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推動叢書·物理系列:大宇之形
- (美)丘成桐 史蒂夫·納迪斯
- 1680字
- 2019-01-10 16:57:31
窺探更高的維度
研究高維度系統(tǒng)的好處之一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無法從簡單場景里看出的模式。例如在下一章,我們將討論:在一個被巨大海洋覆蓋的球形行星上,洋流不可能在任何點都朝同一個方向流動(例如全部從西流向東)。事實上一定會發(fā)生的是:一定存在著某些點,海水是靜止不動的。雖然這條規(guī)則適用于二維曲面,但我們只有從更高維的系統(tǒng)觀察,也就是考慮水分子在曲面上所有可能運動的情況,才能導出這個規(guī)則。這是為何我們不斷向更高維度推進的原因,希望看看這樣能把我們帶到什么方向并學習到什么。
很自然的,考慮更高維度的結(jié)果之一是更大的復雜度。例如所謂“拓撲學”(Topology)是一門將物體依最廣義的形狀加以分類的學問。根據(jù)拓撲學,一維空間只有兩種:直線(或兩端無端點的曲線)和圓圈(沒有端點的封閉曲線),此外再無其他可能性。你或許會說,線也可以是彎彎曲曲的,或者封閉曲線也可能是長方形的,但這些是幾何學的問題,不屬于拓撲學的范疇。說到幾何學和拓撲學的差別,前者就像拿著放大鏡研究地球表面,而后者則像搭上太空船,從外太空觀察整個地球。選擇何者,要視底下的問題而定:你是堅持要知道所有細節(jié),比方說地表上的每一峰脊、起伏和溝壑,抑或只要大致的全貌(“一個巨大圓球”)便已足夠?幾何學家所關(guān)切的通常是物體精確的形狀和曲率,而拓撲學家只在乎整體形貌。就這層意義而言,拓撲學是一門整體性的學問,這和數(shù)學的其他領(lǐng)域恰恰形成明顯對比,因為后者的進展,通常是借由把復雜的物件分割成較小較簡單的部分而達成。
也許你會問:這些和維度的討論有何關(guān)系?如上所述,拓撲學中只有兩種基本的一維圖形,但直線和歪歪扭扭的線是“相同”的,正圓也和任何你想象得出的“閉圈”,不論是如何彎的,多邊形、長方形,乃至于正方形都是相同的。
二維空間同樣也只有兩種基本形態(tài):不是球面就是甜甜圈面。拓撲學家把任何沒有洞的二維曲面都視為球面,這包括常見的幾何形體,像立方體、角柱、角錐的表面,甚至形狀像西瓜的橢球面。在此,一切的差別就在于甜甜圈有洞,而球面沒有洞:無論你怎樣把球面扭曲變形(當然不包括在它中間剪洞),都不可能弄出一個甜甜圈來,反之亦然。換句話說,如果不改變物體的拓撲形態(tài),你就無法在它上面產(chǎn)生新的洞或是撕裂它。反過來說,假如一個形體借由擠壓或拉扯,但非撕裂(假設(shè)它是由玩具黏土做成的),變成另一個形體,拓撲學家就把這兩個形體看成是相同的。
只有一個洞的甜甜圈,術(shù)語稱為“環(huán)面”(torus),但是一般甜甜圈可以有任意數(shù)目的洞。“緊致”(compact,封閉且范圍有限)且“可賦向”(orientable,有內(nèi)外兩面)的二維曲面可以依洞的數(shù)目來分類,這個數(shù)目稱為“虧格”(genus)。外觀回異的二維物體,如果虧格相同,在拓撲上被視為是相同的。
先前提到二維形體只有球面與洞數(shù)不同的甜甜圈面兩大類,這只有在可賦向曲面的情況才成立,本書所討論的通常都是可賦向曲面。比方說,海灘球有兩個面,即里面和外面,輪胎的內(nèi)胎也有兩個面。然而,對于比較復雜的情況,例如單面或“不可賦向”的曲面如“克萊因瓶”(Klein bottle)和“莫比烏斯帶”(M?bius strip),上述說法并不成立。

圖1.1 在拓撲學中,一維的空間只有兩種:線與圓,兩者有著根本的不同,你可以把圓轉(zhuǎn)變成各式各樣的閉圈,但是不能變成線,除非你將它剪開。
可賦向的二維空間像海灘球,有里外兩個面,不像莫比烏斯帶只有一個面。可賦向二維空間可以用虧格來區(qū)分,虧格可以簡單想成洞的數(shù)目。例如,球面沒有洞,虧格是0;普通甜甜圈(環(huán)面)有一個洞,虧格是1;兩者有根本的不同。如同線和圖的情況一樣,不在球面上開個洞,是不可能將球面轉(zhuǎn)變成甜甜圈的
如果是三維以上,可能的形體數(shù)就會急劇增加。當考慮高維空間時,必須容許我們往難以想象的方向移動。在此所指的可不是介于向北和向西之間的西北方,或是“北西北”的這類方向,而是完全跑出三維網(wǎng)格之外,這個方向落在一個我們還沒畫出的坐標系里面。

圖1.2 在拓撲學中,球、正方體、四角錐(金字塔)、正四面體的表面被認為是等價的,因為只要通過彎曲、伸展、壓縮,它們就可以互相轉(zhuǎn)換,并不需要撕裂或剪開。

圖1.3 虧格為0、1、2、3(從左到石)的曲面,虧格指的是其中的洞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