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究竟涅槃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天高地厚

《系辭傳》中記有許多孔子的言論,顯為孔門后學追述,本章是第一處。以至字來表達欽仰贊嘆之情,屢見于儒家的著述。盛德大業至矣哉!易簡之善配至德;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在止于至善;至誠如神,至誠無息;孔子被尊稱為至圣。《中庸》最后一個字即至,所描繪的境界為:“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而其記述孔子的慨嘆:“中庸其至矣乎!”修辭語氣和本章全同。依此看,在夫子心目中,易和中庸幾乎可視為一事。系傳首章結尾所云:“易簡而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亦為左證。自古即稱《中庸》為“小易經”,與大易相表里,確非虛言。

上章論易簡之善配至德,易為至道,必須透過人的實踐凝為至德,才對人生發揮功效,所以往下即談崇德而廣業。易傳德業并稱,已見前述:進德修業、盛德大業。崇為積土而成高山,崇德表示盛德非一日可致,須日新又新,方克有成。崇德是內圣功夫,廣業是外王事業。崇德而廣業,而作能講,內圣功深即能外王通達。《易經》卦序,復之后為無妄、無妄之后為大畜,已充分說明此義。

知崇禮卑,分別以天高地厚取象,來闡明修行的標準和理想。知非僅指知識和智能,而是指人與生俱來的良知,乾知大始、乾以易知的知。崇德實即致良知、明明德,累劫修行至止于至善,就是天人合一的知崇境界。禮為人群社會互動的規范,防止各為己私而起紛爭,須切近人情而訂立,以養成人人謙卑守禮的習慣。乾以自強,坤以容物,乾坤合德,大業于斯開展。

《中庸》云:“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此亦知崇禮卑之旨。大易臨、觀二卦,一體相綜。臨卦二陽在下,臨人臨事,務切實際;觀卦二陽在上,思想觀念極盡高明。臨雖務實,不廢思維,《大象傳》稱:“教思無窮。”觀雖精深,重視通俗,《大象傳》云:“省方觀民設教。”知崇禮卑,其實是配套的修為,相須成體,不可偏廢。

天地設位的設字,用的絕好,和《說卦傳》的天地定位不同。設有預設、假設、暫時設置之意,并非絕對不可更改。效天法地,只是設、只是象,達意就好,不必執著拘泥。易行乎其中,有天有地就有互動,就生變化。中既指天地之中,又有時中之道的涵意。《左傳》成公十三年稱:“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易卦以三、四爻居中,為人位。易行乎其中,實指人的作為而言,正是前面說的崇德廣業。

至字依《說文解字》的解釋,為“鳥飛從高下至地”,恰有從天至地、行乎天地之中之象。易其至矣乎!易行乎其中,用字象喻理,真是生動。

功德圓滿

《中庸》云:“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仁與知是天生的德性,不假外求,稱為性之德。成己成物,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即為成性,《中庸》亦稱為盡性。存存有永恒相,指不斷的存養功夫,亦指成性的效果,悠久無疆,歷劫不毀。

存字和在字不同,皆從才,存重子,在重土。重土表示當下眼前,強調現場感和真實性,如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或如乾卦的見龍在田、或躍在淵、飛龍在天。重子則放眼未來,企盼永續不絕,如《春秋》所稱“存三統”、浩氣長存;或如孟子所稱的“所過者化,所存者神”。

成性存存,得存而又存,以免墮落,可見修為之難。《大學》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乾卦則稱自強不息,九三小象稱:“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道義之門的說法很有趣,門是出入所必經,系傳本身也有乾坤為易之門的說法。同人初九“出門同人”,明夷六四“于出門庭”,節九二小象“不出門庭,失時極也”,似乎皆鼓勵往外拓展。當然,出必以先入為前提。家人初九:“閑有家,悔亡。”即有抬高門坎、森嚴門禁之意。《說卦傳》稱艮有門闕之象,艮為止欲修行,以化解人生險阻。觀卦有大艮之象,外觀世相,內澈心源,更是修行悟道的不二法門。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又說:“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道指天道,自然本具的規律;義指人事之宜,為所當為的判準。道義之門,一切天道人事的真理和智慧皆由此入,皆由此出。成性存存,一旦成就自性,功德圓滿,即可參贊天地之化育,樹立永恒的影響。六祖慧能在廣東南華寺所遺留的真身,歷時一千三百年不滅,輕敲還作銅器聲響,比起那些到處蓋銅像,以期不朽的梟雄人物,孰真孰幻?孰智孰癡?思之令人嗟嘆不已。

孟子論浩然之氣,有云:“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此段發揮精義甚多,足與本章之旨相參。

至大至剛之氣。充塞于天地之間,正是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配義與道,無是餒矣,實即成性存存,道義之門。直養而無害,人之生也直,乾其動也直。坤六二:“直方大。”文言稱:“直其正也。”各正性命,乃乾道變化所致,止于一為正。文言稱:“方其義也。”由自然之道出發,行人事之宜,遂能“不習無不利。”不受習染所污,嗜欲淺而天機深。人皆有情,情若習氣橫發,不受性的節制,必然生害。咸卦為下經論情之首,六二小象即云:“順不害也。”順性純情,才免縱情之害。九四“憧憧往來”,魂不守舍,須正心誠意,方得悔亡。小象傳稱:“未感害也。”

行有不慊于心則氣餒,慊為快足之意。情由心生,心不快足,情必難安。旅卦九四:“得其資斧,我心不快。”有錢、有武力,仍不快足,難以安心立命。艮六二:“不拯其隨,其心不快”;九三“艮其限,厲熏心。”皆為止欲修行中艱苦的試煉。

孟子主張“不得于心,勿求于氣。”依易卦來說,欲得于心,必得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復之后為無妄、大畜。無妄保其固有,不假外求。大畜《大象傳》稱:“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二卦主旨,正是孟子所稱:“集義所生,非義襲而取之”。知言養氣做到了,即進入修養功深的頤卦,自養養人,養正則吉。頤為養生,大過為喪死,只要修練得浩氣長存,養生喪死無憾。大過之后為坎,習氣業障,永世沉淪;坎之后為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孟子稱“所惡有甚于死者”,即坎;“所好有甚于生者”,即離。一旦突破了生死存亡的自然限制,即進入薪盡火傳、永垂不朽的文明境界。本章所稱的“成性存存,道義之門”;乾卦彖傳所謂的“大明終始,六位時成。”實即指此而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浦城县| 宁河县| 常宁市| 荥经县| 汪清县| 绥阳县| 元氏县| 礼泉县| 依安县| 湛江市| 涿鹿县| 清水河县| 札达县| 政和县| 宜兰市| 彩票| 漯河市| 无为县| 天全县| 张北县| 黔东| 仲巴县| 洛浦县| 阳原县| 于都县| 交口县| 垦利县| 寿光市| 玛纳斯县| 雷山县| 双柏县| 平和县| 宜黄县| 扶风县| 杭锦后旗| 乡城县| 库尔勒市| 绥化市| 桐梓县|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