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好學生與好老師

成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出自《論語·述而》篇,原文是這樣的: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說,默默記住所見所聞所學的知識,勤奮學習而永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知倦怠,這幾個方面對我算什么困難呢?

“識”在這里讀zhì,“識之”意思是記住了。這里的“厭”,實際上就是滿足、厭煩;一般理解,人們認為這是孔子的謙虛之詞,所以往往譯為“這幾條我做到了哪些呢?”但是此處的“何有”理解成“不難”為宜,孔子明確地說自己做到了誨人不倦,所以還是把它翻譯為“對我有什么困難?”較妥。

事實上,孔子對待自己的道德修養、人生境界以及學習所得方面確實是謙虛的,對學習刻苦程度以及為師敬業的看法上一直是比較客觀的。也就是說,他并沒有去刻意地自謙。“默而識之”是對于知識的默記,就是說記牢了,默默地記住了。學習往往就是在這種不言不語地默記中,堅持不懈,不知不覺中就會有不小的收獲。“默而識之”的不僅包括書本的知識,而且包括在日常生活中隨機碰到的知識。這里講的是學習方法:一個人在學習中不是喋喋不休,心浮氣躁,而是平心靜氣,默默識記。

“學而不厭”就是不懈地學習,這是說學習的態度。“誨人不倦”就是教導學生而不知疲倦,是講的為師之道。孔子既是一個學習者,也是一個教育者。他的身上體現著兩個方面的和諧統一:一個是學,一個是教。“學而不厭”就是一個人不斷地學習;多學了以后做一個教育者,不斷地、不知疲倦地傳授知識、傳播真理,如孔子那樣是一個學習者,也是一個傳播者。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兩個詞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也應該成為我們生活、學習的座右銘。有些學生學習的時候,往往一學就厭煩,感到沒有動力;有些老師教的時候也是這樣,教學生的時候,往往只是重復簡單的知識,沒有創新,沒有創造。孔子的這段話其實是對老師說的,是對學生說的,也是對每一個人說的,因為人們需要活到老學到老。我們需要和厭倦懈怠做斗爭。有些學生學習半途而廢,是因為自己的放棄;有些老師不是誨人不倦,而是誤人子弟,這些現象確實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泽县| 泌阳县| 汾西县| 梅河口市| 临安市| 武穴市| 祁门县| 长子县| 金溪县| 四川省| 宾阳县| 平南县| 绍兴市| 深水埗区| 怀远县| 承德县| 卓尼县| 安乡县| 铅山县| 延安市| 绥滨县| 杭锦后旗| 沽源县| 长岭县| 横峰县| 大名县| 赤峰市| 长治县| 炉霍县| 密云县| 吴堡县| 巨鹿县| 鹤壁市| 临沭县| 乌恰县| 肥东县| 五峰| 永仁县| 石楼县| 嘉黎县| 固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