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總體研究思路

本書堅持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原則,按照現象分析→理論提煉→模型構建→實證研究→政策建議的研究思路,旨在提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理論支撐和分析框架,并通過實證分析得出政策建議。本書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在回顧理論和把握時代特征的基礎上,從包容性發展賦予新型城市化的新內涵和新要求出發,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提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概念及新內涵,為后面的實證分析提供依據。其次,從區域對比的研究視角出發,運用現代計量學方法從四大區域的角度深入剖析和準確把握我國新型城市化發展的現狀、過程以及影響機制。再次,通過借鑒國內外城市與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經驗,得到相應的政策啟示。此外,通過熵值法、BP神經網絡模型和Bass擴散模型預測中國四大區域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未來中短期趨勢,得到中國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在相應時期的可能趨勢,并構建中國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情景模擬模型,通過多種情景比較分析,提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重點優先順序。最后,在以上理論和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從四個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二 技術路線

第一,本書在對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概念進行界定的基礎上,提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內涵及特征,并通過闡述價值訴求、重要關系、動力機理和實現途徑,闡明主要理論問題。

第二,將中國分為四大區域,選取指標并計算綜合得分,在此基礎上建立空間相關分析模型來分析區域差異,并基于重心法分析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過程變化。

第三,在診斷新型城市化與包容性發展、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與城鄉差距、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與城鄉差距等幾類關系的基礎上,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建立DPSR分析框架,對四大區域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影響因素和形成機制進行分析。

第四,通過借鑒國際經驗得出包容性發展、城市化和城市權利方面的經驗,提出促進中國城市包容性發展的政策啟示。

第五,分別通過BP神經網絡模型和Bass擴散模型建立短期和中期預測模型,對四大區域的新型城市化發展結果進行預測,并建立情景模擬模型對中國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多種政策情景進行模擬,由此比較分析得到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節奏和重點。

第六,得出研究結論和政策建議。

此技術路線可以概括為圖1-2。

圖1-2 技術路線圖

三 研究方法

第一,歸納與演繹法。借鑒已有的包容性和新型城市化的研究成果,建立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理論體系與分析框架,為后面的分析提供理論依據。

第二,數學建模方法。通過托達羅模型、庫茲涅茨曲線、貧困變化的分解、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和IUPAT效應模型分析包容性發展與新型城市化、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與貧困減少以及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與環境負荷的關系,分析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在促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減少貧困和減少環境負荷方面的貢獻。

第三,比較分析法。本書尤其注重區域對比和經驗對比,在四大區域對比和國內外經驗對比中采用了比較分析法。

第四,計量分析方法。運用空間自相關與空間關聯度模型探索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空間關系,運用重心模型分析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演變路徑,同時運用脫鉤理論分析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與貧困以及環境的脫鉤關系,并用門檻模型診斷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與城鄉差距、環境載荷的關聯程度。最后,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四大區域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形成機制。

第五,經驗借鑒法。分別選取典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作為參考對象,總結其在包容性發展和城市化方面的經驗和措施,提出對中國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政策啟示。

第六,結構預測方法。在分析中國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趨勢時,分別利用BP神經網絡模型和BASS擴散模型進行預測分析。

第七,情景分析法。對中國新型城市化包容性發展的政策組合情景,本書運用情景分析法進行政策模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县| 灯塔市| 千阳县| 双桥区| 鸡泽县| 长乐市| 荣昌县| 水城县| 蓬安县| 伊通| 堆龙德庆县| 会同县| 鄂尔多斯市| 天峨县| 格尔木市| 深圳市| 邯郸市| 惠安县| 精河县| 象州县| 万年县| 沭阳县| 贵定县| 海淀区| 江都市| 乌鲁木齐市| 博白县| 长兴县| 辰溪县| 合川市| 如东县| 淳安县| 武宣县| 松滋市| 贞丰县| 太谷县| 漳州市| 肇庆市| 龙门县| 蒙自县| 怀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