞的連接就會穩定而緊密,暢通無阻的信息流就會發展成為記憶。所以,突觸數量越多,人的記憶力就越好。
存儲過程,是將完成編碼步驟的信息輸送到大腦的相應部位,儲存起來,以便在我們需要的時候進行提取。
檢索過程,就是信息提取的過程,也是檢驗記憶力的標準。根據記憶的過程,我們的記憶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人體的視、聽、味、嗅等感官受到刺激形成的瞬間記憶被稱為感官記憶,也就是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又叫工作記憶,我們受到刺激時能夠保持20秒左右的記憶。比如打電話之前,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記住從通訊錄中找到的電話號碼,掛掉電話后就完全記不起來了,這期間我們就運用了短時記憶。長時記憶是短時記憶經過反復鞏固的結果,當然如果我們不經常性地復習,也會出現遺忘的。
心理學家認為:檢索短時記憶的時間,跟檢索的信息量有關,信息量越多,檢索時間就越長。長時記憶的質量容易受存儲時間的影響,隨著信息量的積累,原來的信息內容在潛移默化中會發生一些改變,這些改變增加了記憶檢索的難度,所以說長時記憶的檢索需要一些與檢索內容相關聯的線索。
如果把我們自己的大腦比作一個圖書館,那么我們的記憶就是擺放在里面的書籍,我們的大腦將每天接觸到的信息進行編碼后存入圖書館中。這時,我們的記憶管理員——海馬體就會出面,登記新書的相關信息,如書名、作者等,從而使我們的記憶更加系統化。完成這一步后,新書就會按照所屬的類別被安排到相應的書架上。
當然,有管理得好的圖書館,也有管理不好的圖書館。那么,如何才能判定圖書館管理的好壞呢?這就需要記憶的第四個環節——檢索。當我們遇到一個似曾相識的人時,無論如何都喊不出對方的名字;考試的時候,試卷上的題目明明在哪里見過,可就是想不起答案;像這種總是出現“舌尖現象”的圖書館,就不是管理有方的圖書館。如王璨那般擁有“過目不忘”絕技的人,他們的大腦就是一座管理得法、井然有序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