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研究綜述

編輯史研究是編輯思想研究的基礎,編輯思想研究是對編輯史研究的深化。編輯思想研究是編輯史研究充分展開的必然結果。魏晉南北朝是我國編輯發展史的一個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不僅編輯活動活躍,編輯類型豐富,編輯實踐創新,而且誕生了一大批對后世影響深遠的編輯家,像蕭統、徐陵、陳壽、范曄、釋道安等。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系統、專題地對魏晉南北朝編輯思想進行研究的專著。甚至,學界有關該時期編輯思想的個案研究也寥寥無幾。筆者試從編輯史和編輯思想史研究兩個方面來總結魏晉南北朝編輯思想史研究的狀況。

一 魏晉南北朝編輯史研究概況

一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編輯史專題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編輯史專題研究,并不多見。周少川先生主編的《中國出版通史·魏晉南北朝卷》(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年版)是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推出的《中國出版通史》的一部分,堪稱唯一對該時期編輯出版史研究的專論。該書側重于出版史研究,對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出版事業的發展做了全面論述,包括出版事業的發展及時代背景、編輯出版機構、圖書收集整理和出版、圖書編輯和出版、重要的編輯出版人物、出版物的材料和形制、出版相關技術、圖書流通和管理、少數民族文字文獻的出版等內容。其中,圖書編輯和出版一章,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編輯活動進行了論述。該章用分門別類的方法,把該時期的書籍編輯活動分為經部典籍的注疏和出版、史書的編輯和出版、子部典籍的編輯和出版、文集的編輯和出版、佛經的譯撰和出版等幾個方面。該書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編輯活動進行了總結、概括,尤其對這一時期的重大編輯成果有很好的介紹。

二是散見于通史中的編輯史研究。除專題研究,對該時期的編輯史研究還包含在編輯出版史的通史研究著作之中。姚福申先生的《中國編輯史》(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是第一部系統地、完整地對中國編輯活動進行研究的通史著作。該書以時間為序,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中國古代編輯史,著重探討了編輯活動的起源、歷代編輯活動概況、重要編輯家和編輯成果,以及編輯活動與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關系。下編為近現代編輯史,重點闡述了近代以來我國編輯出版事業的發展狀況,以及一些著名編輯出版家的功績。該著的最大特色是,開編輯史通史寫作的先河,打破了此前編輯史研究“單兵作戰”、個案為主的狀況,把宏觀敘述和微觀分析相結合,將編輯史發展與社會歷史發展有機結合,以時間為線索較為清晰地勾勒了中國編輯活動長達幾千年的歷史輪廓。該書第六章《中國文化在魏晉南北朝時代的進展》,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編輯活動進行了簡要概述。內容包括當時書籍編目情況、汲冢書的編輯活動、總集編輯活動、韻書編輯活動、早期佛經翻譯工作和科技編輯活動等。這一部分雖然在論述邏輯上稍顯凌亂,但是概括了這一時期編輯活動發展的基本狀況和重要成果。繼姚福申先生的《中國編輯史》之后,青年學者靳青萬的《中國古代編輯史論稿》(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是我國古代編輯史研究的又一成果。在該書中,作者摒棄了傳統編輯史寫作以時為序的方法,嘗試按歷史邏輯的方法對編輯活動進行分期敘寫。作者將古代編輯活動分為萌芽、形成、發展和繁榮四個時期,然后對不同時期的編輯活動狀況進行概述。該書中有關編輯定義的論述、編輯起源的觀點等,對深入認識編輯活動很有啟發意義。作者對編輯活動的分類非常明確,主要有:字書、辭書、韻書;歷史類書籍;文學類書籍;類書;叢書;目錄編輯等。這種對編輯活動分門別類的敘寫方法,是研究古代編輯史的一個新的思路。作者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編輯的發展時期,在古代編輯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他對該時期的編輯成就進行了簡要概括,如《三國志》《后漢書》等歷史書籍的編輯,文學總集的編輯,類書的編輯,以及目錄編輯的發展等。曹之先生的《中國古籍編撰史》(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一書,是中國古代書籍編輯史研究的扛鼎之作。曹先生以翔實的史料、嚴謹的論述、凝練的語言,顯示了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精辟的學術見解。該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斷代史研究,對不同時期的圖書編撰機構、編撰家和整個時代的圖書編撰特點進行了論述。下編為專題研究,包括四部叢談、著者縱橫、編撰方法論、古籍編撰特點四個部分。該書上編第二章是《魏晉南北朝圖書編撰》。該章論述了魏晉南北朝的編書修書機構和官修書狀況,并對這一時期較為著名的圖書編撰家逐一舉要,還總結了該時期書籍編撰的主要特點。這些內容雖然沒有從深層涉及編輯思想,但是曹先生所總結的編輯成果,為筆者展開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尤其是他對該時期書籍編輯特點的概括,是我們認識把握這一時期編輯思想整體特點的參照。北京大學肖東發先生主編的《中國編輯出版史》(遼海出版社2005年版)一書是中國編輯出版史研究的又一經典之作。該書綜合了編輯出版兩項活動,在出版史的背景下簡述了古代編輯機構和編輯活動。該書第四章《編輯出版的初興時期》,分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文化背景,概述了這一時期政府編輯機構和編輯活動的主要狀況。其中對這一時期編輯活動的概述,包括書目編輯、史書編修、類書編輯、別集和總集編輯、姓氏譜、地方人物傳編輯、佛經編譯、科技典籍的編輯等。這部分對編輯成果介紹全面詳細,但很少關涉編輯思想。此外,韓仲民的《中國書籍編纂史稿》(中國書籍出版社1988年版)、申非的《編輯史概要》(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年版)等編輯出版史著作,都或多或少涉及對魏晉南北朝編輯活動的論述。

三是散見于文獻學、目錄學、校讎學中的相關研究。之所以說編輯學是一門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學科,就在于古代編輯活動中包含了文獻整理、書目編制和文字校訂等豐富的文化創構活動。正因為此,編輯學與古代的文獻學、目錄學、校讎學和版本學,有著至為密切的關系。古代編輯思想的研究,不能不從編輯學的相關學科中尋找營養、汲取智慧。張舜徽先生的《中國文獻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是我國文獻學方面的力作。該書對文獻學的研究范圍、古代文獻的基本情況、整理文獻的基礎知識、前人整理文獻的具體和豐碩成果、歷代校讎家的非凡業績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其中,張先生對著作、編述和抄纂區別的論述,對準確地界定古代編輯活動的范圍很有啟發意義。同時,他對前人整理文獻豐碩成果的歸納,對深入認識魏晉南北朝的編輯活動,很有借鑒價值。孫欽善先生的《中國古文獻學史簡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的第三章,論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文獻整理的基本情況。他對何晏、王弼、虞翻、王肅、韋昭、杜預、顏之推等幾位編輯家進行了評價。其中,有很多地方對這些編輯家的文獻整理特點進行了概括。這是筆者認識這些編輯家編輯思想的不可多得的線索。程千帆、徐有富的《校讎廣義》(齊魯書社1998年版),對版本、校勘、目錄、典藏的起源和發展都有比較詳細的論述,其中不乏魏晉南北時期編輯個案的舉證。此外,姚明達先生的《中國目錄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余嘉錫先生的《目錄學發微》(中華書局1963年版)、王余光先生的《中國歷史文獻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等,都有不少內容涉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籍編輯活動,是筆者展開研究的重要基礎。

四是編輯史的單篇論文研究。這方面,有很多單篇論文,對這一時期的編輯活動進行了深入論述。例如,陸宜新的《〈齊民要術〉的編輯特色》(《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一文對該時期的科技巨著《齊民要術》的編輯特色進行了分析;李傳印的《魏晉南北朝史學的經世特點》(《史學史研究》2008年第2期)是對這一時期史書編輯思想的總結;薛建立的《皇甫謐在中國古代編輯史上的貢獻》(《史學月刊》2009年第8期)對皇甫謐的編輯活動及其歷史地位進行了論述;錢汝平的《魏晉南北朝的類書編輯》(《圖書館雜志》2006年第7期)對該時期類書編輯情況進行了論述。此外,武宗華的《詮品譯才 標列歲月——從釋道安的〈綜理眾經目錄〉特點看其學術地位》(《圖書情報論壇》2007年第2期)、李傳印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史例”的特色》(《蘭州學刊》2008年第11期)和《編輯家徐陵和他的〈玉臺新詠〉》(《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2年第5期)等,都是有關這一時期書籍編輯活動的論文。

總體來看,魏晉南北朝的編輯史研究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魏晉南北朝編輯史專題研究還沒有出現。有關這一時期的編輯活動研究,都分散在相關編輯史、出版史、書籍編輯史的研究之中。

二是對這一時期編輯活動的單篇個案研究不多。原因在于,這一時期社會動蕩不安,朝代更替頻繁,編輯活動的發展較之前代顯得復雜多變,優秀的編輯家個體不容易受到關注。

二 魏晉南北朝編輯思想研究概況

一是有關魏晉南北朝編輯思想的系列史論。最早對中國古代編輯思想進行系列研究的是湖北人民出版社的胡光清先生。《編輯之友》從1989年第1期到1990年的第6期在《編輯學討論》欄目中,連續12期發表了他的《中國古代編輯思想史論》系列論文。在開篇之作——《中國古代編輯活動和編輯思想的一般特點——中國古代編輯思想史論之一·緒論(上、下)》中,胡光清先生首先指出了中國古代編輯活動的一般特點是“編輯、著述、校讎為一體”,然后概括了中國古代編輯活動的三種方式:編纂、校讎和注釋。在此基礎上,他分析了編輯活動與編輯思想的有機聯系,概括了中國古代編輯思想研究的三個基本內容:關于編輯目的的思想、關于編輯設計的思想和關于編輯方法的思想。并指出了編輯思想在編輯活動中的三方面重要作用:一是編輯書籍活動的靈魂,二是規范所編之書體例的準則,三可使所編之書別具特色。從第三篇論文開始,他分別從“述而不作”“辨章學術”“部次條別”“沉思翰藻”“以類相從”“舉撮機要”“編次之紀”“經世應務”“互注別裁”幾個方面以分論的形式,論述了中國古代編輯思想的基本內容。應該說,胡光清先生這一系列論文,是古代編輯思想研究的開山之作。他不僅最早提出了編輯思想研究這一重大課題,而且初步闡明了編輯思想研究的價值。他還指出了古代編輯思想的研究的基本內容、研究方法,而且從宏觀的角度以分論的形式論述了中國古代編輯思想的幾個基本方面。胡光清先生的這一系列論文,為我們繼續深化對該問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早胡光清先生三年,著名編輯家戴文葆先生從1986年《出版工作》第1期開始發表《歷代編輯列傳》系列論文,分篇論述了孔子、呂不韋、劉安、劉向、劉歆、班昭、許慎、劉義慶、蕭統、徐陵、顏之推、僧祐、歐陽詢、房玄齡、劉知幾、吳兢、杜佑、趙崇祚、李昉、歐陽修、司馬光、李燾、朱熹、袁樞、元好問、歐陽玄、王禎、解縉、徐光啟、馮夢龍、陳子龍、顧炎武、方苞、姚鼐、紀昀總共三十五位編輯家的編輯實踐和編輯成果。這一系列論文總共三十五篇,從1986年第1期開始,一發而不可收,直到1990年第2期結束。該系列論文發表前后歷時四年之久。這一系列論文前后時間跨度之長,論文數量之大,堪稱當時編輯學研究的亮點,是其時中國古代編輯史研究的重量級著作。在論述這些編輯家編輯人生、編輯成就的過程中,戴文葆先生不惜筆墨,用大量的篇幅對這些編輯家的編輯思想進行了分析論述。這一系列作品可以說無編輯思想研究之名,但有編輯思想研究之實。其中關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編輯家有劉義慶、蕭統、徐陵、顏之推和僧祐四位。戴文葆先生學術功底深厚,文史知識淵博,論述舉重若輕,縱筆馳騁,縱橫捭闔,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啟示。繼胡光清先生之后,1996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閻現章主編的《中國古代編輯家評傳》一書,該書于2007年修訂再版。該書以人物評傳的形式,專門研究了中國古代編輯史上幾十位取得非凡業績的編輯家,包括孔子、劉向、劉歆、劉知幾、鄭樵、章學誠、司馬遷、班固、道安、杜佑、朱熹、袁樞、黃宗羲、皇甫謐、賈思勰、王懷隱、唐慎微、王禎等。全書圍繞這些編輯家的生平事跡、編輯成果、編輯思想及其影響展開論述。在論述過程中,比較重視對編輯家編輯思想的分析和概括,強調編輯思想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因此,該書雖為編輯家人物傳記,但有明確的編輯思想研究價值取向。該書中所涉及的道安、皇甫謐、賈思勰都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的編輯家,書中對他們編輯成果的介紹和編輯思想的概括,為更深入展開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是魏晉南北朝編輯思想單篇研究情況。對魏晉南北朝編輯思想進行研究的單篇文章主要有:左建的《蕭統的文學編輯思想》(《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王毅的《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試論蕭統的編輯思想》(《湖南師范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這兩篇文章都是蕭統編輯思想的個案研究,前者比較簡略地指出了蕭統《文選》編輯的選文標準、編排方法,后者分析了蕭統“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的編輯思想內涵。傅剛的《〈昭明文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一書則從《文選》編輯背景、《文選》文本研究兩個方面較為全面深入地探討了蕭統《文選》的編輯狀況,其中包括對《文選》編者和編輯時間的考證,對編輯宗旨和體例等的論述都頗有創見。王立群先生的《〈文選〉成書研究》(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一書圍繞《文選》的成書過程、成書時間和成書意義進行了較為深入詳盡的考證。這兩部有關《文選》研究之書,雖然不是蕭統《文選》編輯思想的研究,但其中有諸多方面關涉蕭統編輯思想,比如他們對蕭統編輯《文選》的宗旨、方式的論述等,都是蕭統編輯思想的重要內容。段樂川的《論劉義慶〈世說新語〉的編輯思想》(《中州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林田慎之助的《〈文選〉和〈玉臺新詠〉編纂的指導思想》(《山東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阿忠榮的《六朝的文學編輯思想及特點》(《青海師范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等幾篇,都是對該時期編輯家編輯思想的個案研究。

除此之外,近兩年還先后出現了一些古代編輯思想的專題研究論文。如錢榮貴的博士學位論文《先秦兩漢編輯思想研究》(2008年)對先秦兩漢的書籍編輯思想進行了深入論述,李樂的博士學位論文《宋代書籍編輯思想研究》(2008年)對宋代編輯思想進行了斷代研究,胡程立的博士學位論文《明代編輯思想研究》(2007年)是對明代書籍編輯思想的專題研究,蘆珊珊的博士學位論文《唐代編輯思想研究》(2009年)對唐代編輯思想進行了深入研究。

總體來看,學界明確地提出了編輯思想研究這一課題,深入研究正在推進之中。但是有關魏晉南北朝這一時期的專題、斷代性質編輯思想研究,還沒有出現。與此同時,有關這一時期的編輯個體思想研究數量較少,筆者查到的僅有數篇。有關該時期編輯思想的宏觀、系統研究更是沒有出現,這導致對該時期編輯思想開掘不夠深入,編輯主體思想產生深層動因論述不夠全面。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既與研究者的研究視角有關,也與編輯史研究的現狀有關。因為,編輯主體思想的研究,是建立在編輯史研究的基礎之上的。在這一時期編輯史研究還沒有得到充分關注、高度重視的狀況下,編輯主體思想的研究就很難進入研究視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穆棱市| 安吉县| 宜都市| 青浦区| 莱西市| 庆元县| 谢通门县| 洛宁县| 福安市| 华亭县| 定西市| 仁寿县| 苏尼特左旗| 满城县| 渭南市| 利川市| 甘泉县| 曲麻莱县| 金寨县| 绥宁县| 芒康县| 策勒县| 巴南区| 会泽县| 马龙县| 武鸣县| 株洲县| 鸡西市| 梧州市| 江口县| 聊城市| 汪清县| 饶河县| 滁州市| 永泰县| 高唐县| 海宁市| 青海省| 新平| 巩留县|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