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謙卦第十五

(地山謙坤上艮下)

謙卦卦體:地山謙,地中有山。坤為眾,山為艮,艮終萬物,“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說卦傳》)?!棒?,止也”(《雜卦傳》),止于至善,終于至善。人必得有所守,凡行為不正常者,既非股東,亦非同學會一員。我是中國人,至死不變。

來子解:“山之高,乃屈而居地之下,謙之象也。止于其內,收斂而不伐;順乎其外,而卑以下人,謙之義也。”這才是功夫,但不易!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修止,一切都得止于至善。如何處不足之地?不能不擇手段往前闖。人必面對現實,不要留戀過去。

《系辭下傳·第七章》云“謙,德之柄也”,德的把,人拿東西時有柄才方便,可以發揮作用。要卑己尊人,存一分驕氣,多一分失敗?!爸t,尊而光”,尊重別人,“卑以自牧”,韜光養晦,謙卑愈尊,愈能光于天下。“謙以制禮”,以謙制禮,立于禮。

《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有大者,“唯天為大”,天之德,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無所不有,但不能盈,以謙調和盈,盈而損之。謙,以禮為主,“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康南海以《序卦》不倫不類,非圣人之言;熊十力則認為,《序卦》非圣人不能作。

《雜卦》:“謙輕(讀kēng)而豫怠也?!?

謙、豫二卦相綜。謙卦,艮在內,謙卑以居人下。謙受益,滿招損。謙多不容易!

我們最缺一個“謙”字,因此遇事成就少。年輕時多才多藝,什么都學,結果最后一樣也不通。老年人多才多藝,是浪費精力,因“術業有專攻”。件件通,件件松,都會但比不上人家,自愧!就怕遇到行家,不要浪費時間。

宋琴乃名琴,聽琴都閉眼。光知音,而不知琴之音,一切皆空有虛名,離實太遠!中國一有亂,隱于山中之士多,一出來皆有一套。

山之高,能屈居地之下。天之德,生而不有,為而不恃。誠于中,形于外。富潤屋,德潤身。

要內斂,不要天天作秀。既不能當家做主,也不能做主流,何以不愛惜羽毛,必要談敏感的事件,而自以為民主?何以不用智?要善用智慧,不談與自己無關的事,人家當權,你連個屁都沒嘗到,還幫著扯什么?一定要收斂己能、光輝,成功不要夸功,就真有能,也得謙卑。

《易》就陰陽,那么簡單。何以幾個符號,就能扯出這么多的東西?我今天所講,伏羲都聽不懂,要交學費。講《易》,在培養智慧,《易》為智海,在智海里淘水飲,必要講出《易》的智慧。中國學問是夏學,《易》為之源。

謙,亨,君子有終。

“亨”,嘉之會,通行無阻。“有終”,下艮,“艮以止之”“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論語·子張》),君子有終;小人無終,因虎頭蛇尾。想有終,必得謙;不謙,絕不能有終。人生很不容易,處危境時必要有高智,面對強敵不能逞力。

以謙德為本,成德者皆能成其事,“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小人虎頭蛇尾,無終可言。日新,真日新,又日新;進步,真進步,又進步。日長一善,積善。缺德,就要崇德(積德)、長善。要隨時、隨機給小孩長善,隨時利用,與時偕行。問:“讀什么書?讀到哪兒了?有什么要點?”讀熟一本書,其用無窮,然后一以貫之。不是書萬能,乃智慧萬能。自強不息的精神,百折不回。自己要懂得怎么下功夫。

狀元是天子門生,皇帝的猶子,有機會游宮,成為駙馬爺?!白髦髦畮煛保缬腥畟€智者,就能把土都翻過來了。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濟”,給人東西而不求回報。天道下,地道上,才能和合。“光明”,無所不通,光行于天下,容光必照,大公無私。

天都得謙,“天道下濟”,風霜雨露,化育萬物,必得下濟,才能光明。地道雖卑,但坤厚載物;雖低,卻非往上跑不可,上行。君子上達,“下學而上達”(《論語·憲問》)。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虧、益、變、流、害、福、惡、好”,皆當動詞。天地、鬼神、人皆好謙,故盈而損之,損有余以補不足。

天道尚公,“生而不有,為而不恃”,虧盈而益謙。誰驕傲,就知他快失敗了。對謙者,就錦上添花。天道如不虧盈,焉能更謙?

地道生生不息,生生之謂易。香蕉,今年的與明年的不一樣。

易,變也。變動不居,即流。熊十力觀察入微,說四川植物的根能使石裂,石漸成土。

秦漢以前稱“鬼神”,人死曰鬼,有遺德在民曰神,祭鬼神是報恩觀;秦漢以后稱“神鬼”,有宗教思想。鬼神,大公無私,“害盈而福謙”,“與鬼神合其吉兇”。

盈,絕對得害處。自謙卦卦辭、《彖傳》到《大象》,知“盈”之害。在別人面前凈顯己能,馬上被人討厭。人都喜別人謙卑,“人道惡盈而好謙”。滿而必溢,“滿而不溢,所以長守貴也”(《孝經·諸侯章》)。發現自己有一分驕氣,則在人事上就多一分失敗。在你權勢下,不得不奉承你,但心里無不痛恨你。隱居以求其志,求其道,不要做錦上添花的事,皆成過眼煙云!

不是文章,是學思想。學文史哲的怎么對付世局?思想,必得能施行。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尊”,至高無上,謙而不居,能光于天下,故能有終。

看我“以柔克剛”之術,自成人以來凈是受氣,寄人籬下,仰人鼻息,表面得處處討人歡心。誰愿做兒皇帝?表面溫順,暗中較勁,在那環境不易!來臺更是寄人籬下,凈受氣,無人同情、贊美過,但我心平如衡。

謙卑不是件容易的事。亂世的人都好權、名、利、勢,必用此攻之,才能下手。要站得住,真得用智。亂世能有成就不易,處亂世特別不易。真有大志,得“時乘六龍以御天”,但視有無“識時”的能力,即“觀變”的能力。識時、觀變則可借高騎驢。對方渾,你以智對。老板糊涂,你以智對,乘勢也。對方虛,則以實對,你永遠主導。天下無簡單的事,對智慧產物要多留心。自己愚,多看智慧的書。

在什么環境都能主導,比他想得高明,以智對,他必跟著走。不是誰怕誰,而是勢之所至。應了解勢,才能乘勢。沒能乘,焉能御?騎在你身上,才能支配你怎么動。騎馬者不說話,就靠兩條腿感。乘,騎在馬上,由你主導。必要有乘勢之智。

外交官受命不受辭,環境一變就必須變,權權以應變。孔子做過一次外交官,成就極為可觀,永為楷模。

《史記·孔子世家》:定公十年春,及齊平。夏,齊大夫黎言于景公曰:“魯用孔丘,其勢危齊。”乃使使告魯為好會,會于夾谷。魯定公且以乘車好往。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出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倍ü唬骸爸Z。”具左右司馬。會齊侯夾谷,為壇位,土階三等,以會遇之禮相見,揖讓而登。獻酬之禮畢,齊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四方之樂?!本肮唬骸爸Z。”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劍撥鼓噪而至??鬃于叾M,歷階而登,不盡一等,舉袂而言曰:“吾兩君為好會,夷狄之樂何為于此!請命有司!”有司卻之,不去,則左右視晏子與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頃,齊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宮中之樂?!本肮唬骸爸Z?!眱灣鍨閼蚨???鬃于叾M,歷階而登,不盡一等,曰:“匹夫而營惑諸侯者罪當誅!請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異處。景公懼而動,知義不若,歸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魯以君子之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魯君,為之奈何?”有司進對曰:“君子有過則謝以質,小人有過則謝以文。君若悼之,則謝以質?!庇谑驱R侯乃歸所侵魯之鄆、汶陽、龜陰之田以謝過。

藺相如“完璧歸趙”,乃懂利與勢。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聽聞趙惠文王取得了和氏璧,表示愿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藺相如被委以重任,出使秦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有見識、有智慧,識勢與利,才能乘。社會無論怎么民主,永遠有主從,不是承即乘。乘,必須有最高的智慧。承,亦不易,仍必用智,順以承,環境變,隨變以達目的。有些所謂的才子佳人無一說過超水平的話,完全一臺兒戲,既不識時、觀變,也不懂得乘、御。

應看看《將相和》,一出有智慧的戲,藺相如一句話提醒廉頗,怕不怕不重要,而是有個利。

澠池之會后,趙國大將廉頗不滿藺相如位居己上,想羞辱藺相如。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毙栽唬骸拔乙娤嗳?,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碧A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毕嗳缭唬骸胺蛞郧赝踔?,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绷H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如何解除困局與危局?有何良策?用智,對方不知用,但還要發揮其智,才是應世之道。不可因你不用,所以我們失敗了。對社會事,必要冷眼旁觀,看出斗的道理來。許多拳法學自動物,老道在山上靜觀,自然悟出。要觀環境,才能用上環境。

《易》為智海,就看如何吸收。字,就是象;易,就是生生之象?!兑住分v“生之美”,了解生之美,才能尊生。看蝴蝶之美,才是生之美,妙萬物而為言者也。浪得虛名,畫得再好,亦不如生的自然之美!觀音山,誰又見過觀音了?象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等量)物平施。

山應高出地面,卻藏于地中,豈不是謙而卑下?地中有山,由高到卑下,無形中將地顯高了。一個最會領導的人,不是用權威,而是導之以禮(《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裒多益寡”:一、“裒”音póu,減多益寡。那東西從哪兒來?二、“裒”音fú,引、聚也,多是引來、漸聚的,來之不易,如引水給少的人,使其覺得來之不易。慢慢引、聚多了,才能益寡;此解,含義才深。引聚以道,引、聚兩個動作,生產慢慢聚合。義理,根據字詞講,每字的意義特別重要。用全民的貢獻得來,再幫助那個少的。

“稱物平施”,給東西時應先稱量稱量,公平給,不患寡而患不均。稱一稱才知不平,不平則憤,不稱則慍,憤、慍皆由于不稱、不平。應視他會做什么,給他謀生的工具,按其所能給其平,讓他去做。平了,就無多少、貧富、尊卑、階級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調均。

此卦與《禮記·禮運大同篇》相合?!抖Y運大同篇》正是“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此八字,在安天下,中國之能“天下平”在此。施,非施舍,乃行。施舍,則天下人都不做活了。多是引來的,慢慢地引,沒人敢浪費。多來之不易,給少的人,使其覺得來之不易。看你會做什么,給你謀生的工具。按你之所能給你平,要你去做。施政,即行政。

“稱物”,才知“平施”否。怎么“平施”?一個一個,還有大小,不患寡而患不均,此治世之要道。怎知你沒有私?有很多的深意,所以要類萬物,其前提乃“體群臣也”(《中庸》),即體民之所需。

歷代有明君,亦有昏君。都一老師的門徒,可是成就不一,因為智慧不同。找同志,必要志同道合。是同學,不一定是同志。應做自己應做的事。一個人成功的原動力是思想,人沒有思想能奮發?“天行健”,自強不息,成功一半;“厚德載物”更好,犧牲自己。

“威如”,威儀,“君子不重,則不威”(《論語·學而》)。既無所求,就得好好地挑選,人到無求品自高。你不喜歡我,就如我不喜歡你,與他打官腔。

為人師表無所求,有所求就沒有格,因有所貪;沒有求,必守住自己之本。你對我一分,我對你一分,沒有雙贏。求真理,到必要時必說公道話。愈客觀,說話才愈有效率;有背景,就有立場。

水火既濟,老太婆做菜,永遠一個味,不論老的或嫩的菜。讀完書要練達,搶著做事學經驗,好好實習。水火不相容,但中國人就會調水火。火候不夠,沒泡好,水少了。蒸南瓜,火和水要調得恰到好處。你們什么也不能做,欣迎勝世,怎不好好干?要會用,必得悟,相克可以相生。智周、裁成、輔相、引聚,得“圣之時者”。

搶著做,不講理論,要會用,練達練達,“在邦必達”(《論語·顏淵》)、“丘未達”(《論語·鄉黨》),辭能達意,要悟深意。欣賞文辭,如欣賞繡花。“游于藝”,藝包含廣,如琴、棋、書、畫、繡等。

看熊十力的書,在得啟示,程、朱、陸、王所不及。程子《易程傳》比不上王弼《周易注》。必要懂別人的長處,自己好好練達練達。你們得快快練達,連個基本的也沒有。教授有幾個成事了?學智慧,貴精不貴多。

好好重振“九圣雄圖”,千萬別看不起自己。你們一出手,我就替你們感到悲哀,祖宗懷天下之志——大道文化,而你們凈爭些什么?你們一出手,哪能成大事?我見奸,必得殺。

中國文化得大革命,另樹立一套文化,欽定的都不要。士尚志,必要把中國文化之極點想出。

學文科的要好好學文,經緯天地。人最低也得過豐厚的生活,吃有無恰到好處?做事,一班接一班,不是要你們繼大統?!袄杳耢叮╳ū,贊美語氣)變時雍(用)”,老百姓懂得用時了,此為堯一生奮斗的結果。

謙卦含積極的行為,“裒多益寡,稱物平施”,《禮運》正此八字,是全民政治、社會主義都在內,此為中國人的精神。聚多,得有智慧,儉德最重要,應享受的不享受,儉為謙之基。生活不知儉,能夠謙?要會想??戳旯壬酱ㄖL,一個提示,往里可以想很多。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爻辭與《詩經》都有韻。

“初六”,謙之始。“謙謙”,謙而又謙,習以為恒。謙者,禮之主,仁者無敵。

何以不說“利涉大川”,而說“用涉大川”?“用涉大川”,用此謙德,可歷一切的艱險,仍吉。人生都在患難中,素患難行乎患難,見利與名能不動心,就差不多了。

“終日乾乾”,剛而又剛,健而又健?!爸t謙”,謙而又謙,故曰“謙謙君子”,渡艱險之德具備了,于君子無所窒礙,所以此君子之用就能涉大川,吉。人生都在患難中,要素患難行乎患難,“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論語·衛靈公》)。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何不留一步?“太太滿街白,老爺死無人抬”,何不好好栽培下一代?何以連個鄉下老太太的智慧都沒有?做大事業以造就接班人為第一要義。

要懂時、時之義、時之用,每個都有深意。在亂世,絕對要保住人品,愈有人品才愈有說話的分量。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養)也。

“羔羊之牧,道義者師”,“卑以自牧”,“牧”,養也?!澳痢?,比養意義更深,含無盡的愛。以“卑”來修養自己,非以謙。每字都有其深意。了解深意,啟發良知,歸于性。深入,不做違背良心的事。發心,成功快。久經世故,讀一句變成生活,對外面事馬上有感覺。對每字要深入,必看《說文》,以一為經,再以其他為緯,觸類旁通。心境不同,所得亦不同。

羊,有牧羊人;人,要自牧。牧羊者之德行與功夫,拿卑來自牧,以謙卑之道修養自己?!爸t謙君子”,進德修業;“卑以自牧”,“自牧”,總覺不如別人。不深了解,無法發自己的深省。何以一知足,就忘了“卑”字?公平、平白、平身。驕←平→卑。

如何自牧?以卑自牧,謙卑。離,因虛而明;坎,因滿而險陷。書讀多,愈驕傲不行,應愈不驕傲。前影壁,夸父逐日;后貪(今貝,喻欲物),戒貪錢。

夸父(fǔ),中國神話人物,《山海經》中記載的巨人,立志追趕太陽,終未及,半道渴死,是太陽崇拜的神話故事。

知人之欲——習性,習相遠。孔明臨死,還要騙人。真能未卜先知,何以不知阿斗樂不思蜀?看破世情驚破膽,今后面對的斗爭,太可怕!

“舜其大智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研究左右人的反應?!岸魫簱P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中庸》),“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論語·泰伯》),如此,焉有社會不知之事?還能不博?自己的環境都不知,那讀書有何用?不知的都要問,怎可左右的事都不知?皆實學也。臺北事都不知,還能了解世界大事?“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于右任為我題“自牧齋”,辛丑(1961)秋日,當時在一起閑聊。八國聯軍入北京六十年。

干支紀年法,即把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別組合起來,共配成六十組,用來表示年、月、日、時的次序,周而復始,循環使用?!缎脸髼l約》是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后,于辛丑年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簽訂,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我把后事都安排好了,人必得死,免得……必要做,說沒有用。

中國好字都給洋人用盡:樞機、牧師,“羊羔之牧,道義者師”。一個人最重要要自牧,自己訓練自己。自牧,什么不足則補之,君子“卑以自牧”。牧天下,先覺覺后覺,但必先自牧。想度患難,得懂得謙謙之道。是光,能突破蔭蔽。看熊十力的《名相通釋》。

簡單的生活是個福,多自由自在!麻煩是個苦。不要一知足,就忘了“卑”字,“卑以自牧”,求為可知也,否則不能深入。能自知,才能獨運其智,去己之短,成己之長。

做事,非別人知,是自己知,不能做虧心事。是一張白紙,要特別注意。以道德規范自己,會有苦。自牧,即匡昨非。

講書,是說教。做完,結果如何不管,不造孽。我曾辦慈航中學。立德、立功、立言,無德,絕不能成事。

真想發揮中國人的作用,必得好好做,此熊十力的開示,我自熊先生受益匪淺,得不少啟示。每天要控制時間,勉勵你們。冷靜思考,必在一個時代中有所建樹。偽的絕傳不下去,“好名者,必作偽”,有一點偽都不行。

佛經,有些不是佛的,有許多多事者所作的偽經。以《金剛經》《心經》作界說,再看他經。印順說真話,他與我同歲,有書與錄音帶。真知、真悟可不易,真悟了,所言一針見血。

述而不作,整理要系統化,后人一讀就有用?!吨ヂ殚_門》節目專門訓練小孩念唐詩,但是不倫不類,不懂得講詩,應找專人指導。什么《新千字詩》?不懂!劃時代的責任,必要做。人都惑于欲,好名、好利、好色。應嚴格訓練,必要有“我不如人”的觀念,才能自牧。

《四書》好好下功夫,都有大用?!盀橥ダ^絕學”絕非空話。我每天給你們預備點工具,串一串,將來就能用。四十幾歲如能獨當一面,也就夠了。一個人活著要有目標。我每天在死亡邊緣與鬼斗,不愿做亡國奴。

六二。鳴謙,貞吉。

“鳴謙”,把謙道宣傳得人人皆知,“誠于中,形于外”,自然表現出來,舉止行動皆表現出謙德。有謙德,一切按禮行事,圣賢之入手處?!柏懠保孟涤谪?。

不言之鳴,在人面前客氣,謙。謙,第一個即在言語上,其言必讓,在言語上不要強,要讓?!捌溲圆蛔尅保ā墩撜Z·先進》),能謙?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鳴謙”,把謙德鳴于天下,非勉強,乃“中心得也”,達人的境界,己達達人??鬃邮俏男?,今天的文宣凈騙人。樞機,沒有兒子的很少,找機就輸!

“中心得也”中,禮義,有謙德,一切按禮行事,乃圣賢入手處,所以“貞吉”。因為中行之士得于謙道,再去宣傳,并非勉強唱和。為仁由己,安仁的境界。“居之安,資之深”。

《孟子·離婁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

中行,儒家最標準的行為?!爸行牡靡病保贾@,而有得于行者,皆自得也。有內圣之德,必現于外,言語、笑貌,一舉一動表里如一,內圣外王,體用不二。

取名字,算筆畫不對。

九三。勞(勤)謙,君子有終,吉。

三、四皆人位,故談君子。三,為人之正位,“君子終日乾乾”,成德了,即是君子。“乾乾”,健而又健,就不覺得社會有困難。培養精神,比任何物質都寶貴。八十幾歲如我精神者有幾人?每天問自己能干什么,即知道自己缺什么。人看我愛財,現在還教書,焉知我乃愛才?但找不著。

三爻少有好爻,謙卦三爻為吉,群陰之首,一陽率群陰,從而不離,因有謙德。“勞謙”,天天勤于謙,安仁的境界。

“有終”,坤“六三”“無成有終”,吉。舜其大智也與!舜無一不取于人,得始終如一,有終才吉,“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

《系辭上傳·第八章》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得不懈于位,才能存其位??础断缔o傳》文筆之美!中國人的頭腦特別致密。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一世之人)服也。

“勞謙”,天天勤于謙,有事搶著做,腳踏實地去做,先難而后獲。先勞(láo)之,而后勞(lào)之,必拿出實際的貢獻,萬民就會犒勞你。

謙卦六爻皆吉,五陰歸一陽,“萬民服也”,“中心悅而誠服也”(《孟子·公孫丑上》)。經書中的“萬民”,皆指一世之人。天下人皆服了,才能天下一家。

有時最不信佛的,反是一些和尚。圣人是修來的,自己一步一步修的。真的得兌現,人就是人,求真,不要說假,孺子“未知牝牡之合而朘(zuī)作”(《老子·第五十五章》)。《奉元老人答客問》,到最后都“叫真”。自以為萬能,人家找你時,你能做什么?要修真,最后都得叫真,兌現。

“愛之,能勿勞乎?”愛孩子,應養成其能做事。什么都幫他,將來他不知所以。惡使三年,善使一輩子。

女子柔弱,為母則強。看人性之美!母親對兒女,做在前頭,吃在后頭。一個人要是不孝,其他不必談。生你的,也那么愛你。不交不孝之人、有錢之友。

勞之,犒勞。小孩對父母最好的犒勞是什么?兒女多少有點成就,就是對父母最好的犒勞。孩子稍微努力,父母才有點滿意。必須盡到為人子之責。兒女要是不孝,真是人性之極哀!讀書,要讀其中之深意。

六四,無不利。?(huī)謙。

“?謙”:一、朱子《周易本義》解為“發揮”,更當發揮其謙,沒有地方不用謙。二、《說文》云:“撝(?),裂也。”來子解:“裂也,兩開之意?!比缒绢^,經太陽一曬,乃漸漸裂開。打開,剔開,都有不同的動作。裂開,分成兩半?!??謙”,將謙德分給別人。

“九三”承“六四”,“六四”乘“九三”,“六四”柔而得正,故“無不利”。但勞謙之賢(九三)在下,“萬民服也”,乃謙而避之,自動讓位給賢者。能知賢而避之,即“?謙”,可少多少麻煩。老年人戒之在得,應功成身退,因已造就出人才,人人皆有士君之行。

學問是思想,沒有智慧決辦不到,但可做個實行家。何以“?謙,不違則”?能把謙分開,是有則的謙,不違則?!??謙,不違則也”,“則”在哪兒?禮者,天理之節文也。

“男有分,女有歸”(《禮記·禮運》),分者,半也。夫婦一體,拿出自己謙的一半,叫對方也變成謙,成為同體。必要親身投入,引導對方走入謙德。自覺覺人,覺行圓滿,佛也。天下圓滿事太少,月也不長圓。引導對方到謙,成同體,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

知識不能用于生活,完全沒有用。必要培智,才能斗智。平常就要培養。

“?謙”與“鳴謙”,兩者有距離。講學,“鳴謙”,靠口;“?謙”,靠手,必要有實際表現。

《象》曰:無不利?謙,不違則(天則)也。

“無不利?謙”與“?謙,無不利”,思想境界不同。

“不違則”,不違天則,不違乘、承之則。人生就乘承、左右兩個環境,把這個應付好就好了,“所惡于左,勿交于右”。“六四”居重臣之位,乘“九三”之剛,與陽剛之臣同事,承“六五”柔位之君。此一天則,怎么守法?天道尚公,不違其則。守其則(時、位),違則就欺上瞞下,講德而失其則,謂之“倨恭”,拍馬屁。自則,衍出節,要知節。

發揮謙之德,不違則,不違背民意。不知守則,則成賣祖求榮了。不違則,雙贏了。如有所求,則奸態畢露。

看謙卦,步驟之分明:謙謙→鳴謙→勞謙→?謙,步驟嚴謹。“六四”對“九三”“勞謙君子”,敬之,退避三舍,“?謙”。

怎么發揮“謙”的作用?非在屋中對人打躬作揖。此爻多識時、識位,所以“不違則也”。不失則,就合理。讀書亦然,應按部就班,不可以好高騖遠。自己沒有懂,為何要寫書,豈不是自欺?民國以來,中國剛開始淺化,如船山的書,已無多少人能讀了,只有船山學。

與時偕行,得識時,并非空的。隨時,跟著時走。過家,亦得與時偕行,才不浪費,要“食時不力珍”(《禮記·坊記》)。

古書,古人生活的經驗,祖先的經驗之談。書有古今,辦法沒有古今。如何用辦法?要與時偕行,不違時,否則落伍。先時、治時,皆實學也。不會用,僅成點綴品而已。

王弼掃象。宋儒所有的《易》注,多半是為《程傳》(《周易程氏傳》)作注。知書是哪一類,要有層次地讀,不要想撿便宜。

用現在的話介紹給現代人。人有用,完全在青年;青年沒用,就沒大用。發財,并不代表大用,是侵吞別人。最低限度,看對群有無貢獻。群而不黨,先人之經驗。德、智、體、群、美,“群”為五育之一。各為己私,垮了!

看書,要善用時間,晚上看閑書,早上看專修。腦子松一松,也是運動。誰最會利用時間,誰就最優秀?!熬咏K日乾乾”,與時間賽跑;“夕惕若,厲無咎”,成功了。會用,融于生活中,成為生活中的智慧。

人皆望子成龍,但是不能注射。“才”是與生俱來的。中才,得慢慢訓練,絕不能搞政治。搞政治,得是詭才,不必強求,吹牛也得有邏輯。度量己才,決定方向。中才走一個路,如研究科學。

書院以《大易》《春秋》為本經。夏學,包括老學、孔學、墨學???、墨曾經平分秋色,任何帝王都不會喜墨學。歷代孔學,多是注疏家。“因而不失其新”,一個“因”字,證明為注疏。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思想應創新,而非因,必也“盤皇另辟天”。漢后多注疏家,行尸走肉。漢就兩本書:《論衡》與《春秋繁露》。《論衡》反傳統,《春秋繁露》“屬一系元”?!睹献印窙]提“元”的思想。

今后貴乎創新,熊十力是第一個撞木鐘的,應接著。從天德到奉元,要歸于正學。書院,好好研究學問的地方,成學幾個就成。傳學是個大愿,有德也得有智慧。第一本書讀明白即立本,本立而道生,一法通百法通。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如天下都接受謙德了,以謙富天下,中心得也。

“侵、伐”,兩個動作,利用侵,其次伐,恩威并重。

“不富以其鄰”,將錢拿出給人不易;還說不動,一意孤行,就不客氣,用侵用伐。謙了老半天,還“利用侵伐”,是為國之利而征,非為己之利,故“無不利”。

中國人,土地與老婆不讓人。國土不隨便給人。用侵伐,沒有不利,“征不服也”。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以“天下一家”富天下,達不到,因這個鄰,所以要征不服“天下一家”思想者。

文化是一輩子的事業,要隨時討論。成立學會,得學會了。要重打鑼鼓另開張,另辟天地。非拒絕外來思想,而是不使之擾害。

第一件事乃中國的族群問題。必請“學生”來,經一年多,才會穿衣服。人活著要有志,有一定的目標。

有些人就西瓜偎大邊。生死存亡,天命,應做就要做。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六二”“鳴謙”,鳴謙之德,“中心得”?!吧狭薄傍Q謙”,鳴謙之威,“志未得”。

“上六”至柔至極,居謙之終,循乎謙者。循乎謙,猶有不得。說,不聽;給實惠,亦不聽,虛情假意,照葫蘆畫瓢,虛應故事。循其謙之至,仍“志未得”,當用其威武以治之。

“師”,眾也;“征”,正也;“邑國”,國內之國。“利用行師”,用眾以正之。“征邑國”,出德勝門,北京城一定,什么事走什么門。

北京內城共有九門,每一門都有著其特殊的用途。發兵打仗要出“德勝門”,得勝歸來的將領都要經“安定門”入城。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志未得”,“上六”與“九三”,心志不相得?!吧狭币允裁幢砬閷Ω丁熬湃??“可用行師,征邑國”。

必要腳踏實地,不想別人幫,因別人有時會愈幫愈忙、愈亂,還不如自己干。做事,有同志固然好,沒有也不必感到孤獨,不要浪費時間、人力、精力。做,實至名歸。

董仲舒如何能罷黜百家?乃有“智必識時”之智慧,其為醇儒,時至而成功,所言絕對高人一等,使聽的人皆感到需要,此為治時,亦為先時者。想有成就,必了解時至,真下功夫,泛泛不行。

“鳴謙”的目的,在將世界變成“諸夏”,因其國以容天下,天下一家?!洞笠住放c《春秋》相印證講,就明白了?!兑捉洝氛婷靼?,得下功夫,多領悟。

應世,看《誠齋易傳》,對做事很有幫助。

《誠齋易傳》,南宋楊萬里(1127—1206)撰,以史證《易》。以程頤為宗,重人事而輕天道,正文分條羅列《周易》原文,每條之下,引三代至隋唐史實為證,釋以己意。

《易》為智海,要如同煉金般,煉出真智慧,必要有機會去體悟。

可如《古文辭類纂》,以類纂在一起,用即夠。

《古文辭類纂》,清桐城派大師姚鼐所編選,七十四卷,從先秦屈原、宋玉至清代方苞、劉大櫆,精選六十四位作家作品,約七百篇,分為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志、雜記、箴銘、頌贊、辭賦、哀祭等十三類。清末王先謙,又繼姚鼐編《續古文辭類纂》三十四卷。

現在北京八大胡同已經沒了,我沒有去過,真是后悔,一“憾”也。師母的外交厲害,我就沒有和日本女秘書握過手,二“憾”也。到現在,還沒祭拜老太婆,不敢面對。程頤侄子病了,一夜沒睡,頻問;兒子病了,起不來,不問。許多事,真假之分在此。

人生很奇怪,沒法都照你想象的。人生不可求全,沒有全的事。必要發心,好好干上十年,絕對有所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許多事,只能做不能說。一舉一動,多微妙!得看環境。

現在認真的少,都是虛應故事。謙,就能成?得看環境,許多人在虛應。同志,貴精不貴多。有志,要堅定。“孚、貞”是《易經》中絕不能少的二字。每天練達,學會做事,獨當一面。

用什么方法叫人接受?“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論語·學而》)自以為是,你打進去,人家也把你打出去,送上,人家還不接受,就完了。應有若宗教的信仰,用自己的功夫才行,以之印證自己的短處,用什么方法都得失敗。我現在與年輕時根本不是一個人。于事業、學問上想成功,皆必達一境界才行,不切實際不行。泛泛若孟子,于孔子百年后,接觸過諸子百家,仍愿學孔子。孔子有什么地方叫后人愿學?自此去追,找出以印證,再立說,必與傳統腐儒、鄉愿之說不同?!洞笠住放c《春秋》,中國兩部最重要的書,“孔子志在《春秋》”,“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以之為大本,其他做考參。

我為了大局,才來臺辦學,但得有人才。人不可嫉妒,如見人好,心里不舒服,就是嫉妒,應見賢思齊。不一樣才是學術,文會應各抒己見。必得自己能站得住,不要看輕自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天下一家,中國一人。

何以為了一己,而出賣人格、出賣國家?建立自己的信心,不要夢想。不可以資敵,必要自己奮斗,天下沒有白撿的。貴精不貴多,用朱子的讀書方法,上句不懂,不讀下句。

辦大學,必要二十五甲地以上。苗栗有三十甲,二十七公頃以上的地。必要把中國文化叫后人知道,把文化傳下去。有志、有目標,不當人狗腿。有愛心,不是做竊盜。事不難,人難!才難!順自然,不強求。

學慈濟,有可學之處,必要見賢思齊。我今天準備去佛光大學,要道濟。有學問,也得能做事,“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重在培智,必要多想。把人生看得輕松一點,死了,什么也帶不去。不修德,就留臭名一堆。

孫中山為了政治,寫了《五權憲法》《三民主義》,其繼承人如真看了,會到今天?中山先生累死了,臨死還說“革命、奮斗、救中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但其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繼任者沒人做。

真和尚沒有還俗的,還俗的不是和尚。假和尚都盼還俗,最有名的廟都沒有和尚。不迷信,是真共產黨員。到底什么是真的?如何使思想真做下去?經濟、糧食、土地問題必解決。

“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此治世之要道。稱與平,沒說公?!胺Q物”,才知“平施”?!捌绞保蠹彝粯藴?,沒大沒小、沒多沒少,就無怨,因為“不患寡而患不均”,此八字,中山先生想用也沒用上。以中山之奔波,能寫出、想出那么多;看自己,從早到晚多么享受,又做了什么?好好檢討。我來臺五十年,好好感謝上蒼。

曾文正有復國之功,一介文人統全國兵馬,而看其全集有多少?每天,必要有應干的正事。這代生活如此,而成就如此。能的人都活不長,中山六十歲,曾文正六十二歲故去,廢才才活得久。

真知,又悟了。真知不易。你們比中山、文正忙?此二人的著作,都可以垂世。我們算什么?真是對不起上蒼。在此環境,必有許多做法與想法,好好辦托兒所。怎么“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應慢慢去玩味。

做事,要有系統、有步驟,表面上看是一件一件,但整個是一體的。一個組織,必有一貫性。組織開始設立、演變、發展,視其損益如何,研究其一貫性。不可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一個團體中,不許有私人的事,不可以斗私。解決之道:團體不應斗利、斗私。沒人敢在我面前說是非,社會無真是非。有領導的機會,無能力不能發生作用。成立基金會,應知怎么動。做事,有壞的準備、好的趨勢才能做。福國利民亦是利,儒家非不言利,《易》講許多利。

將整個中國思想串在一起?!爸鼙O于二代”,“吾道一以貫之”,“諸夏、華夏”。不同之處,更值得重視,變成立體,才能馬上用。

孔子為堯作傳。子思為孔子作傳,就十六字:“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焙喴?,包含整個孔子思想。

“憲章文武”,憲,大法;章,法律。存三統,“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開始是“從周之文”,此文非文章,乃典章制度、國家政策。過幾年,“甚矣,吾(道)衰矣!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矣”,如是體衰,應是更易于做夢,而何以“不復夢見”?又過幾年,“如有用我者,吾其(豈)為(助)東周乎”?此時,不助東周了,已經有自己的法(新王之法)與制度(新王之制)了。張三世: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步驟:黜三貴,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誠三辭:所見、所聞、所傳聞,“修辭立其誠”。從文武得憲章之效益,以周為其行事之章法,此為“憲章文武”的心得。

“憲章文武”,文武之道,只可作為章法,但章法不可為典要,而“人性”與“天道”不可變,故而“祖述堯舜”。

《春秋》講“大一統”,非講文章。前面時代,皆為憲章;最后不為東周,非感情。憲章當今,今后不黨,“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靈公》),君子不黨,祖宗的智慧。

吃飽,想點事。七年前,就要同學研究非洲。中國人口之多,睡獅已醒,七年之建設準確、精確、認真、神速。京九鐵路,有全世界最大的車站。

中國人多口眾,缺的是土地,以科技合作可以解決問題。沒有高的術,則無法領導別人。

學術,學必得有術。走路喜抄捷徑,懂術也;我散步,不走捷徑。目的不同,術就不同。每天活著都用術,一舉手即含術。擦桌子,一面想用術,如何擦干凈。學完,就有達到目的的捷徑,學術。插花,也有處理花材之術。《中道探微》(王蘇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一書,資料多。

中國的道,非中道,是“一中之道”?!洞髮W》講一,《中庸》講中;《大學》與《中庸》互相表里?!吨杏埂肥切 兑捉洝贰?

一畫開天,“一”代表乾,“一一”代表坤。道生一,天得一以清。吾道一以貫之,得一了。修《大易》與《春秋》,改一為元。大學之道,在止于至善,即止于一,即講正;正心,知止而后有定、靜、安、慮、得。人得一,就大了。

學大,“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大人,丈人,丈夫?!皫?,貞,丈人吉,無咎”,丈人之德,超過大人,故能全人之國、全人之師。夫君,沒德叫夫,有德叫君。卿卿,你是我的好宰相。卿卿我我,喻兩人感情之好。

我寫一本完全講錯的書,是前人所無的。我的腦子反應快,記憶亦不差。別人說,看法未必同。學大用中,一中之道。要體悟,用到智慧上,造就一幫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绥棱县| 云阳县| 宁河县| 克拉玛依市| 双鸭山市| 房山区| 上饶市| 红河县| 江城| 鹿泉市| 建平县| 二连浩特市| 寻乌县| 阿城市| 寻乌县| 太白县| 紫阳县| 岳西县| 昆山市| 普兰县| 新野县| 买车| 芜湖市| 正阳县| 阿尔山市| 漠河县| 油尖旺区| 建阳市| 句容市| 石屏县| 彭泽县| 莒南县| 洪洞县| 桂平市| 大厂| 松桃| 万宁市| 左权县| 淮南市|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