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袁樹珊序及序文詳解

  • 新解冰鑒
  • 劉君祖
  • 3263字
  • 2018-11-29 17:42:27

《冰鑒》七篇,我們采用的是近人袁樹珊(袁樹珊(1881—?)世居揚州,為醫卜世家。袁樹珊是聞名海內的醫學家、星相家。就讀于北京大學,后赴日本留學,返鄉后專心于星相學研究,以醫卜行世。袁樹珊雖然以醫卜為職業,但并不迷信,他說:“請教占卜的不外三種人:一是受重大刺激;二是迷于名利;三是走投無路。所以不得不察顏定色,善為指點。”)所藏的版本,在進入《冰鑒》正文前,先看一下袁樹珊先生給《冰鑒》七篇寫的序。

民國丙子夏,張叔同先生元祜,以所印之《冰鑒》七篇見贈,疑為湘鄉曾文正公遺著,并謂其行文如《尉繚》,立篇如《素書》,要言不煩,與世傳希夷秘傳諸本,夐乎不同,豈僅小道可觀已耶!

然珊家藏《冰鑒》兩種,一為惜陰堂刊本,南海吳榮光、荷屋氏跋云:余家有《冰鑒》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宛似一子,世無刻本,恐其淹沒也。觀人之法,孔有焉廋之辭,孟有眸子之論。圣賢所重,吾輩其可不知乎?此篇固切于用,非同泛書,并賞其文辭云爾。末有道光己丑歲仲春,南海曾大經綸閣氏書十六字。

一為定遠方濬師、子嚴,所著蕉軒續錄附刊本。其序云:操姑布子卿之術者,多矣。《四庫》所收《月波洞中記》《太清神鑒》二書,皆稱美備。楚南何鏡海觀察應祺,藏有《冰鑒》七篇,不著撰人姓名,議論微妙,宛似子家。予曾向觀察借鈔之,因世無刻本,特錄于此。靜海極精相法,其神骨章二注,須眉章、聲音章各一注,并為列入。《荀子·非相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數語,固千古不磨之論。然視察焉廋,聽觀不掩,讀書者能神而明之,未始非甄識人物之一端也。

珊又藏有海昌范文元孝子騋所著《水鏡集》四卷,康熙朝姚江黃宗羲為之序。其書引用《冰鑒》甚多。卷三且有呂祖曰“脫谷為糠”,據此,其非湘鄉遺著,無可疑義。然此書簡明精當,為諸賢所服膺,其有裨相學可知。茲應拙編告成,敬錄全文,公諸同好,并將何觀察所注采入,間增音釋。不過稍摻雜書,以便閱覽,非敢續貂也。樹珊謹識。

袁樹珊先生在序中說,“珊家藏《冰鑒》兩種”,即他收藏的《冰鑒》有兩個版本。“一為惜陰堂刊本,南海吳榮光、荷屋氏跋云。”“惜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名字很有意境。“余家有《冰鑒》七篇,不著撰人姓名”,無名氏,不知道作者是誰。“宛似一子”,這句話就把《冰鑒》的位置抬得很高,與經史子集之子書并論,這種談命相、觀人術的書,幾乎等同于先秦諸子,可見也是自成一家。“世無刻本”,換句話說,《冰鑒》可能是手抄本,沒有刻印的。所以“恐其淹沒也”,如果沒有正式的刻本,就有可能因戰亂、遷徙而遺失。中國很多書就是這樣失傳了,就像《人物志》的作者劉劭,他有很多著作,卻只剩下一本《人物志》。因“恐其淹沒”,所以他認為自己有責任使其出版。

“觀人之法,孔有焉廋之辭,孟有眸子之論。圣賢所重,吾輩其可不知乎?”《論語·為政》中,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過去的所作所為,看仔細他的心安于什么情況。這個人還能如何隱藏呢?這個人還能如何隱藏呢?)這就是“孔有焉廋之辭”。《孟子·離婁上》載:“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認為,人的眼睛是靈魂之窗。除非大奸巨惡之人,一般人的眼神會泄露內心的秘密,所以人在提防、猜忌的時候,怕被人家看穿,不敢正眼看人。這就是“孟有眸子之論”。觀人之法,就連孔孟都很重視,并有經驗之談,我們當然也應該懂得一點。

“此篇固切于用,非同泛書,并賞其文辭云爾”,意思是說,他認為《冰鑒》七篇非常實用,不同于一般的泛泛而談的書,而且文辭好,我們可以欣賞其文字技巧的高超。我們讀書,是要吸收里面的思想,如果文章寫得不好,讀起來就很累。像王夫之,著有上百萬字,但是他的文章讀起來艱澀,有時都沒有辦法斷句。文辭好,表達曉暢,而且有深厚的思想內容,這種書實在不多。四書五經之所以流傳久遠,就是因為做到了文辭、思想俱佳。“末有道光己丑歲仲春,南海曾大經綸閣氏書十六字。”這是交代時間因緣。

“一為定遠方濬師、子嚴”,方濬為袁樹珊的老師,“所著蕉軒續錄附刊本”,這是指《冰鑒》的另外一個版本。“其序云”,這個版本的序說,“操姑布子卿之術者,多矣”,姑布、子卿大概都是相術界的名人,會這種術的人很多。“《四庫》所收《月波洞中記》《太清神鑒》二書,皆稱美備”,《四庫全書》中所收錄的命學書《月波洞中記》《太清神鑒》,一般人都覺得寫得既好又完備。“楚南何鏡海觀察應祺,藏有《冰鑒》七篇”,當時很多人都有私人藏書,把它們當成稀世珍寶收藏。“不著撰人姓名”,不知道作者是誰。“議論微妙”,談得很微妙,“宛似子家”,跟先秦諸子幾乎可以相偕行。“予曾向觀察借鈔之,因世無刻本,特錄于此”,我曾經向觀察使何鏡海(應祺)借該書抄錄。因為沒有付印的版本可買,喜歡讀書的人借書抄寫,這就是手抄本。袁樹珊講這些,無非是想告訴大家諸多收藏家認為《冰鑒》是一個寶貝。“靜海極精相法”,何鏡海本身相法就很精到,“其神骨章二注,須眉章、聲音章各一注,并為列入”,對于《冰鑒》七篇中的“神骨”章,做了兩次注,而“須眉”章和“聲音”章各作一注,并把它們附入書中。古代一本書傳下來,有人作注,說明這本書很受人重視。

“《荀子·非相篇》”,《荀子》里面有一篇文章《非相篇》批評迷信、討論面相,說有好相的人不一定有大成就。“非相”,“非”就是批評、非議,荀子覺得相不可靠,有一定的理性色彩。《荀子·非相篇》里面舉了很多例子:“形相雖惡”,長得不像一個人物,“而心術善”,可是心地好。有一些人形象雖善,而心術不正。《莊子·德充符》里面都是一些丑得不得了的人,但是這樣的人,男人喜歡他、女人也喜歡他,非常有魅力。美國總統林肯確實是不錯的人,雖然長得又高又丑。心術善,“無害為君子”。這是大儒荀子講的話,有些人有很壞的相,但是心術很善,沒有妨害他作為一個君子。反之,“形相雖善,而心術惡”,對這樣的人也要特別小心。“無害為小人”,沒有妨害他成為一個小人。換句話說,人不要拘泥于形相,千萬不要以貌取人,連孔子都犯過錯——“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固千古不磨之論”,荀子的這個言論可以說是金科玉律。

“然視察焉廋,聽觀不掩”,孔子在觀察人這方面,確實可以供人借鑒。那我們到底要怎么辦呢?“讀書者能神而明之”,讀書的人要靈活變化,學什么東西都要有創意、神機。“未始非甄識人物之一端也”,未嘗不是甄選人物的一個方法,確實還是值得我們參考。只是你不要迷信,要活學活用。“珊又藏有海昌范文元孝子騋所著《水鏡集》四卷,康熙朝姚江黃宗羲為之序。其書引用《冰鑒》甚多。”黃宗羲替《水境集》寫序,就引用了很多《冰鑒》中的內容。如果黃宗羲引用《冰鑒》,那《冰鑒》就不可能是曾國藩寫的。“卷三且有呂祖曰‘脫谷為糠’”,呂祖是誰?呂洞賓。“脫谷為糠”不就是《冰鑒》“神骨”章的開始嗎?這里說是呂洞賓說的。《冰鑒》的作者我們不管他是誰,不見得所有的字句都是他自己創作的,有可能是世代積累下來的作品。呂洞賓是哪一朝的人呢?他是唐朝人。呂洞賓說“‘脫谷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山騫不崩,石為之鎮’,骨之謂也”,這都是“神骨”章的內容。

“據此”,他就猜“《冰鑒》一書,殆為呂祖所撰”,大概是呂洞賓所著,“其非湘鄉遺著,無可疑義”,“湘鄉”指曾國藩。該書絕對不是曾國藩留下來的書,大概是可以確定的。“然此書簡明精當,為諸賢所服膺,其有裨相學可知”,讀過這本書的有大學問之人,對該書都高度肯定,并在實踐中用于觀人、識人。“茲應拙編告成”,這大概就是說他的《中西相人探源》這本書要編成了,“敬錄全文”,他就把《冰鑒》收進去,“公諸同好”,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人,大家都來分享。“并將何觀察所注采入,間增音釋”,并且將何鏡海的注列入書中,同時作一些注音和解釋。“不過稍摻雜書,以便閱覽,非敢續貂也。樹珊謹識。”這就是我們使用的袁樹珊這個版本的大概情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城县| 运城市| 微山县| 平顶山市| 洛宁县| 南皮县| 思南县| 九龙县| 云和县| 广安市| 子长县| 贺兰县| 贺兰县| 靖边县| 正安县| 辉县市| 伊春市| 龙山县| 留坝县| 科技| 灵石县| 离岛区| 白银市| 巫溪县| 上饶县| 陇川县| 长武县| 长宁区| 晴隆县| 阿瓦提县| 南召县| 密山市| 六安市| 乌鲁木齐县| 和林格尔县| 临汾市| 成武县| 奇台县| 宿松县| 佛冈县| 屏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