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行為心理學
- 王小軍 魏冰冰
- 681字
- 2019-01-10 17:02:33
第八節 羞愧難當時的面部表情
作為魯迅的侄女,周曄姐妹三個會利用周末的時間,輪流跟隨爸媽前去探望魯迅先生。這天晚飯餐桌上,魯迅同周曄聊起《水滸傳》里的故事和人物。但周曄因為當初閱讀時僅僅被書里面緊張刺激的情節所吸引,而對于人物的刻畫、描寫以及復雜的事件等皆草草翻過,并未作任何深究,因此面對魯迅的提問便回答得不盡如人意,有時甚至會鬧出張冠李戴的笑話。
討論完畢,魯迅微笑道:“看來還是我的記性更好一點。”盡管魯迅此言并沒有任何責備周曄的意思,但周曄還是因為自己囫圇吞棗似的讀書態度而感到羞愧不已。她在心中暗自告訴自己:“以后不管讀什么書,都要像伯父那樣認真而仔細,千萬不可再馬虎了事。”
羞愧是指“由于個體的不良行為違背了某種社會標準時產生的一種不光彩、無地自容的體驗”。作為一種負面情緒,它更像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進化出來的一種生存技能和防御機制。它不僅能夠幫助人們避免受到“社會隔絕和情感傷害”,同時也能讓人們的“人際關系免于受損”。
在上述故事中,魯迅在詢問過程中看到了周曄羞愧的態度和神情,所以選擇用幽默的方式對其進行提醒,而非嚴厲地責罵,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加重周曄內心的自責和悔恨情緒,造成不良心理影響。
由于個體更加關注他人的反應和對自我的評價,因此,與內疚情緒相比,羞愧的情緒體驗也要更加痛苦和強烈。而當人們遭遇道德事件時,責任心與羞愧程度之間為正相關關系,即個體的責任心越強,就越容易產生羞愧心理;面對關系疏遠的人要比關系親密的人更容易產生羞愧情緒。此外,同樣一件錯事,“看到別人的糗事,內心的那種消極的感覺和糗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羞愧感竟然驚人地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