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革命
現在,讓我們換個角度來審視一下兒童的社會地位。
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倡導的勞動者形象已經成為現代社會道德良知的一部分。勞動者被視為生產財富和福利的人,是建設社會文明的主要力量。勞動者的倫理價值和經濟價值逐漸得到認可,社會也在努力滿足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我們可以把這個理論運用到兒童身上。兒童也是勞動者,長大成人就是他們的勞動目的。父母應為他們提供從事這種創造性勞動的必要保證。但在這個問題上,社會性質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因為兒童的勞動成果不是一般的物品,而是對人性的塑造,它針對的不是某個種族、階級或社會集團,而是全人類。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得出了結論,社會必須擔負起撫養兒童的責任,并認可兒童的權利,滿足兒童的需要。
當我們集中精力去研究人類本身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觸及了人類最隱秘的所在。根據這個研究,我們能夠得到把握和改變命運的方法。當我們把教育稱為一場革命的時候,就意味著今天的教育面貌將被徹底改變。而我將它視為最后的一場革命——沒有暴力,也沒有血腥,因為即使一點點的污染都會使兒童心靈的創造能力失去光彩。
這就是教育,有助于生命發展的教育,開始于嬰兒出生那一刻的教育。它是一場和平的革命,同時把所有事物都吸引和集中到一個共同的目標與核心上。兒童依靠自己神秘的心理力量進行著這場革命。父母們,包括當政治家的父母們,一定要尊重這個過程,并為它提供幫助。這代表著人類的希望。我們并不是要重新建構人類的心靈,而是要促進它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從而獲得一定的成果。這樣的教育才能挖掘出上天賜予兒童——我們的子孫后代的巨大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