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王春雪博士的著作《鴕鳥蛋皮串珠:不止于裝飾》,作為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普及讀物之一部,即將出版了。我應邀作序,看了書稿,確感有話要說,就應承下來了。

這是目前我國首部有關舊石器時代裝飾品的研究專著,所研究的對象僅限于鴕鳥蛋皮串珠。有關舊石器時代的考古學研究,本就很生僻,即使在考古文博領域也算是小眾;在一些考古著述、博物館陳列和教學、科研機構設置中常被忽略,那么對這一遠古時代中一個狹窄領域的研究,是否有宏觀上的學術價值,是否能引起讀者的興趣,有些人可能會產(chǎn)生疑問。

而這可能正是這部書獨特的學術價值和可讀性所在。舊石器時代涵蓋99%的人類歷史,對這一漫長歷史時期的考古學研究,必須分門別類或分段、分區(qū)進行,否則難以駕馭浩瀚的材料。而以往的著作,多是大而化之,總括介紹舊石器時代人類的工具、技術、文化;當然會做分期分區(qū)的闡述,但都是把各種材料一鍋燴,具體到某一時期、某一地區(qū)、某種材料的分析,總是只言片語,無暇深究。如果有人對某種特定的遺存或現(xiàn)象感興趣,只會獲得只鱗片爪的信息,難得要領。而這部書是個另類,它不是大家習以為常的對石制品類型、技術與功能的研究,而是針對常被研究者和讀者忽略的非生產(chǎn)性遺存——考古遺址中出土的裝飾品,而且專注于舊石器時代晚期裝飾品中的一個特定門類——鴕鳥蛋皮串珠,研究的對象局限于寧夏水洞溝遺址出土的材料。這樣就使作者能夠從容地精耕細作、條分縷析,把對這批材料和相關問題的分析做深做透。于是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的作品,就顯得專注、精細,猶如一碟碟精致的淮揚菜肴,而不是一鍋粗放的東北亂燉。

專不一定就窄。這本書在特定材料的狹小空間里開辟出了廣博的視野。作者采用了由遠及近、由博而專的闡述方式,先介紹世界范圍內(nèi)舊石器時代個人裝飾品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情況,指出這類裝飾品并非僅限于對人體與服飾“裝飾”的作用,還有更深層次的象征意義與信息交流的媒介功能。接著作者將視野轉向當代民族學材料,繼續(xù)搭建個人裝飾品的歷史、區(qū)域與人文背景,這樣讀者就會對串珠類裝飾品有了時空上的宏觀概念,也了解了這類遺存所賦存的學術問題、價值與研究意義。然后作者轉向?qū)λ礈线z址出土的鴕鳥蛋皮串珠的埋藏、年代與環(huán)境介紹,使讀者對這批材料的來歷和背景知識有了清楚的了解,最后進入對所研究對象的描述和分析,包括形態(tài)特征和制作技術。在技術分析環(huán)節(jié),作者獨辟蹊徑,設計了實驗模擬流程,包括取材、制坯、修型、鉆孔、磨圓、染色和埋藏等程序,并將實驗品與遺址出土串珠做比較研究。通過這樣一番抽絲剝繭般的描述、分析,水洞溝遺址出土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鴕鳥蛋皮串珠的生產(chǎn)操作鏈就變得立體、鮮活、完整起來,讀者仿佛回到了遠古,目睹了先民針對該類裝飾品的制作技術、生產(chǎn)過程和使用方式。于是,遠古與現(xiàn)代不再有距離,作者與讀者也實現(xiàn)了交流與互動。

我有幸作為春雪的指導教師,于2007~2010年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指導了他博士學位攻讀期間的學習和研究。他是一位勤奮、踏實、主動、上進的青年,不善于言語表達,說起話來常會有緊張之感,但擅長獨立思考,能主動尋找、發(fā)現(xiàn)學術問題并鉆進其中鉆研、探索。當初他的博士論文的素材是水洞溝遺址第8地點的石制品。該遺址在文化層中出土8枚鴕鳥蛋皮串珠,在遺址地表采集到一批鴕鳥蛋皮制品。從形態(tài)判斷,地表采集品與地層中的埋藏物不屬于同一種類型和同一個時代。春雪主動要求將這批串珠材料納入研究范疇。我曾經(jīng)擔心材料過多,無法駕馭,而且對裝飾品的研究屬于另外一個領域,涉及很多專業(yè)方法和學術思想及大量文獻,我國學者鮮有涉獵,恐他力所不逮。但他并不多言,一頭鉆進文獻中尋找信息與靈感,并設計了有針對性的實驗環(huán)節(jié),硬生生地開拓出了一條研究道路。看著他在實驗過程中所用的各類用具和得到的各類產(chǎn)品,讀著他學位論文中的環(huán)環(huán)演繹,再拿到他在《科學通報》上刊發(fā)的專題研究論文,我深深感受到一位青年學子銳意進取的朝氣和不可抑止的學術沖擊力、潛力。在他離開中國科學院的學術團隊成為吉林大學的教師后,我曾擔心他的學術進取心和創(chuàng)造力會被教務、家庭等瑣事沖淡、磨平,但拿到這部書稿,看到他在舊石器時代裝飾品的研究領域做了深耕并取得了成色豐足的收獲,我知道學術的火花還在這位青年學子的心中時時迸發(fā)著,春雪還保持著那樣的本色:單純,有追求,有目標,有定力,訥于言而勤于思、敏于行。

這部書將帶著青年一代的視角、敏銳和活力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并填補我國史前考古領域的一項研究空白。它表述了一批重要的材料和數(shù)據(jù),更傳遞出新時代研究視野、分析方法和學術思想的多重信息。它是一部有關中國特定遺址和時段遺存的考古學研究專著,但又不局限于材料和地域本身,而是將世界各地的同類材料做了梳理和串聯(lián),豐富的參考文獻可供按文索驥,讀者可做拓展閱讀進而得到更多更廣的資料和信息。當然,這部書和此項研究也絕非盡善盡美,對于舊石器時代人類裝飾品的行為和象征意義以及區(qū)域間的特點及多樣性,還有繼續(xù)發(fā)掘和闡釋的空間;最近水洞溝團隊和國外合作者針對遺址第2地點出土的裝飾品發(fā)表了幾篇新的研究論文,而此書因編輯的要求未能把相關的信息納入其中,減弱了該書的時效性,讓人感覺些許遺憾。但研無止境,書無完品。相信這本書已經(jīng)包含了足夠量的信息,讀者定會從中得到有用的知識和有益的啟示,也相信作者會在學術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高星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2017年10月31日于北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沁阳市| 花莲市| 巍山| 南和县| 凭祥市| 余江县| 元阳县| 同江市| 格尔木市| 桐乡市| 万宁市| 马公市| 固安县| 新田县| 苗栗县| 邢台市| 大安市| 信阳市| 香格里拉县| 濉溪县| 尉氏县| 临漳县| 怀柔区| 商都县| 马公市| 申扎县| 博罗县| 怀化市| 舒城县| 葵青区| 百色市| 明溪县| 彰武县| 斗六市| 资阳市| 鲁甸县| 贵阳市| 沙雅县| 桂平市|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