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大講堂(2014)
- 陳慶宗 張禹東 曾路主編 趙小波 王松柏副主編
- 1292字
- 2019-07-23 10:20:33
前言
“邀碩彥闡揚新學新知新觀念,促校地發展更好更快更和諧。”“華大講堂”是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和華僑大學聯袂打造的公益性高端學術文化講壇,旨在發揮高校學術資源和文化高地的優勢,廣邀國內外各界各領域的著名學者、專家和高層次人士,為廣大干部群眾、社會各界人士和學校師生提供新理論、新思想、新觀念。
自2009年啟動以來,“華大講堂”已舉辦47場高水平報告會,一大批博學鴻儒圍繞諸多專題和問題進行深度解讀。網絡、電視、微博的直播,“華大講堂”系列叢書的出版,讓更多的人分享到精彩的報告。
“華大講堂”的主講嘉賓有中央黨校、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行政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博鰲亞洲論壇、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香港政策研究所等智庫機構的學者,還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交通運輸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僑辦、國務院臺辦、中央編譯局、國務院研究室等部門的官員。他們中有兩院院士,有學部委員,有多位曾經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作輔導報告,也有黨和政府工作報告、重要文件的起草人,還有來自境外的專家學者。他們的演講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有廣闊的國際視野,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有深入淺出的理論闡述,又有深入翔實的調研數據;內容充實,分析精辟,而且直面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前沿和實踐,對理論思考和實際工作都有所指導和啟發。
和碩彥面對面交流,與鴻儒零距離對話。在聆聽與問答中,激發著思考,深化著認識。“華大講堂”的持續舉辦,猶如向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多元融合的華僑高等學府引入了一泓靈動的清泉,在廣大干部群眾和高校師生中興起了一股愈加濃郁、愈加活躍的學習風潮。
作為集思想性、文化性、公益性、開放性于一體的高端平臺,6年來,“華大講堂”的高端品位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其品牌效應已逐漸形成并得到彰顯,品牌影響力和輻射力不斷凸顯,已經成為大學與城市、高校與地方、僑校與僑鄉合作共贏的典型案例和成功模式,贏得了國務院僑辦、福建省、著名學術機構、專家學者以及當地社會、學校師生、各界人士的贊譽和高度評價,在福建省以及國內學術文化界已經有較高的知名度。
國務院僑辦與泉州市在簽署第四輪共建華僑大學協議時將“華大講堂”列入共建項目,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將華僑大學確定為福建省“首批省級進基層的示范點”,一些地方政府、知名網站都與“華大講堂”的主辦方主動探討、交流合作事宜,許多國內外的專家表達了對“華大講堂”的關注和參與意向,中央、省、市各類媒體都進行了持續關注。2014年8月22日,“華大講堂”五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主辦方與國務院僑辦領導、主講嘉賓、新聞媒體齊聚一堂,暢談“華大講堂”未來發展之路。
面對“一帶一路”戰略實踐,面對高等教育綜合改革,面對世情國情僑情省情市情的新變化和新要求,主辦方將進一步完善運行機制,創新工作方法,拓寬工作渠道,圍繞國家和地方的發展戰略需求,不斷提升“華大講堂”的層次和水平,使之成為在國內具有影響、富有魅力、享有美譽并促進學術交流、傳播前沿思想、引領社會文化的高端平臺。
期待各界朋友繼續關注和支持!
讓我們共同努力,攜手共進!
編者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