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與領導力(全新升級版)
- 陳講紅
- 1248字
- 2019-01-10 17:04:31
做事要有毅力
——臨界點效應
持堅無術,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彪之謂也。
——《北史·韓麒麟等傳論》
【導讀】
臨界點效應:冰在超過0℃之后就化成了水,水在超過100℃之后又變成了水蒸氣。物理變化中往往存在這樣的臨界點,其前后物質的狀態和性質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剛開始往往難以看出變化的痕跡,但當溫度等外部環境超過一定標準,達到臨界點之后,往往就會產生新的物質。0℃是水和冰的臨界點,100℃是液態水和水蒸氣的臨界點。
由此可見,臨界點是發生質變的一個重要標志。在量變積累的過程中再堅持一點,達到了臨界點,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就是臨界點效應。
【領導力修煉】
修煉領導力,做事就要有毅力,并且把握好臨界點效應。
不管是爬山還是跑步,在某個時間段會感覺筋疲力盡,再也不想前進一步,但當我們咬緊牙關,堅持下去,你會感覺腿也沒有那么累了,呼吸也沒有那么困難了,這就是我們日常感受到的臨界點效應。作為領導者,有必要認知臨界點的積極作用,并借此修煉我們的毅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經歷對立力量的差異、矛盾、對抗和解決的階段,矛盾雙方發展到對抗階段時,雙方力量會此起彼伏、共消共長,總體上表現為事情困難加大,沒有進展,發展停滯。因此,作為領導者首先要對困難有清醒的認識,停滯和膠著是事物發展的必然階段,只是時間有長有短而已。自己所面對的困難正是自己存在的價值。
馬云曾經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見后天的太陽”。在工作和事業中要取得成功,需要我們有挺過臨界點的勇氣和堅持到底的耐力。愛因斯坦評價居里夫人的成功時說:“一旦居里夫人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會毫不妥協地并且極端頑強地走下去……”現實中很多領導者曾經在推進一項重點工作時展現了頑強的毅力,但往往忽視了很多“司空見慣”的困難。《孫子兵法》曰“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這些意怠、常見等往往會造就我們思維上的盲點,放松警惕以及放松了堅持。張瑞敏說過:“成功就是能重復地做好每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不僅需要面對困難時的毅力,更需要面對平淡時的堅持。
堅持,意味著遍體鱗傷也決不放棄,意味著在到達臨界點的時候咬緊牙關繼續向前奔跑。
對待困難,從戰略上要藐視它,但從戰術上要重視,要做個理智的勇者。作為領導者,首先要確保正確的努力方向,不犯“南轅北轍”的錯誤,還要對臨界點有所把握,至少要把握臨界點所在的大致范圍,估量組織的能力,適時改變策略,有時候適當的退卻是為了更好的進攻,這也是一種別樣的堅守。
【延伸閱讀】
臨界點效應的本質可以和我們常說的把握事物的“度”相聯系,臨界點效應告誡我們的是要努力突破臨界點,從而讓事物產生質變。但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要求質變,而且有些質變是有害的,我們既要學會應用臨界點效應,同時也要學會“斗而不破”,既合作又斗爭,讓事物的發展處在一定的限度內。因此,努力的前提是正確的判斷和選擇,“方向有時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