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現場
- 王大千
- 794字
- 2019-01-03 17:23:33
不要為不行動找借口
《論語·雍也》篇中有個成語叫作“中道而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走到半路上就停止了。原文是: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您的學說,是我做起來力量不夠。”孔子說:“如果真的是力量不夠,走到半道會再也走不動了。現在你卻沒有開步走就畫地自限了。”
這句話給我們什么啟發呢?學習也好,工作也好,有的人為了給自己找借口,往往會說,不是我不想跟你干,不是我不想好好干,是我的能力達不到啊,我實在是干不了啊。說這種話的人往往是在給自己找一個借口,找什么借口?不努力、不前行、不行動的借口。孔子借冉求的話,實際上也對這一類人進行了敲打或者指責,是對這一類人的一個總結或者批評。
“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這是冉求的解釋,不是不喜歡,不是不想聽您的話,不是不想按您說的去辦,是我的能力不足啊。孔子說,能力不足是行動以后才逐漸感受到的;就像一個人走路,走到半道上,實在走不動了,這才能看到他的能力有不足。“今女畫”,實際上你現在根本還沒有行動啊,這是你“畫地為牢”,自己給自己設了一個障礙,讓自己停止不前,“力不足也”不過是你為自己找的一個借口而已。
“中道而廢”是孔子借與冉求的對話,對那些缺乏行動力、缺乏執行力、缺乏自信心、不愿意去做而找一些借口的人的一種批評。今天我們身邊也不乏這種人,他們往往會說,我干不了,我不能干。“不能干”是在干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你還沒有開始干,怎么就知道干不了了呢?你在半道上停下來叫“中道而廢”,你還沒有走就裹足不前,這怎么叫中道而廢呢?
這段話中,孔子不是批評冉求沒有實現仁德的愿望目標,而是批評他根本就沒有把仁德作為自己的目標。在這里,孔子借與冉求的對話,告訴我們一個做人做事的道理:力量不夠,是走到中途,力量用盡,不得已了才停止或放棄;絕對不是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不愿意前進。

溫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