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萃卦與比卦的差異分析
- 劉君祖完全破解易經密碼(第5輯)
- 劉君祖
- 851字
- 2018-11-28 15:35:23
我們曾經就二十一世紀《易經》的發展占問過,結果就是不變的萃卦。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紀《易經》有很好的發展機遇。《易經》作為中國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堪稱經中之王,啟動后世諸子百家的百花齊放。
萃卦有精英薈萃的概念,跟比卦相比又有不同。萃卦中的兩個陽爻是實力中心,不像比卦是一言堂,比卦唯一的陽爻又是居于君位,擺明了是比卦中的老大。萃卦的兩個實力中心是“九五”和“九四”,形成分庭抗禮的局面,另外四個陰爻跟“九五”、“九四”之間根據各自的承乘應與關系來往交通。上爻是退休大佬,“九五”是君位,“九四”是高干統治集團屬于精英領導;下卦是坤,屬于廣土眾民。這個組合就如孫中山先生所說的“咨爾多士,為民前鋒”,精英領導群眾的象,就是萃;群眾運動也是萃。帶著某種訴求的運動,一定有“帶頭大哥”和“二哥”,這里頭也可以看出很多人情世故。“九五”、“九四”之間可能斗得很厲害,也可能真是精誠合作。這就是萃卦的關鍵。不像比卦只有一個實力中心,相對而言較單純。萃卦的一山有兩虎,就可能組成不同的派系。
那么,萃卦跟比卦相比,到底哪一種格局更好、更合理?假如《易經》在二十一世紀是“萃”,代表百花齊放,不會獨尊一家;可能有“九五”這個優秀的核心,可能也有很多的“九四”。萃卦六爻全變的錯卦是大畜卦,萃卦跟大畜卦的共通性就是從各方面萃取資源,然后集合成新的有機體,這就是集大成或一以貫之,因為它不只是一個來源,而是由好多來源萃聚而成。像《水滸傳》梁山泊那么多英雄,到最后“九五”還是只有一個,最早是托塔天王晁蓋,后來是及時雨宋江;其他的就是一堆“九四”,彼此再各自建立“五”跟“四”的關系,達到一種平衡。這是萃卦跟比卦相較,明顯占優勢的地方。二十一世紀《易經》的發展是不變的萃卦,也代表讀《易經》不能只限定某一時代、某一個人的作品。每一個人的講法各不相同,這才是各路英豪萃聚,而使《易經》大放光彩。比卦是一家獨大,只有一個標準答案;但學問是活的,《易經》集中華文化之大成,本身就不是一家可以撐起來的,需要吸收各方面的精華,這才是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