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現場
- 王大千
- 1017字
- 2019-01-03 17:23:34
我是誰的絆腳石?
“功虧一簣”這個成語出自《論語·子罕》篇中,原文是: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往,吾往也!”
這段話意思是說,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來,那是我自己停下來的。好比平地堆山,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要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簣”是指裝土用的竹筐。“往”,繼續去做的意思。這段話中講到的“功虧一簣”,其實是在講一種教育觀。一個人的成功只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別人。這段話中前后的語境,基本上都與孔子的教育思想有關。“功虧一簣”意思是說,成功是要像堆土一樣,一筐一筐地不斷去堆。如果你停下了,那是你對自己沒有信心不能持之以恒。“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在平整的土地上堆土成山,繼續堆土從不間斷,那是你要堅持的。最終取得成功,恰恰在于你的不斷堅持。這也點明了一個教育理念:每個人最大的困難是挑戰自己,最大的問題往往出在自己身上。成功是要有內在動力的,進和止都是你自己的選擇,成功與否也在你的選擇。
接下來一句話是表揚顏回的。孔子說:“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跟他講學問能夠始終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顏回一個人吧。
顏回聽老師講學問,總是不懈怠、不停滯,就像堆土成山一樣,始終一筐一筐地向上堆,從不間斷。因此,孔子又說:“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孔子評價顏淵,說:“可惜呀他死得太早,我只看見他不斷地進取,從沒有看見他停止不前。”
孔子是以顏回來舉例子。顏回是孔子最欣賞的學生。顏回最大的優點就是勤奮好學,“守死善道”,矢志不移。他的死是孔子最大的痛。《論語》接連在三章里都有孔子哀痛心情的體現。孔子是在以顏回為例來談他的教育觀。
孔子接著又說:“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人生總是有遺憾的。孔子在這里悼念顏回,說他就像一個好的苗子,可惜還沒有開花,就凋零了。孔子本來是想讓顏回傳承他的思想和學問的,但顏回卻過早地去世了。孔子為此非常傷心。
在這里,孔子從“功虧一簣”談他的教育思想,然后舉了一個例子,就是顏回始終是“學而不怠”的;同時,又說人生是無常的,“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那就是告訴我們:人之一生,要懂得努力;努力有時候未必成功,人生總是有遺憾的,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停止學習。“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孔子通過顏回這個弟子和他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他的才華來談教育,談如何成長,如何成才,如何來看待成功,如何戰勝自我,如何挑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