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健康生活的真諦
- 世界上最神奇的心理課(套裝共6冊)
- (美)查爾斯·哈奈爾等
- 3247字
- 2018-11-27 11:32:27
想法產生想法。你把一個想法寫在紙上,另一個想法便會接踵而來,而且還有更多的想法聯翩而至,直到你寫滿這張紙。你沒法測量你心智的深度,它是一口無底之井。你從里面汲取得越多,它就會越清澈、越富饒。如果你忽視了自我思考,而使用他人的思想,只讓他們發表意見,你就決不可能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
——G.A.莎拉
1 思想賴以保存的普遍原理就是振動,像所有其他自然現象一樣。每一個想法都會導致振動,而這種振動又會一個波環接一個波環地繼續擴張并減弱,就像一顆石頭扔進水池所激起的波浪一樣。來自其他想法的振動波可能會阻遏它,或者它最終消失于自己的虛弱。
2 幸福、繁榮和滿足,是清晰思考和正確行動的結果,因為思考領先于行動,并決定著行動的性質。正如經濟學和力學中的每一次作用都必然帶來反作用一樣,在人類關系中的每一次作用也會帶來同等的反作用,因此,我們開始懂得:物的價值取決于對人的價值的認識。任何時候,只要“物比人更有價值”的信條變得流行起來,那么,把財富的利益置于人的利益之上的程序就會固定下來,其所產生的作用必然會帶來反作用。
3 在托爾斯泰的一篇文章中,我們發現,那個一直看著我們的精神存在(我們通常把它的彰顯稱為“良心”)總是一端指向正確,另一端指向錯誤。當我們遵循它所顯示的路線——從錯誤到正確的路線時,我們注意不到它。但是,你只要做某件與良心所指的方向背道而馳的事情,你就會意識到這一精神存在,然后它就會顯示出動物行為是如何偏離了良心所指示的方向。就像一個航海者,當意識到他正行駛在錯誤的航線上時,不會繼續操作他的槳櫓、引擎或船帆,直到把他的航線調整到羅盤所指示的方向,或者消除他的這一背離常軌的意識。每個人,只要感覺到了自己的動物行為與自己的良心的兩重性,就只有通過把這一行為調整到符合良心的要求,或者通過向自己隱瞞良心所指出的他的動物生命的錯誤,才能繼續行動。
4 我們可以說,所有人類生命都只包含了這樣兩種行為:(1)使一個人的行為跟良心相協調;(2)對自我隱瞞良心的指示,為的是能夠繼續像以前那樣生活。
5 有人做前者,有人做后者。要實現前者,只有一種手段:道德啟蒙——增加你的自我中的道德之光,注意它所照亮的東西。就后者而言(對自我隱瞞良心的指示),有兩種手段:一種是外部的,另一種是內在的。外部手段在于那些能占據你的注意力的事情,它們把你的注意力從良心所給出的指示上轉移開來;內在手段在于讓良心之光變得越來越暗。
6 正如一個人有兩種方法可以避免看到眼前的目標一樣(要么把視線轉移到其他目標——更引人注意的目標上,要么干脆蒙上自己的眼睛),一個人也正是用這樣兩種方法向自己隱瞞良心的指示:要么通過外部方法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不同的活動、顧慮、娛樂或游戲上;要么通過內在的方法,阻斷注意力本身的器官。對于那些感覺遲鈍、道德感有限的人來說,外部轉移常常足以讓他們認識不到良心對他們的生活錯誤所給出的指示。但對于道德上很敏感的人來說,這些手段常常是不夠的。
7 一個人如果意識到了自己的生活與良心的要求之間存在著沖突,而外部手段并沒有把他的注意力從這一意識上完全轉移開來,這種意識妨礙了他的生活,為了像從前一樣生活,人們只好求助于可靠的內在方法,這就是用麻醉品毒害大腦,從而讓良心之光變得越來越暗。
8 一個人不按照良心的要求生活,是還缺乏依據這些要求重塑生活的力量。如果轉移不足以讓一個人的注意力離開對這一沖突的意識,或者轉向的目標已經不再新鮮,這樣一來(為了能夠繼續生活下去,不理會良心的指示)人們就會讓那些良心賴以彰顯的自己的器官停止活動,正如一個人蒙住自己的眼睛向自己隱瞞他所不愿意看到的東西一樣。
9 全世界對酒精、煙草等麻醉品的消費,其原因既不在于個人趣味,也不在于它們所提供的愉悅、消遣和快樂,而僅僅在于人們對向自己隱瞞良心要求的需要。
10 人們不僅麻醉自己,以窒息他們自己的良心,而且,當他們希望其他人也跟良心對著干的時候,還會故意去麻醉他們,換句話說,就是為了剝奪人們的良心而著手去麻醉他們。
11 每個人都知道那些由于某件折磨良心的錯事而沉溺于飲酒的人。每個人都能注意到:那些過著不道德的生活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被麻醉品所吸引。盜匪與小偷團伙沒有麻醉人的東西就活不下去。
12 一句話,我們不可避免地得出這樣的結論:麻醉品的使用,無論是大量還是少量,是偶然還是常規,是在高級社交圈子中還是在低級社會階層中,都是因為一個相同的原因引起的——窒息良心聲音的需要,為的是不讓他意識到存在于他的生活方式與良心要求之間的沖突。
13 人們普遍承認,煩惱或連續的負面情緒刺激會使消化功能紊亂。當消化功能正常時,饑餓感會停止,它會在我們吃飽了的時候得到抑制,在我們實際需要進食之前不會感到饑餓。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抑制中心就會恰當地發揮作用。但是,如果我們得了胃病,這個抑制中心就不再發揮作用了,我們總是感到饑餓,結果往往會導致已經受損的消化器官勞累過度。人類不斷地在經歷諸如此類的小麻煩,這樣的麻煩完全是局部的,只會吸引大中心很少的注意。但是,如果這種不適是源自一個根深蒂固的、不能輕易消除的原因的話,更嚴重的疾病就會接踵而至。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它的嚴重和長期持續,麻煩就會遍及生物體的所有部分,很可能會危及生命。當它達到這種程度的時候,如果大中心的管理有力、堅決而明智,紊亂就不能長期持續。但是,如果大中心軟弱無力的話,整個聯盟就可能轟然崩潰。
14 林達[13]醫生說:“‘自然治療哲學’介紹了一種惡的理性觀念,它的原因和目的,亦即它是由違背自然規律而引起的,就其目的而言它是矯正的,只能通過遵從自然規律來克服。如果不是自然規律被某個人在某些地方違反的話,任何地方都不會有任何種類的痛苦、疾病和惡。”
15 這些對自然規律的違反可能被歸咎為無知、漠視、任性或惡意。“果”和“因”總是相稱的。
16 關于自然生活和自然康復的科學清楚地表明,我們所謂的疾病,主要是大自然在努力消除身體的病態物質,恢復身體的常態功能。疾病的過程,在方式上跟大自然中任何別的事物一樣井然有序。我們一定不要阻止或抑制疾病,而是要跟它們合作。因此,我們緩慢而費力地記住了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教訓:“服從規律”是防止疾病的唯一手段,也是治療疾病的唯一手段。
17 正如“自然治療哲學”所揭示的那樣,治療的基本規律,作用與反作用的規律,以及病情急轉的規律,都讓我們銘記了這樣一個真理:在健康、疾病和治療的過程中,沒有什么事情是意外的或反復無常的。身體狀態的每一次變化,要么是與我們生命的規律相和諧,要么是相沖突。只有完全聽任并服從規律,我們才可以掌握規律,達到和維持完美的身體健康。
18 在研究疾病的原因和特性的時候,我們必須努力從頭開始,也就是從“生命”本身開始。因為健康、疾病和治療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謂的生命和活力的表現。
19 另一方面,生命或生命力的生機觀,則把生命力視為一切力量中的主要力量,來自于所有力量的中心源。
20 這一力量,彌漫于整個被創造的世界之中,并使之溫暖,使之充滿生機,是偉大的創造性智能的表達。
21 歸根到底,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從稍縱即逝的想法或情緒到堅硬無比的鉆石或白金,都是運動或振動的形式。
22 我們所謂的“沒有生命的自然”是美麗的、有序的,因為它的演奏跟“生命交響曲”的樂譜同調合拍。只有人的演奏才能跑調。這是他的特權,或者說是他的禍根,因為他有選擇和行動的自由。
23 現在,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健康和疾病的定義了,在“自然療法”的手冊中,它們是被這樣定義的:
健康是在生命的身體、心理、道德和精神層面上組成人的實體的元素和力量的正常而和諧的振動,與大自然應用于個體生命的建設性原則相一致。
疾病是在生命的身體、心理、道德和精神層面上組成人的實體的元素和力量的反常而不和諧的振動,與大自然應用于個體生命的破壞性原則相一致。
24 這里自然提出了一個問題:“用什么條件來產生正常或反常的振動呢?”答案是:生物體的振動環境,必須與大自然在人的身體、心理、道德、精神和靈魂等生命和行動領域中建立起來的和諧關系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