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現場
- 王大千
- 960字
- 2019-01-03 17:23:34
尊重青年就是相信未來
“后生可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成語,它出自《論語·子罕》篇: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現在的人如果到了四十歲、五十歲還默默無聞,那就不值得敬畏了。
這里面說了一個深刻的人生道理。一方面,孔子對年輕人是寄予厚望的。他認為一代比一代強,寄希望于未來。“后生可畏”,“來者不如今”,怎么知道“來者不如今”?今天是一個向未來學習的時代,是向年輕人學習的時代。我們相信一代比一代強,我們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比今天更美好。這是我們生活的信念。
另一方面,孔子也說,一個人如果到了四十歲、五十歲的時候,還是沒有看出他的能力、他的才華、他的努力,或者說人生基本上定型了,定向了,以后再學習就很難了。人們常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少年的時候就要有才華的體現。一些運動員、科學家,還有一些作家,等等,不乏大器晚成者,但是不少人在他的少年時代,或者青年時代,就已經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就是說,成才還是要趁早。對“后生可畏”這句話,孔子是非常有辯證眼光的。孔子與其弟子有的年齡相差很多,有的甚至和他相差四十幾歲,這也說明孔子對年輕人是很尊重的,對年輕人是很看好的。
接下來,孔子還講了很多關于交友的、學習的話語,就是來印證如何成長,如何成才,如何成功的。其中有一句話,“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行事當以忠信為主,不要和道德上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如果發現自己有了過失,不要害怕去改正。就是說,交友也好,個人成長也好,不要怕犯錯。一個人在交友時,要想著取長補短,學習別人的長處。除了“主忠信”還要“守善道”,還要在忠信的前提下交友,交的朋友要對自己有幫助。交友,是不是一定要交比自己本事大的朋友?那倒未必。“三人行,必有我師”,與朋友相處時,要多學習朋友的長處。好的朋友也是成長的關鍵。再就是勇于改過,“過則勿憚改”,每個人都會犯錯,可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不要怕改正,每一次改正就是一次進步,一次成長。
孔子講“后生可畏”,這句話可謂語重心長: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要時刻牢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因為到了四十歲、五十歲的時候,年近不惑、知天命的時候,也就是到了一個人的后半生還沒有什么成就的話,那或許就真的不可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