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怒不可遏時的面部表情
甘雨最近遇見了一件糟心事。原來,在異地的男朋友天君一直想要將工作調動到甘雨工作的地方,但奔波了半年始終看不到一絲眉目。甘雨每周都會坐車前往天君的城市,安慰他不要太著急。
這天,甘雨剛回到家中,父親就問她:“天君的工作調動情況怎么樣了?”甘雨回答說:“還是老樣子。”父親又問:“你知不知道,他家中有一位非常親近的人很有背景,完全可以輕松地幫他將這件事情搞定?”甘雨聽了,一臉詫異道:“沒有聽他提起過。”
父親立馬勃然大怒道:“要不是我托人家幫忙打聽,還真沒想到天君如此深藏不露。你們在一起這么久,他居然連這件事情都不告訴你。他這是對你、對我們家庭的不信任,你必須立刻離開他。”甘雨想要為天君辯解,但望著父親憤怒的雙眼,她頹然道:“等我明天找他問清楚了再決定吧。”
澳大利亞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已經形成了一張世界通用的“憤怒臉”。研究者認為:相較于其他面部表情,憤怒的表情看上去要更有威懾力,它不僅能明確告知對方自己內心的情緒轉變,同時也可以促使雙方的沖突得到盡快解決。
作為人的本能表現和原始情緒,憤怒是指“個體愿望不能實現或為達到目的采取的行動受到挫折時,引起的一種緊張而不愉快的情緒”。有時憤怒也包含有極度厭煩、對不公平的抗爭以及事情脫離掌控引起的恐慌感等因素。生活中備受個體喜歡或重視的人(父母、子女、愛人和親密的朋友等)是最容易激發其憤怒情緒的群體之一。
憤怒主要包括輕微不滿、怒、激憤和大怒等不同程度的表現形式。研究者認為,即使3個月大的嬰兒,當他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身體活動受到限制時,也會產生憤怒情緒和行為表現。比如,當人們強行將嬰兒口中的奶嘴拿走時,嬰兒就會憤怒地揮舞手腳和放聲大哭。
范麗每天結束辛苦的工作后,還要為一家人準備晚餐。但比起這些體力上的勞累,更讓范麗感到憤怒的是老公李明對整個家庭的漠然和不關心。比如,范麗正在廚房忙碌時,女兒有道數學題不會,就在旁邊不停地追問她。
盡管李明聽到了女兒對妻子的追問,但仍然躺在沙發上翹著腳,興致勃勃地觀看球賽,并沒有任何想要上前幫忙的想法。終于,忍耐到極限的范麗沖到客廳,怒不可遏地拿起遙控器,砸向了電視機,嘴里還大喊道:“讓你看,不知道我正忙著做飯,你給女兒講一道數學題就那么難?”
從整體上看,當個體處于憤怒情緒時,面部會表現出一種肌肉緊繃的緊張狀態,“面部肌肉相互之間擠壓的力度和拉伸的幅度比較大”。具體而言,個體憤怒狀態下的面部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眉頭緊皺,眉尾上揚,眉頭凝聚在額頭中間,呈“川”字形;
第二,瞳孔略微緊縮,眼白變紅,怒目而視;
第三,呼吸加快,鼻孔兩側急速擴張;
第四,嘴巴緊閉,微微噘起或者張大,牙齒相互間死死地咬合在一起;
第五,下顎部分的“三角肌、降下唇肌等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向上運動”;
第六,面色發紅。
另外,憤怒時伴隨著面部表情的強烈變化,人們的身體也會出現胃部不適、雙拳緊握、肩膀肌肉緊繃、心跳加速以及頭昏腦漲等反應。
盡管作為人體正常的生理反應,當人們感到憤怒時,身體也會瞬間產生劇烈的反應。但人們仍然需要時刻警惕憤怒對于個體身心健康、判斷能力、人際關系和事業發展等方面造成的不良影響,盡量做到:能夠充分利用面部表情和身體反應感知自己或他人的憤怒情緒;掌握一些憤怒情緒調節和控制的小技巧,關鍵時刻能夠將憤怒情緒置于自身的情緒管理系統中,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