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zhàn)爭與回憶(全2冊)
- 赫爾曼·沃克
- 6488字
- 2019-01-03 16:14:21
第四章
拉賓諾維茨坐著裝滿生活用品的陳舊貨車回來了,后面跟著兩輛裝著淡水和柴油的槽車。這就激起了人們的工作熱情,從黃昏一直干到深夜。猶太人叫著、笑著、唱著,把貨物傳遞到舷梯,傳過甲板,傳下艙口——一袋袋面粉和土豆,一網(wǎng)袋一網(wǎng)袋生了蟲的卷心菜和別的沒長好的、疙疙瘩瘩的蔬菜,一捆捆魚干,以及一箱箱罐頭食品。衣衫襤褸的土耳其船員把輸油管和輸水管搬到船上,只見這些管子不住地顛簸、跳動著,發(fā)出呻吟聲。他們扣下艙口蓋,笨手笨腳地修理著起錨機,盤起繩索,罵天罵地,用錘子敲打,東奔西跑。這艘舊船像是感染到即將起航所引起的興奮,嘎嘎吱吱地響著,搖搖擺擺,把停泊的纜繩繃得緊緊的。寒風(fēng)陣陣,掀起的大浪涌過防波堤,然而高興地說個沒完的乘客不顧寒風(fēng),仍然擠在搖晃不定的甲板上觀看準備工作。當(dāng)他們下去就餐時,在耀眼的半圓月下,風(fēng)已越來越大,將近八級了。
娜塔麗穿著一件紫色的縐綢衣服,臉上搽了點兒胭脂和口紅,猶豫不決地站在拉賓諾維茨艙房門外搖晃的甲板上,緊緊裹住她雙肩的是埃倫的灰圍巾。她嘆了一口氣,敲了敲門。
“喂,亨利太太。”
在骯臟的艙壁上原來釘那些裸體姑娘畫片兒的地方顯出一塊塊淡黃的長方形。除此之外,艙房內(nèi)還是和以前一樣充滿臭氣和凌亂:沒有鋪好的床、亂堆著的文件、盤旋的煙草煙霧和掛在衣鉤上晃動著的衣服散發(fā)出的勞動者氣味。他關(guān)門時說:“這不是薩拉·愛羅斯基的衣服嗎?”
“我是從她那兒買來的。”娜塔麗靠在門口穩(wěn)住身子,“我討厭老穿在身上的那件咖啡色羊毛衣服,真是討厭極了。”
“我們?nèi)ズ湍崴巩?dāng)局談話的時候,薩拉總是穿這件衣服,她對付法國人倒很有一套。”
“我對她簡直不了解,我對你們所有的人都太不了解!”
“你的娃娃怎樣啦?”
“病了。他老是抓自己的右耳,他還發(fā)燒。”
“你帶他去過醫(yī)務(wù)室嗎?”
“去過了,他們給了我一些藥丸讓他吃。”
“嗯。你們和我們一起走嗎?”
“我還沒拿定主意。”
“這并不困難。”他把辦公桌前的那張椅子讓給她坐,自己蹲在鐵甲板上,“怎么對你自己最有利,就決定怎么做。”
“你到底為什么把我們帶上船來呢?你這是給自己找麻煩!”
“心血來潮,亨利太太。”他使勁吸煙,“我們由尼斯開船的時候,并沒打算停在這兒。發(fā)電機燒壞了,我只好在羅馬弄一臺發(fā)電機的電樞,同時再弄點兒錢。我和赫伯特·羅斯聯(lián)系,他告訴我你叔叔在那兒。我很欽佩他,所以——”
“你的乘客都是從尼斯來的人嗎?”
“不,都不是。他們是猶太復(fù)國主義的先鋒,現(xiàn)在是難民了,大多數(shù)是波蘭人和匈牙利人。他們本打算由黑海邊的康斯坦察走——一般都是走這條路線的,可是為他們疏通的那個羅馬尼亞人拿了他們的錢跑掉了。他們被猶太人代辦處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轉(zhuǎn)了幾個月,最后到了法國的意大利占領(lǐng)區(qū)。對猶太人來說,那倒是一個不壞的地方,可是不管怎么樣他們都要繼續(xù)到巴勒斯坦去。這正是我要做的事,把猶太人送到巴勒斯坦去。瞧,就是這么回事。”
“你們是直接去巴勒斯坦,還是經(jīng)過土耳其?我聽到過兩種說法。”
“我說不準。關(guān)于這一點,我會在海上收到無線電信號的。”
“要是你們經(jīng)過土耳其,你就得帶你們的人非法穿過敘利亞的山區(qū),是嗎?敵對的阿拉伯國家?”
“我以前就這么干過。如果我們能直接回家,我們當(dāng)然會這么做的。”
“你們的發(fā)動機會在海上出毛病嗎?”
“不會的。我是船舶機械師。這條船是舊了,可這是法國貨,法國人造的船都挺好。”
“可是超員呢?底下那些重重疊疊的鋪位,簡直像廁所里敞著的長槽!假如又來一次連續(xù)三天的暴風(fēng)雨呢?疾病不就蔓延了嗎?
“亨利太太,這些人是經(jīng)常受到惡劣條件鍛煉的。”
“難道你就沒想過,”她擰著手里的圍巾,“你們這條船開不成嗎?辦理離港手續(xù)可能只是一個圈套,為了把我叔叔悄悄騙走嗎?就在維爾納·貝克露面之后,你們拿到了你們的文件,這太巧了。”拉賓諾維茨做出表示懷疑的鬼臉,她很快地講下去,“我現(xiàn)在想到一件事。要是我們離開‘救世主’號的話,我不是說我們會離開,可要是我們離開,埃倫就可以堅持要求直接去土耳其領(lǐng)事館。我們在那兒等你通過海岸警衛(wèi)隊轉(zhuǎn)播的信號,說你們已經(jīng)過了三英里線。要是沒有信號,我們就要求土耳其給予避難權(quán),并且——你笑什么呀?”
“這兒沒有土耳其領(lǐng)事館。”
“你說過有的呀。”
“他是名譽領(lǐng)事,一個意大利銀行家,可巧是一個改變了宗教信仰的猶太人,挺幫忙的。最近的領(lǐng)事館在亞得里亞海邊的巴里。”
“唉,見鬼!”
“不管怎樣,領(lǐng)事館不像大使館那樣能給予避難權(quán)。”他笑得更厲害了,“你很費了些腦筋,是嗎?”
“唉,我連信號都想好了。”
“真的嗎?是什么呢?”
“嗯——”她有些窘地講了出來,“‘明年在耶路撒冷’,就是逾越節(jié)家宴祈禱的最后一句。”
“我懂得這是什么。”他的笑容消失了,顯出嚴肅認真的表情,“聽著,亨利太太,意大利人不需要大量饑餓的無國籍猶太人。我們會走的,你也應(yīng)該來。”
“哦,我應(yīng)該?為什么呢?”船和碼頭碰撞,這個煙霧騰騰的小房間也不住地搖晃,使娜塔麗想要嘔吐。
“就說因為你的娃娃是猶太血統(tǒng),所以你該去猶太人的故國吧!”
“他只有一半猶太血統(tǒng)。”
“是嗎?問問德國人。”
“嘿,難道你不知道我對巴勒斯坦沒有感情嗎?一點兒都沒有!我是一個美國人,完全沒有宗教信仰,嫁給了一個信基督教的海軍軍官。”
“給我講講你的丈夫吧。”
這個問題嚇了她一跳。她很不自然地回答說:“我有很久沒見到他了,他在太平洋什么地方的潛艇上。”
他拿出一個破舊的皮夾,給她看了一個胸脯很大、頭發(fā)濃密的黝黑姑娘的相片。他說:“那是我妻子,她是在乘公共汽車的時候被阿拉伯人炸死的,公共汽車炸掉了。”
“那太可怕了。”
“這是八年前發(fā)生的事。”
“可你還要我?guī)业暮⒆拥侥欠N地方去?”
“猶太人到哪兒都是生活在危險中。”
“在美國就不。”
“在那里你們也是異鄉(xiāng)之客,在巴勒斯坦你們就是在家里了。”
娜塔麗從她的錢包里拿出一張拜倫穿軍裝的小彩色照片,說:“這是我丈夫。”
當(dāng)拉賓諾維茨皺著眉頭看照片時,拜倫的形象又在娜塔麗的記憶中浮現(xiàn)了。“他看上去挺年輕。你們是什么時候結(jié)婚的?”
幾個月來,她一直把她結(jié)婚的事置于腦后——那些愚蠢的決定把她弄得暈頭轉(zhuǎn)向,結(jié)果獨自躺在外國醫(yī)院里生產(chǎn),痛得神志模糊,周圍盡是陌生的面孔,耳朵里聽到的是似懂非懂的用意大利語講的醫(yī)學(xué)用語。盡管一看到紅彤彤的皺皮膚娃娃,她的心中就充滿了美妙的愛情,但她當(dāng)時認為自己的生活已經(jīng)毀了,她現(xiàn)在或多或少仍然這么認為。可是,當(dāng)她向這個巴勒斯坦人簡單敘述往事的時候,拜倫·亨利的魔力和闖勁兒,他的機靈,他的孩子氣的吸引力,又從她心底涌起。還有,不管事情辦得多么輕率,在里斯本短暫的蜜月都是無比甜蜜的。她想——盡管她沒對拉賓諾維茨說這些——享受過那樣的歡樂,哪怕一輩子不能恢復(fù)健康也是值得的。何況,她又有了路易斯。
拉賓諾維茨傾聽著,接著剛抽完的煙又點了一支煙。“你從來沒碰到過像他那樣的猶太小伙子嗎?”
“是呀,和我一起出去玩的全都是些立志做醫(yī)生、律師、作家、會計師或大學(xué)教授的人。”
“中產(chǎn)階級類型的。”
“是的。”
“帶你兒子到巴勒斯坦去,他會長成像他父親那樣講求實干的人。”
“萬一發(fā)生意外呢?”娜塔麗怕自己在這碼頭旁邊就可能暈船,這樣搖擺真叫人想嘔吐,她從椅子上站起身,靠著艙壁,“我希望這條船能橫渡地中海,可是以后怎么樣呢?最終被關(guān)進英國的集中營?要不然帶著一個娃娃穿過阿拉伯山區(qū),被開槍打死或被俘后殺死?”
“亨利太太,帶他到錫耶納去很危險。”
“那我也不知道。我叔叔和貝克一起吃午飯的時候,打電話和我們在羅馬的代辦談過。代辦勸埃倫去錫耶納,他把這次航行稱作我們的一次不必要冒險。”
“你們的代辦讓他相信一個希特勒的官僚嗎?”
“他說他很了解貝克,他不是納粹分子,我們自己的外交部門尊重他。貝克提出明天開車帶我們回羅馬去,直接去大使館。我不知道該相信什么,而且,老實講——嗬!”這小艙房的甲板劇烈地顛簸了一下,娜塔麗站不穩(wěn)了,他跳起來扶住她,她倒在他身上,她的乳房撞在他的胸上,他緊緊地攥住她的兩只上臂,隨后輕輕地把她拉開。
“穩(wěn)住。”
“對不起。”
“沒關(guān)系。”
他松手把她放開了。她勉強笑了笑,她的雙臂和乳房都感到痛。
“風(fēng)向一直逆轉(zhuǎn)著,氣象報告也不好,可我們還是天一亮就開船。”
“這倒可能解決了我的問題,也許貝克不會那么早就來。”
“他會的,你最好做出決定。不過,對你來說,這是一個麻煩的問題,我看得出來。”
埃倫·杰斯特羅身穿藍色的浴衣,稀疏的灰白頭發(fā)都被吹亂了,他敲了敲門,隨即打開門。“對不起,打擾了。娃娃動得很奇怪,娜塔麗。”她的臉嚇得變了樣。“先別害怕,馬上來看看。”
拉賓諾維茨抓住她的手臂,他們一起走了出去。他們在月光下狂風(fēng)掃過的甲板上急匆匆地跑著,娜塔麗被吹得披頭散發(fā)。路易斯躺在床鋪上的籃子里,眼睛閉著,緊握著的拳頭不斷地向左右揮動。
“路易斯!”她俯身朝著他,兩只手放在他扭動著的小身體上,“孩子,孩子!醒醒——啊,他怎么不睜開眼睛啦!怎么回事啊?他這么亂扭著身子!”
拉賓諾維茨把裹著毯子的孩子抱了起來。“這是發(fā)燒引起的痙攣。別著急,嬰兒痙攣很快就會好的。”路易斯的腦袋猛地從毯子上抬起來,眼睛仍然閉著。“我們帶他去醫(yī)務(wù)室吧。”
娜塔麗跟著他,跑到下層甲板上。那里光線陰暗、臭氣撲鼻——廁所的臭氣、擠在一起好久沒洗澡的身體和衣服發(fā)出的臭氣、人嘴里呼出來的陳腐的臭氣,混成一股惡臭。拉賓諾維茨擠過醫(yī)務(wù)室門外阻塞了通道的長隊。在窄小的漆著白漆的艙房里,他把嬰孩遞給醫(yī)生。那是一個形容枯槁的灰胡子老頭兒,穿著一件骯臟的白大褂。醫(yī)生愁容滿面地解開裹著路易斯的毯子,看了看扭動著的身子,同意說這是痙攣。他無藥可給。他的聲音嘶啞、虛弱,他用德國意第緒語讓娜塔麗放心:“就是這只發(fā)炎的右耳朵引起的,你知道,發(fā)燒是并發(fā)癥。我肯定這跟腦子無關(guān)。他很快就會好,不會有不好的后果。”他看上去并不像他說的話那么讓人高興。
“洗個熱水澡怎么樣?”拉賓諾維茨說。
“行啊,有好處,可是這條船上沒有熱水,只有冷水淋浴。”
拉賓諾維茨抱起了路易斯,對娜塔麗說:“來。”
他們急急忙忙走下通道,到船上的廚房里去。這廚房哪怕在晚上已經(jīng)收拾干凈,關(guān)上了門,就像現(xiàn)在這樣,但仍是臭烘烘、油膩膩的。不過,有一件器具——一只巨大的桶,在搖曳的電燈光中閃閃發(fā)亮。湯是難民伙食中的主要東西。拉賓諾維茨不知從什么地方弄到了這個飯店鍋爐,安裝在這里。他敏捷地打開龍頭和閥門,水流進了大桶,蒸汽噗噗地從桶底下一個噴嘴里冒了出來。
“試一試,”幾秒鐘后他說,“太燙嗎?”
她把一只手浸了一下,說:“不。”
她挽起了自己紫色的衣袖,脫光那個扭動著的嬰孩的衣服,把那小身體浸在溫水里,直浸到下巴。“在他頭上也弄一點兒水。”她照做了,路易斯僵直的背不久便放松了。拉賓諾維茨又放進了一些冷水。痙攣減輕了,她的兒子在她手里變軟了,她懷著緊張的希望看了拉賓諾維茨一眼。
“我的小弟弟痙攣的時候,”他說,“我母親總是這么辦的。”
藍眼睛睜開了,嬰孩的眼光對著娜塔麗,他有氣無力地向她流露出小小的微笑,這一笑使她心痛得不得了。她對拉賓諾維茨說:“上帝保佑你。”
“把他帶回上面去,讓他一直保持暖和,”拉賓諾維茨說,“我弟弟事后常常要睡幾個小時哩。要是你還有什么事,就告訴我。如果必要的話,岸上有一個我們能去的診所。”
過了些時候,他來到她的艙房,往里看了看,里面點了兩支蠟燭。他的臉和雙手都被機油搞黑了。埃倫在上鋪睡著了。娜塔麗坐在嬰孩身邊,她穿著浴衣,頭發(fā)別了上去,一只手搭在蓋著毯子的籃子上。
“他怎么樣?”
“他睡熟了,不過睡熟的時候還老是揉那只耳朵呢。”
拉賓諾維茨拿出一個小小的扁瓶,倒?jié)M了一小玻璃杯。“喝這個,”他對娜塔麗說,“斯力伏維茨。你知道這是什么吧?”
“我喝過斯力伏維茨,喝過許多。”她一飲而盡,“謝謝你。這電是怎么搞的?”
“發(fā)電機又不行了,我正盡力修。你的蠟燭夠嗎?”
“夠的。要是修不好,你們能開船嗎?”
“會修好的,我們會開走。再喝點兒斯力伏維茨嗎?”
“不了,這樣挺好。”
“回頭見。”
凌晨兩點左右,電燈忽明忽暗地亮了起來,娜塔麗開始收拾她從一個乘客那里買來的硬紙板箱子。只用了幾分鐘時間,她又繼續(xù)熬夜照看孩子。這是漫長而痛苦的一夜,她心潮起伏,毫無結(jié)果地懊悔和思考往事,一直追溯到她的少女時代,中間斷斷續(xù)續(xù)地打了幾次做著噩夢的瞌睡。嬰孩睡得不安穩(wěn),翻來覆去。她不斷地摸著他的前額,覺得前額似乎還涼,然而,當(dāng)舷窗外開始發(fā)白時,他突然出了一身大汗,她只得給他換上干凈的襁褓。
她提著箱子到舷梯去時,赫伯特·羅斯在微風(fēng)吹拂的甲板上碰到了她。天開始亮了,一個晴朗愉快的日子。甲板上滿是興高采烈的乘客,有些乘客正在艙口蓋上面圍住一個拉六角手風(fēng)琴的人唱歌,他們的手臂互相搭在肩上。一些土耳其船員大聲地從碼頭到甲板來回吆喝,滑車那邊傳來鬧哄哄的起吊聲。
“天哪!”羅斯說道,“你不會真的這么干吧,娜塔麗?你不會把自己送到德國人手里去吧?”
“我的孩子病得厲害。”
“親愛的,孩子發(fā)燒是嚇人的,可是他們好起來也快得驚人。只要在海上待幾天,你們就安全了,以后就永遠安全了。安全和自由了!”
“你們可能要在海上待幾個星期呢,也許還得翻山越嶺。”
“我們會成功的,你的娃娃也會好的。看看天氣嘛,這可是一個好預(yù)兆哩!”
他講的關(guān)于天氣的話倒是真的。海港平靜了下來,風(fēng)似乎也小了,維蘇威火山好像是用墨水畫在蘋果綠的地平線上,幸福像花兒的芬芳一樣散布在擁擠的甲板上。可是,方才娜塔麗給路易斯換衣服時,他又打哆嗦了,亂抓耳朵,哭哭啼啼。她回想起那陣痙攣、醫(yī)務(wù)室、可怕的夜、空氣惡濁的下層甲板,就受不了了。她把箱子放在舷梯口,說:“我想不會有人來偷這個的,不過還是請看一下,只一會兒。”
“娜塔麗,你在做錯事哪!”
她很快回來了,帶著躺在籃子里裹得嚴嚴的路易斯,她后面跟著披斗篷、戴帽子的杰斯特羅。貝克的梅賽德斯水箱上有個很大的外交標(biāo)志——大紅色的盾牌,白色的圓圈,粗黑的卐字——車到碼頭上就停住了。拉賓諾維茨這時站在舷梯口羅斯旁邊,他的手、臉和工作服都弄臟了,他正用破布擦著雙手。
隨著梅賽德斯的到來,甲板上乘客們歡樂的合唱聲一下子停止了,他們一動也不動地瞧著那輛汽車和兩個美國人,只剩下船員們沙啞的咒罵聲、海水的濺潑聲、海鳥的鳴叫聲。拉賓諾維茨提起箱子,又從娜塔麗手中接過那個籃子,說:“好,我來幫你拿。”
“你太好了。”
她正要踏上跳板時,赫伯特·羅斯朝她沖過來,抓住了她的胳膊。“娜塔麗!看在上帝的分兒上,要是你叔叔堅持的話,就讓他下船去吧。他已經(jīng)活夠了,你和你的小孩還沒有!”
拉賓諾維茨把這個美國人推到一邊,對他咬牙切齒地說:“別做一個該死的傻瓜!”
維爾納·貝克博士打扮得很花哨,穿著花呢外套,戴著燈芯絨帽子。他跳下梅賽德斯,打開了前后車門,鞠了個躬,微笑著。這個場面在娜塔麗眼前旋轉(zhuǎn)。當(dāng)貝克把兩只箱子裝入汽車尾部的行李廂時,杰斯特羅從前門上了車。阿夫蘭·拉賓諾維茨小心翼翼地把籃子放在后座上。“好啦,再見吧,杰斯特羅博士。”他說,“再見了,亨利太太。”
貝克坐在駕駛座上。
她哽咽地對拉賓諾維茨說:“我做得對嗎?”
“算了。”他用粗糙的手摸了摸她的臉頰,“明年在耶路撒冷。”
淚水涌到她的眼眶里。她吻了吻他胡子拉碴、沾著油污的臉,蹣跚地上了車。他給她關(guān)上車門。“我們走吧!”他用意大利語對那些船員喊道,“收起跳板!”
隨著杰斯特羅和貝克愉快地交談,梅賽德斯駛下碼頭。娜塔麗俯身在嬰孩的籃子上,強忍著眼淚的哽咽使她的喉嚨抽搐了。當(dāng)這輛車朝北駛出那不勒斯,在一條沒有人的碎石公路上行駛時,太陽升起來了,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維爾納·貝克把車停在美國大使館門口,幫著娜塔麗下車的時候,下午的陽光正斜射到威尼托路。路易斯發(fā)高燒了。
紅十字會在為被拘留者傳遞著郵件。在娜塔麗離開這里去錫耶納之前,她給拜倫寫了封信,告訴了他發(fā)生的事情,內(nèi)容大致如下:
由于我又回到了文明世界——要是你把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叫作文明世界的話——我發(fā)現(xiàn)自己做了一件慎重的事情。我們安全而舒適。一個美國醫(yī)生在給路易斯治病,他在康復(fù)中。那艘船真可怕,天知道那些人會有什么遭遇。不過,我仍希望自己不曾對那艘船感到那么惡心。我要聽到“救世主”號的下落后才能安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