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家驊學術理想及其實踐
- 黃麗安
- 476字
- 2019-07-17 12:17:02
第二章 整頓中山大學(1926~1930)
由思想而發生信仰,由信仰而產生力量。
——朱家驊
中山大學是朱家驊實踐他歐洲大學式的教育學術理想首站,也是他由一單純學者轉變為教育學術行政管理者之重要轉折時期。在中研院成立前中國尚未有國家級純學術研究機構設置,北京大學成為蔡元培推動中國教育學術現代化轉型之先鋒。但北方政治的紛亂致使教育學術機構陷入難以運作困境,而無法進一步深化發展。這時,中山大學在朱家驊的整頓下,以繼北京大學成為中國現代教育學術新中心與引領者為使命,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為鵠的,意欲接續起中國教育學術現代化轉型之任務。因此,若不了解朱家驊在中山大學對中國教育學術現代化轉型的深化所做之種種努力,將無以真實理解他在“學術救國”理想下以建置“國家學院”的高度,欲將“國立大學”建設為中國現代化教育學術機構與現代學術研究基地的用心,及其在中國學術現代化轉型與體制化建置傳承的關系;更無以清楚說明他日后何以能受蔡元培與學界看重,參與中研院創建、出任總干事并繼蔡元培之后當選為院長;也不能了解他終生對學術救國理想的實踐與科學主義的奉行,與其之于中國學術現代化的貢獻與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