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I催眠術:美國聯邦警察教你無敵催眠術(暢銷3版)
- 李娟娟
- 8871字
- 2019-01-10 16:59:33
連環殺手的真面目
1983年的秋天,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的庇里優市曾經發生過多起報童失蹤與被殺的案件。第一起案件發生在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報童像往常一樣為每家每戶送報紙,但是此后就失蹤了,再也沒有出現過。報童的父母剛開始的時候認為是孩子貪玩,但是孩子已經好幾天沒有回過家了,這才引起了父母的恐慌,他們感覺到孩子可能遇到了不測。于是,家人馬上報警。
就在警方盡力調查這一案件的時候,又接到了一名男孩失蹤的報案,而這名失蹤的年輕人竟然也是一名報童。這無疑引起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重視與疑惑。聯邦調查局的一名探員感覺到,這很可能是一宗連環殺人案件。
但是,由于這兩起案件并沒有顯示出和其他州的案件有聯系的跡象,所以從美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來說,美國聯邦調查局并不能介入對案件的調查中。不久之后的一個發現,給聯邦調查局參與案件的調查提供了機會。很快,當地的警方就發現了那名失蹤的報童的尸體,并拘捕了一名犯罪嫌疑人,而這名犯罪嫌疑人恰恰是別的州的居民。于是,FBI們就有充足的理由開始著手調查這起案件。
被害報童的尸體已經變得殘缺不全,不僅被捆住了手腳,就連嘴巴也被堵上了。而且從這名報童的身上,FBI探員還發現他之前肯定受到了非人的虐待。因為在報童的前胸和后背有許多清晰可見的刀傷,就連脖子上也有被刀劃破的痕跡。最殘忍的是,報童的肩膀上被割掉了一大塊肉,經過鑒定,這些傷害都是在受害人未死之前形成的。
即使在受害人已經斷氣后,兇手還是沒有放過他,在他的左腿上又補上了好幾刀。兇手似乎把虐待受害人當成了一種樂趣,因為受害人不僅身體上有許多血肉模糊的刀傷,臉上也被利器劃得無法辨清其真實的面目。
驗尸者還在受害人的嘴中發現了一顆石子,這就說明發現尸體的地方并不是罪案現場,受害人是在被害后被兇手帶到了這里。而在這個過程中,兇手不小心把一顆石子弄到了受害人的嘴中。FBI探員通過對受害人的失蹤時間和被害時間的推斷,確定受害人在被兇手綁走之后,并沒有馬上遭到殺害,而是存活了一天。常人難以想象,在這存活的一天之中,這名受害人遭受了多大的痛苦。
就在發現這名報童的尸體后不久,當地的警局又在另一個地方發現了另一個男孩的尸體。這名受害人尸體的特征和之前的那名受害人尸體特征極為相像,都是全身被刀之類的利器割得傷痕累累。唯一不同的是,兇手在虐待這名受害人的時候,采用了更為殘忍的做法,因為這名受害人的尸體比之前的那名受害人的尸體更為慘不忍睹。
這名受害人和之前的受害人不論是身高還是體重都極為相似,而且年齡也相差不大。FBI探員推斷,這個兇手的體格應該也不會太過龐大,所以才會找一些小男孩下手。因為在一個人選擇殺人對象的時候,一般都會把范圍定格在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只有這樣自己才可以輕而易舉地制服受害人,從而獲得一種控制他人并決定他人生死的成就感。
為了防止此類事件的繼續發生,挽救更多無辜男孩的生命,FBI探員迅速投入調查工作之中,希望能夠盡早破案。但是,案件并沒有因為FBI探員們的努力而獲得突破性的進展。
于是,FBI當局就在公共場所和媒體上,警告那些天真的男孩子盡量少出門,而且不要和陌生人一起離開。同時,FBI探員們呼吁當地的居民能夠盡力配合警方的工作,一旦發現有可疑人員以及車輛,就要及時向警方報告,以盡快破案。
很明顯,FBI探員的警告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因為當地的男孩都提高了自己的警惕性,所以兇手再作案時就沒那么容易下手了。那段時間,FBI探員沒有接到新的報案,但這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式,這只會維持表面的平靜,那個兇手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安裝在內布拉斯加州的庇里優市,隨時準備著殘忍地剝奪無辜男孩的生命。
不久后,一位目擊證人所提供的信息成為了案件的突破點。這個人對FBI探員說:“在×××(受害人)失蹤的前幾天,我看見他和一名白人男子在一起,而且還上了他的車。”
FBI探員:“您可以詳細地向我們描述那個人的體貌特征嗎?這對我們追捕兇手來說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線索。”
目擊證人顯得很為難:“這恐怕不行。因為當時我并沒有注意看他們,只是掃了一眼,只是一眼而已,我怎么可能詳細地記住他的面貌呢?他又不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美女。”
FBI探員依然沒有放棄:“那您還記得那輛車的特征嗎?最好能夠為我們提供車牌號碼。”
目擊證人:“我只記得那輛車的顏色是黑色的,而且上面有很多灰塵,可見它的主人并不經常打理它。車牌號?先生你是在開玩笑嗎?那么短的時間,我怎么可能記住那樣的一串數字!”
FBI探員總結了目擊證人所提供的全部線索,那就是兇手可能是一名年輕的白人男子,而且他有一輛落滿灰塵的黑色的車。但是根據這樣的線索去破案,無異于天方夜譚,范圍太大了,基本上跟沒有線索差不多。就在FBI探員愁眉不展的時候,突然想起了之前聽說過的一個運用催眠術破案的案例。雖然自己并不相信那個玄乎的催眠術能破案,但是面對眼前毫無進展的案情,FBI探員只好決定試一試。
在FBI探員找到了一名資深的催眠師后,向他簡單地說明了具體情況,希望能夠得到催眠師的幫助。催眠師表示他非常愿意協助警方破案,但是他向這名FBI探員提出了一個要求:“你們經過那名目擊證人的同意了嗎?一定要經過他本人的同意,才可以進行催眠。因為催眠的基本前提就是出于接受催眠的人的自愿,只有這樣我和他之間才會建立一種催眠必需的信任。如果沒有這份信任,即使是再優秀的催眠師也無法對他實施催眠。”
FBI探員承諾道:“您放心,我們一定會努力取得他本人的同意的。”
FBI探員很快就聯系到了之前的那名目擊證人,希望他可以自愿接受催眠,在催眠的狀態下,提供一些更為詳盡和有價值的破案線索。目擊證人猶豫了:“雖然我很想配合你們的工作,但是催眠那玩意兒靠譜嗎?萬一在催眠的時候,我所提供的一些線索是假的,誤導了你們的調查,你們不會逮捕我吧?”
FBI探員對此也感到困惑:“哦,這個問題我們目前還沒有想過。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肯定,那就是即使您在催眠狀態下所提供的一些線索并不真實,我們也不會逮捕您,因為那些線索畢竟是您在潛意識的狀態下所提供的,并不是有意的欺騙。也就是說,您在催眠狀態下所說的一切并不受您主觀意志的控制,所以并不用負任何的責任。”
目擊證人:“雖然我有點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是你能舉個例子嗎?”
FBI探員:“嗯……比如說,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精神病患者,在觸犯法律后并不會接受法律應有的制裁,而只是被送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療。這是因為,在精神病人行兇的時候,他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做一些法律所不允許的事情,也就是說他的意識無法控制他的行為,在行兇時無法分辨是非。雖然這個例子舉得并不恰當,但是道理還是一樣的。”
在運用催眠術進行破案的時候,一些業外人士,甚至連一些警察都會產生這樣的一個認識誤區,那就是他們認為,一個人在催眠狀態下所說的話全部都是真的,不用進行懷疑。雖然大多數人在進入催眠狀態后,都會說出一些真實的信息。但是,也有一些人在進入催眠狀態后,依然可以抵制來自催眠師的真實性暗示,控制自己的潛意識,繼續撒謊,即使處在深度的催眠狀態,這些人依然能夠做到對催眠師撒謊。
不僅如此,有些人還會在接受催眠的時候,偽裝自己進入了催眠狀態,進而迷惑警方和催眠師。而且他們偽裝得十分逼真,就連催眠師也會被蒙騙過去,只有通過一些特殊的實驗才能夠揭穿這些人的謊言。這就需要警方在利用催眠術破案的時候,保持高度警惕,不能對所有的催眠結果盲目地相信,使自己陷入偵查的誤區中。
目擊證人終于同意接受催眠。在進行催眠之前,FBI探員覺得自己有必要向催眠師說明一下情況:“我們的目擊證人雖然同意接受催眠,但是他本人對催眠并不信任。”聽到FBI探員的這番話后,催眠師決定在進行催眠之前對這名目擊證人簡要地解釋一下催眠,否則如果被催眠者帶著對催眠質疑的態度去接受催眠,那么這種質疑的態度將會阻止他進入到催眠狀態。
在催眠師對一個人進行催眠之前,一定要了解這個人對催眠的具體認識。如果這個人對催眠存在很大的懷疑,認為催眠術不過是鬧著玩的一種游戲罷了,或者對催眠存在一些誤解,認為催眠術就是從西方一種古老巫術發展而來的,是一種歪門邪道和不科學的東西,只不過是換了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和披上了華麗的科學外衣罷了。這樣人是很難進入催眠狀態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被催眠者潛意識里的警惕性會提高,這對催眠會產生一種強大的阻抗性。
所以,在催眠之前,催眠師有必要向被催眠者介紹一些必要的催眠知識,改變被催眠者對催眠存在的質疑態度。最好的方式就是為這次的催眠制定一個主題,也就是催眠的目標。換句話說,就是為被催眠者建立一個催眠動機。接受催眠的動機和催眠中所需要的主題是整個催眠過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通常來說,催眠只是心理治療的一種輔助手段。也就是說,在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必須進入催眠狀態中去尋找心理問題的根源。而這就是被催眠者接受催眠的動機,即運用催眠術發現心理問題的源頭,然后更好地接受心理治療,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而這恰恰也是被催眠者接受催眠的主題與目標。
催眠術在心理治療中的運用與在案件偵查中的運用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那就是雙方都需要在催眠狀態下,提取一些被催眠者已經遺忘卻很有價值的記憶。只不過,兩者的目的不同。心理治療在催眠中所提取的記憶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心理問題;而案件偵查中的催眠所提取的有價值的記憶則是為了輔助警方破案。
目擊證人同意接受催眠,肯定有一個動機。這個動機或許是提取那些遺忘的記憶,幫助警方破案;或許是覺得催眠很神奇,這下自己可以免費體驗一下也可能是其他的動機。在這所有的動機之中,幫助警方破案的動機無疑是最適合這次催眠的,因為催眠師之所以對目擊證人進行催眠,就是為了提取一些有價值的被遺忘的記憶,讓警方更順利地破案。
在FBI探員把目擊證人帶到了催眠室之后,催眠師首先問了一下目擊證人對于催眠的基本態度。目擊證人表示自己并不覺得催眠會有那么神奇,那只不過是一種類似于巫術的把戲罷了。于是,催眠師就對目擊證人進行了耐心的解釋,告訴目擊證人,催眠術是一門挖掘人們已經遺忘的記憶的科學以及有什么樣的作用和怎樣來實施催眠。
在解釋的過程中,催眠師花費了很長時間,但這是值得的,因為這個過程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目擊證人不僅可以消除對催眠術產生的誤解,還有利于他對催眠師產生信任感。而被催眠者對催眠師的信任往往決定著接下來的催眠可以順利地進行。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自然形成心理防御機制,這種機制使得人們對外界的一切保持著警惕,尤其是面對陌生人或者陌生的環境時,這種警惕性會更高,但同時也會封閉自己的內心。而催眠師對于被催眠者來說就是以一個陌生人的身份出現的,催眠室對于被催眠者來說也是一個不熟悉的陌生環境。所以,就被催眠者而言,對催眠師以及周圍的環境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是十分自然的事情。這就需要催眠師在進行催眠之前不僅要消除被催眠者對催眠存在的誤解以及質疑的態度,更重要的是要與被催眠者建立一種有利于催眠的信任關系。
在心理學中,通常會把這些自身的防御體系稱作“邏輯防御”“道德防御”和“情感防御”。所以,催眠師在實施催眠之前,必須努力突破這三道心理防線,否則催眠就無法進行,也就無法在催眠中提取那些對破案有利的、被遺忘的記憶信息了。簡單來說,就是讓被催眠者放松對催眠師的警惕,從而贏得被催眠者的信任。
在這些準備工作做完之后,催眠師對目擊證人說:“接下來我們需要做一個敏感度的測試,以確定你是否可以接受催眠。”
目擊證人:“這么麻煩啊。我以為隨便什么人就可以接受催眠呢。”
催眠師耐心地解釋道:“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接受催眠,但是還有極少數的一部分人是很難接受催眠的,那是因為他們對外界事物的危機感和警惕性實在太強烈了,就好像青霉素在治療一些疾病時的使用,雖然對大多數的人都是有效的,但還是存在一些對青霉素過敏的群體,所以在使用青霉素之前,醫生都會為患者做一個必不可少的青霉素皮膚試驗,通過實驗的結果來確定患者是否適合用青霉素進行治療。催眠也一樣,它并不是對所有的人都有效。所以,在進行催眠之前,催眠師都會為被催眠者進行一個敏感度測試,進而了解一下被催眠者對催眠的敏感程度。”
目擊證人:“想不到催眠是一個這么專業的東西,剛開始我還只是抱著一種試一試的態度呢。”
在征得目擊證人的同意之后,催眠師就開始對他進行催眠敏感度測試了。催眠師首先讓目擊證人將手掌相對平舉到胸前,讓手掌保持相距30厘米左右的姿勢。等到目擊證人的手放平之后,催眠師就開始用緩慢的語氣對目擊證人進行暗示:“你的手逐漸地向內收,收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能再收進去了,你雙手之間好像有一個皮球的感覺。你的兩只手永遠都碰不著。而且,你的兩只手慢慢地固定好之后,就再也分不開了。”
催眠師觀察到,目擊證人在做這項測試的時候,雙手明顯不能夠接觸,之間的距離也顯得很大。而且,在催眠師暗示指引目擊證人“你的兩只手中間有一個皮球,所以不論你怎樣努力讓你的雙手靠近,但就是無法接觸到一起”的時候,觀察到目擊證人在努力把自己的雙手向彼此靠攏,但是不管怎樣就是無法接觸。這說明,這個人的催眠敏感度還是不錯的,于是催眠師對接下來的催眠提取記憶充滿了信心。
在結束催眠敏感度測試之后,催眠師就開始對這名目擊證人正式進行催眠。催眠師:“請你選擇一個你認為舒適的姿勢坐下。”等目擊證人坐好之后,催眠師用緩慢的語氣說道:“現在,你感到自己坐在沙發上很放松。慢慢地閉上你的眼睛,眼睛一閉上,你就會感到很輕松,很舒服……”
要想進入催眠狀態,就必須讓被催眠者的身心完全放松下來,越放松越好。因為這樣不僅可以使被催眠者更好地進入催眠狀態,還可以使被催眠者進入更深的潛意識層次,甚至可以有效避免催眠時的意外發生。
研究表明,人在連續和反復的刺激下,會把自己意識和潛意識的防御機制大幅降低。在這種狀態下,人們比平常更容易接受暗示。而這些連續和反復地暗示性刺激,實際上就是讓被催眠者完全放松,把平時緊繃的自我意識放下,好讓大腦內的潛意識登上舞臺的中心,而平時的主角——自我意識在這個時候當個觀眾就好了。
所以,在整個催眠的過程中,被催眠者都清楚地知道內心發生的事情,甚至有時候,被催眠者也會驚訝,為什么催眠師一個簡單的指令,就會使其腦海中浮現出答案。
催眠師觀察到,目擊證人在閉上眼睛后,極為緩慢地松了一口氣。催眠師:“現在,注意你的感覺。你感覺到自己的心靈就好像一臺掃描儀一樣,正在把你的全身上下都掃描一遍。你的心靈掃描到你的哪里,你的哪里就會放松下來……漸漸地,你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放松。”催眠師注意到目擊證人的頭越來越低,就連雙肩也開始漸漸松弛下來,催眠師知道他正在慢慢放松自己。
催眠師繼續用緩慢的語氣說道:“很好。從現在開始,你感覺到自己的內心變得非常平靜,你好像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奇妙境界。在這樣的境界里,你不會受世俗的干擾。你只能聽到我的聲音,其他任何聲音你都無法聽到。即使你聽到了其他外界的噪聲,也絲毫不會受到影響。就算你聽到了突然傳來的一些聲響,也不會被這樣的聲音所干擾,相反它們還會幫助你進入到更舒服和更深層的催眠狀態。”
催眠師觀察到目擊證人變得越來越放松,漸漸地癱軟在催眠專用的寬大沙發上。催眠師繼續暗示:“現在,注意你的呼吸,你要很深、很深的呼吸,要用有規律的深呼吸,慢慢地……把空氣吸進來……再慢慢地……把空氣吐出去。深呼吸的時候,想象著,你把空氣中的氧氣吸進你的肺部。現在,空氣從鼻子進入了你的身體,沿著氣管流過鼻腔、喉嚨,然后,進入你的肺部,再滲透到你的血液里,這些美妙的氧氣經由血液循環,再輸送到你全身的每一個部位、每一個細胞,你的身體充滿了新鮮的活力。”
在催眠師的指引下,目擊證人變得越來越放松,呼吸也漸漸平穩起來。催眠師繼續對目擊證人進行呼吸式的放松指引:“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在你吐氣的時候,想象著你正在把你身體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吐出你的體外。同時,也把世俗帶給你的疲勞和煩惱等等全部排除到體外,這些不愉快的東西離你越來越遠……你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放松……”
催眠師繼續道:“很好,繼續進行深呼吸,記住,每一次的深呼吸都會讓你進入更深沉、更放松、更舒服的催眠狀態。”
催眠師:“注意你的呼吸,在你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呼吸上的時候,你感覺到空氣在你的體內流通,感覺到氧氣正在進入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之中。你的身體在你進行深呼吸的時候,會自動展開補充能量的過程。你越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你的身體就越會感覺到放松和充滿活力。”
催眠師:“從現在起,你繼續深呼吸。一邊深呼吸,一邊傾聽我的引導,很自然的,你什么都不必想,只要跟著我的引導就好。很快,你就會進入非常深入……非常舒服的催眠狀態……”
催眠師觀察到目擊證人的頭變得越來越低,呼吸的節奏也漸漸平緩和均勻。催眠師知道是時候提取目擊證人遺忘的記憶了。
催眠師:“很好,現在想象著你正在下樓梯……慢慢地……你正在沿著樓梯往下走。當你走到樓梯盡頭的時候,你發現了一扇木門。你慢慢地走進木門,把你的手按在木門上。停頓了一下后,你慢慢地打開木門。當你推開這扇木門的時候,你就回到了1983年10月23日,也就是你看見那名失蹤的受害人和一名陌生的白人男子離開的日子。”
催眠師:“告訴我,那名白人男子的相貌特征。”
目擊證人:“他很年輕……二十五六歲的樣子……他很白……是那種很不健康、很不自然的白……”
催眠師:“那他的體格呢?”
目擊證人:“體格?和×××(受害人的名字)差不多一樣高,但是卻比×××要瘦一些,看起來有些營養不良……”
催眠師:“繼續描述他的體貌特征。”
目擊證人:“他的頭發很短,留的是寸頭,看起來就像豬鬃一樣粗硬,他好像并不在意自己的發型,任由頭發像鞋刷子一樣豎著,顯得有些凌亂。他頭發的顏色是金燦燦的金色……哦,不,那或許并不是他頭發本來的顏色,我看見他的發根有點棕色,那一頭的金色頭發可能是他染的吧。”
催眠師:“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臉嗎?向我描述一下他的面部特征。”
目擊證人:“他的臉是方形的,但下巴卻有點圓。他的臉部看起來很消瘦,臉上還有幾點清晰可見的雀斑。他的眉毛看起來很特別,非常稀疏,而且眉毛很短,唔,和平常人的不太一樣……”
催眠師:“是平常人們所說的‘斷眉’嗎?”
目擊證人:“有點像,但不完全是‘斷眉’。他眼睛大大的,灰色的,透著一種苦思的神情。他的嘴巴看起來很寬大。他的鼻子有點塌陷的感覺……”
催眠師:“很好。你還可以為我提供一些更為詳細的特征嗎?”催眠師觀察到目擊證人明顯有猶豫的表情,就繼續說道:“你表現得很好,不要擔心,你只需要把你所看到的一切告訴我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與你無關。”
停頓了一下后,目擊證人說道:“他和×××的關系好像很親熱,他們在熱情地談論著什么,但是我聽不到他們談話的內容。可是我卻覺得那個人和×××之前并不認識,因為×××已經為我送報好幾年了,但是我從來沒有看見過他和這名男子在一起過。”
催眠師:“接下來發生了什么?”
目擊證人:“那個陌生的男子把他的手搭在了×××的肩膀上,他的手顯得很白而且非常消瘦,但是卻很大,看起來很有力氣。他們似乎在商量著去一個地方。×××愉快地答應了。”
催眠師:“然后,他們就這樣離開了嗎?”
目擊證人:“不,那個陌生的男子邀請×××上了一輛車,那并不是×××的車,應該是那名陌生男子的車。”
催眠師:“向我描述一下那輛車的特征。”
目擊證人:“那輛車的顏色是黑色的,但是它的主人似乎并沒有細心地打理過它,因為這輛車的上面布滿了灰塵……”
催眠師:“很好。你注意到那輛車的車牌號了嗎?”
目擊證人:“我沒看見……哦,不。在那輛車開走的時候,我看見了。”
催眠師:“你可以對我讀出那輛車的車牌號嗎?”
目擊證人:“××……××……××。”
催眠師:“接下來發生了什么呢?”
目擊證人:“那輛車走遠之后,我就繼續向前走去,因為我夫人讓我去附近的商店買一些生活必需品……”
催眠師:“很好,你表現得非常好。我們現在即將結束這次催眠。”
催眠師:“剛剛在催眠的過程中,你所體驗到、感受到的,都會清楚地記憶在你的腦海里,任何時候你都可以回想起來。”
催眠師:“現在,注意聽我開始倒數,從5到1,我每數一個數字,你就會更加清醒,當我數到1的時候,你就會完全清醒過來,回到平時的意識狀態下。”
催眠師:“現在,準備醒來。5,感覺到自己的意識在慢慢地清醒過來……”
催眠師:“4,內心依舊是寧靜而放松……放松而舒服的……”
催眠師:“3,馬上就清醒過來了……”
催眠師:“2,這次催眠的經歷會幫助你在下一次的催眠中,更容易進入更深的內心世界……”
催眠師:“1,帶著一種很放松的感覺……很舒服地,慢慢地動動你的四肢……然后你就可以慢慢地睜開眼睛……你感覺到很舒服,你正在慢慢地回到現實中的世界里……你感到很輕松……很舒服……很好,你已經完全從催眠的狀態中清醒過來。”
在催眠室內安有一個不易被發現的攝像頭,在結束催眠之后,催眠師就把這段錄像資料交給了FBI探員,希望這段影像資料可以協助FBI探員們盡快破案。
FBI探員根據影像資料里目擊證人所提供的犯罪嫌疑人的體貌特征,請來了一名專業的畫家進行了素描,很快一個犯罪嫌疑人的頭部畫像就呈現在FBI探員們的面前。而這將是一條有力的破案線索。
隨后,FBI探員們還根據影像資料里目擊證人所提供的車牌號碼展開了調查,很快就找到了這輛車的主人。緊接著,FBI探員查詢了車輛主人的相關照片。讓人感到驚奇的是,這張照片上的人面貌特征和之前的畫像十分相似。
于是,FBI探員就馬上拘留了這名犯罪嫌疑人,并對他進行了一番審訊。在剛開始的時候,那名犯罪嫌疑人并不承認自己的罪行,但是在FBI探員輪番轟炸式的審訊下,他終于放棄了抵抗。但他說自己有精神病,不應該接受法律的制裁。
于是,FBI探員就為這名罪犯安排了相關的精神鑒定。專業的心理醫生以及精神病醫師對他的心理特征進行了鑒定。鑒定的結果顯示,這名罪犯的精神一切正常。看來,他想用精神病作為自己的保護傘,企圖躲過應有的法律制裁。法庭對于這名罪犯的罪行進行了審理,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從此,庇里優市又恢復了往常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