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與情商、氣場、影響力(暢銷4版)
- 穆臣剛
- 1383字
- 2019-01-10 17:01:13
焦慮會將幸福鎖在門外
焦慮是一種過度憂愁和傷感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焦慮,適度的焦慮會成為我們積極奮進的動力,但是,一旦超越了那個度,就屬于心理性焦慮了。過度的心理性焦慮會導致煩躁不安、易怒等;在自我認識上,過度的焦慮會使人感到自己的人生沒有價值,對未來充滿悲觀。
有科學家對人的焦慮進行了科學的量化,結果發現,幾乎百分之百的焦慮是毫無必要的。統計結果顯示,40%的焦慮是關于未來的事情,30%的焦慮是關于過去的事情,22%的焦慮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4%的焦慮來自我們接受不了的現實,剩下的4%的焦慮是來自我們正在做著的事情。
有一個大富翁,家里良田萬頃,身邊妻妾成群,可是過得很不開心。他家隔壁,住著一對窮鐵匠,夫妻倆每天有說有笑。一天,富翁的小老婆聽到隔壁在唱歌,就說:“你看看他們,過得多幸福,我們雖然有萬貫家財,卻這么痛苦。”富翁想了想說:“明天我就讓他們唱不出歌來。”他拿了兩根金條,從墻頭扔了過去。
窮夫婦第二天看到兩根金條,心里又高興又緊張,男的說:“我們用金條去置辦些田地。”女的說:“不行,萬一被人家發現,會認為是我們偷來的。”男的又說:“那我們把它們藏在炕洞里。”女的又說:“那會被賊偷走的。”他們倆商量半天,沒一個結果,之后,夫妻倆吃飯吃不香,睡覺也睡不好。以前的快樂都消失了。
窮人認為有錢人一定很幸福,但是,事實上他們并不見得就會幸福。有的窮人雖然沒有錢,但是卻過得很幸福。其實幸福不幸福與金錢無關,而與心態有關。如果你過分焦慮,不管是富有還是貧窮,都擺脫不了痛苦的折磨。
有一些習慣焦慮的人,其實本質上是一種自私的心態。他們整天想到自己的利益,并因此陷入循環往復的算計中,如果他們能夠為他人著想,也許會快樂很多。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阿奎那曾說:“心情焦慮的人總是怕失去什么,但是焦慮會讓他失去更多。”另外一名教授也說:“焦慮能堵塞一個人的心智,損害一個人的健康,是進攻心靈和身體的多面殺手。”
可是,我們該怎么樣去擺脫焦慮呢?以下步驟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步:評估。
我怕什么(或者是我焦慮什么)?我為什么怕(或者是我為什么會焦慮)?對于這兩個問題,你要梳理得清晰明確,越具體越好,最好用筆清楚地寫下來。
第二步:理解。
如果真的發生了我恐懼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可怕?其他人也有過這樣的遭遇嗎?結果是什么樣的?
以上兩步是消除焦慮很重要的步驟。只有面對最壞的結果,我們才能從容面對現在。
第三步:再次評估現在。
當下面臨的真正問題是什么?問題的起因是什么?解決的辦法有哪些?我決定用什么方法應對?什么時候開始?
第四步:方法的有效度評估。
這一步驟的目的是為了了解這個方法有沒有幫助,如果沒有效果,就立刻改變,換一種方式。
其實,讓自己充實和忙碌起來,是遠離焦慮的一個好方法。哥倫比亞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的教授詹姆斯·馬歇爾對此有很深刻的認識:“焦慮最能傷害你的時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動的時候,而是在一天工作結束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的想象力開始混亂,你會把一個小錯誤無限放大,你的思想開始橫沖直撞,想要摧毀一切。消除焦慮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忙碌起來,做任何一切有意義的事情。”
成功點睛
焦慮是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心理情緒,是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適度的焦慮,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警覺度,調動一個人的潛能,但是過度的焦慮,則會妨礙你去處理面前的危機,甚至影響你的未來。所以,要學會遠離焦慮,走近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