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內容講解

一、什么是小人自我

人為什么不幸福?根本原因在于每一個人心中的自我執著。對自我的執著會導致我們不能夠清晰準確地看事物——看到的都是偏見,在與別人溝通時會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是世界一切事物的裁判——認為我的觀點是最地道最正統最先進最合理最高明最無私最客觀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在遇到問題時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采取的措施往往都是在發泄情緒,在出現不好的結果時不是考慮彌補措施——總是考慮這事怨誰,我自己怎么都沒錯……對自我的執著形成了人們典型的人格——小人自我。

小人自我是什么?就是“我以我為主體來感受這個世界,我的評判就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情況”。

有人這么說別人:“你呀,說話特別帶偏見。大家都是這么想的,都覺得應該是這樣的,你就非要那樣!”一個人說別人說話帶偏見,說大家都覺得應該是這樣而你非要那樣,他說的是真的嗎?其實,很可能他本人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說話,這些話本身就帶著強大的偏見。

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眼睛看著這個世界,同時在評判這個世界。這雙看世界的眼睛是小人自我的核心,其實它是對自我的執著。明白我們對自我有執著,了解對自我的執著的特點,我們就會發現人們的痛苦來自哪里,為什么人們常常去追求幸福而不得。

二、小人自我是不幸福的根本原因

小人自我的特點,第一就是自以為是。“我覺得我的看法就是正統的,就是對的,就是好的,就是了不起的。”常人都是這種心態。常人的幸福是什么?覺得自己是對的、好的、了不起的,如果有人滿足他的這種感覺他會很舒服。人是有貪、嗔、癡的,滿足了貪的感受就自然地感覺很幸福。人們都會認為自己這種對貪的感受是真正的感受,是比別人都正統的感受。這就是人心里對自己、對世界所帶的自以為是。人會用他的自以為是來看待世間的一切:喜歡的就是他所貪的,就是合理的就是對的;不喜歡的就是他所嗔的,就是不合理的就是錯的;沒有感覺的則是他麻木的地方。一個人的自以為是的程度,是由他的覺知能力或是他的智慧水平所決定的。

一個人的覺知能力越強,越是智慧,他的自以為是就越少;一個人的覺知能力越差,越是愚蠢,他的自以為是就越多。

假如他有一個觀點,或者他喜歡什么、討厭什么,有人和他一樣,贊同他,他就會很喜歡這個人,認為這個人很好。這就是喜歡肯定。

這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你喜歡穿某某牌子的衣服?啊,我也喜歡!我發現你穿衣服蠻講究的!”“你喜歡讀哲學書?太好了,我也喜歡啊,原來你讀書這么有品位!”有共同的愛好,大家會互相喜歡。

同樣,有相同的討厭的事物,也會形成彼此的好感。“老板真不是東西!”“我也恨死他了!”員工在一起罵老板,罵得痛快時就會發現,原來關系不好的兩個人關系變得好起來了,同仇敵愾嘛!有共同的敵人,大家會發現彼此的關系在變好。也就是說,相同的嗔也會讓大家產生好感。其實說到底這就是喜歡肯定。“我說好你也說好,我說不好你也說不好。”

小人的心態是:我說好就該是好的。如果我說的好有人說不好,并且拿出理由來證明真的不好,這就要氣死我了,我就會很討厭這個人。我說不好的事情,他非要說好,并且真的證明出好來了,我也會討厭他。

大家都是喜歡肯定的,“誰肯定我,我就喜歡誰”,但往往會不這么直接地說出來,會用另外的比較隱晦的方式說。比如有人常常肯定你,說你好,你會說:“你這個人說話比較客觀,我就喜歡跟你這種說話客觀的人說話。”說他說話比較客觀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本來就好,他客觀地看到了你好,他沒有帶偏見。這句話本身就是小人自我的一個表現,同時也表現出了對對方的肯定和喜歡。

喜歡肯定,討厭否定,這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見到的情況。

男人喜歡肯定,什么表現?士為知己者死。

女人喜歡肯定,什么表現?女為悅己者容。

士為知己者死,典型的例子是諸葛亮。諸葛亮被稱為“智慧化身”,但其實他的智慧是不足的。我們民間有一句俗語:扶不起的劉阿斗。但諸葛亮居然去扶阿斗去了!諸葛亮這么聰明的人,怎么會去辦這種糊涂事?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是因為劉備對他有知遇之恩,就是當年自號臥龍,但人們不相信、不理解他,后來一個被稱為皇叔的名叫劉備的人居然就相信了,并且三顧茅廬,尊為軍師,這個面子給得讓諸葛亮的小人自我非常滿足,于是他就不惜身命、逆天行事,去輔佐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非要讓阿斗光復漢室,不斷勞民傷財,最后無功而返、抱憾而死。他做這些事就是因為劉備肯定他了。

女人喜歡肯定,我們來看一首歌的歌詞:


千年等一回

作詞:陳自為 作曲:左宏元

演唱:高勝美


千年等一回 等一回啊

千年等一回 我無悔啊


是誰在耳邊 說 愛我永不變

只為這一句 啊哈斷腸也無怨

雨心碎 風流淚

夢纏綿 情悠遠


西湖的水 我的淚

我情愿和你化作一團火焰

啊~~啊~~啊~~


千年等一回 等一回啊

千年等一回 我無悔啊


雨心碎 風流淚

夢纏綿 情悠遠


西湖的水 我的淚

我情愿和你化作一團火焰

啊~~啊~~啊~~


千年等一回 等一回啊

千年等一回 我無悔啊

千年等一回 等一回啊

千年等一回


大家都知道,這是《新白娘子傳奇》的主題歌。“是誰在耳邊,說,愛我永不變,只為這一句,啊哈斷腸也無怨。雨心碎,風流淚,夢纏綿,情悠遠……”從這幾句歌詞中我們就能夠知道,一個女人,在聽到所愛的男人說永遠愛自己的時候,她會怎樣?她會有一種愿意為對方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感覺,“你能欣賞我,我就愿意為你柔腸寸斷,死而無怨”。從正向的角度說,每個人都期待被欣賞,一個能夠欣賞自己的人,是自己所喜歡的人。可以說最能打動女人心的,就是在乎她,只要不斷地表現出在乎她,她心里就會很滿足,從而對這個男人有好感。同時,我們也能從中體會到另一個女人的心理特征,就是女人的悲劇傾向。

看清楚人的小人自我后,再進一步,小人自我可以體現在哪里?

當我們對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有執著的時候,這兩個方面都會表現出我們的小人自我,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幸福。當我們有對物質的需要或者欲望的時候,滿足我們就幸福,不滿足我們就不幸福,尤其是相悖時會產生痛苦。

錦衣夜行是一種不幸福。人們常說:要整一個女人,就是給她最漂亮的衣服,但是把她關到一個黑屋子里,或者關到一個沒有鏡子、只有她自己的屋子里。這樣即便你穿得再漂亮,也沒人看得到,自己連照鏡子看一看都不能,會讓人很難受。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物質會影響到人的幸福。

精神也會影響人的幸福。自己認可的一個觀念被否定會很難過,自己認可的一個觀念被肯定會很開心。比如,看到一部很不錯的片子,或者看到一本非常好的書,就會想著介紹給親朋好友。如果對方看了也覺得很好,自己就會很開心;如果對方看了,覺得一點都不好,自己就會很受打擊,很不開心。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人們把這些物質和精神當成了自己。

女人穿著漂亮衣服,當有人夸這件衣服漂亮時,女人會很開心,因為她認為這件漂亮衣服就是自己,別人夸的不是衣服漂亮而是自己漂亮。精神上也是一樣。你的一個觀點被大家認可后,你也會很開心,你同樣是把你講的這個觀點當成了自己,人們認可的不是那個觀點,而是認可了自己。所以,我們說別人擁有的東西不好,就會得罪人;我們夸別人擁有的東西很好,就會討好人。

略做思考我們就會發現,這里面已經出來愚蠢了。愚蠢就在于,這些物質和精神都不是你,它們本來就不是你,但你卻把它們當成了自我,然后來為此開心或者難過。

我們創造了很多以此來讓自己開心的方法,說白了就是在糊弄自己,糊弄得有效,自己變開心了,這個方法就是好的。當我們去思考這些方法,看透其中的愚蠢時,大家會發現,這些方法其實都是在欺騙自己。比如一個穿著漂亮衣服的女人,無論別人怎么夸她的衣服漂亮,如果她是清醒的話,她就會明白,別人夸的是衣服而不是她,如果她換一件不漂亮的衣服,別人就不會夸她了。那她為什么要開心呢?當然同樣也就不會因別人說不好而受到打擊了。當一個人不再愚蠢,真的能夠理解智慧的本質、幸福的本質時,他會發現,沒有什么東西能讓他不幸福,他會一直保持著平和的心態。大家應去好好理解這一點。

小人自我理論提示大家思考:我們的心在依什么來判斷?我們在依什么來得到幸福?我們的幸福到底從哪里來?

所謂幸福就是生理上得到欲望的滿足,心理上得到肯定。世俗上的成功,恰恰是提供了這兩點。所以,人們喜歡成功。如果一個人的成功沒有了這兩點,人們想成功的沖動就會大大降低。比如,如果你的名聲很大,人們都知道你,但都不認識你,你也沒有因此而得到什么經濟方面的好處。這樣的成功,會有多少人需要?

如果得到欲望滿足和心理肯定你才能幸福,那么,問題也就出來了:你所欲,也是別人所欲嗎?如果是,別人就不會給你,不幸就產生了。而你所欲,別人即使能給你,他愿意給你嗎?這又是問題。

不說別人,不說外界,我們只說夫妻兩個。有一個東西是你想要的,你要了這個就會幸福,對方會給你嗎?我們看到很多夫妻鬧矛盾,很多時候,丈夫或者妻子知道做什么對方會開心,但他或她就是不做。

比如,有一位女士曾經問我:唐老師,我跟老公結婚十幾年了,我一直有個困惑,就是我老公是河南人,喜歡吃面,而我是南方人,喜歡吃米,所以我很難受。您說我該怎么辦?

我問:你為什么難受?

她說:我老公老是抱怨我不關心他,其實我心里是很在乎他的,只是早上我不想吃面就做了米飯。

我說:那你就承認自己自私嘛!

她說:我不是自私的,其實我對他很好的,我特別關心他的,比如……

我說:你在別的地方關心他多少,我都承認。但在早餐問題上,你不關心他,對不對?其實你是不愿意面對自己的這種自私。

她說:難道我真的是自私的?

我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這有什么好奇怪的?

她說:噢,原來我也會自私的……

我們看到,明明自己是想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滿足別人的需要;但小人自我又不愿意接受“自私”這個不好的評價,矛盾就出來了。

在這里我不是提倡女人應該犧牲自己遷就他人,而是要幫大家分析,心理的矛盾是怎么產生的。

其實上面的問題,解決方案是很多的。晚上下好面條,早上開水一焯就可以吃了。就這么簡單的事情,早上只需要一分鐘就能完成的事情,為什么不做?而在長期糾結?

還有一位女士,在一次會議上了解到我的教育內容,就特別崇拜我,于是吃飯的時候,非要請我出去吃飯,以表達她的心意。于是我們就出去了。

來到一家飯館,她問:這里的菜是什么特色的?服務員說:我們這里是川味火鍋。她又問:有沒有炒菜?服務員說:沒有。她馬上說:噢,那我們不吃火鍋,不好意思。于是就帶著我離開了。

等找到一家飯館坐下來,點好菜等菜的時候,她就抱怨說她對老公很好,但她老公老是跟她鬧別扭,不體貼、體諒她。

我問她:剛剛我們在那個飯館,你為什么離開?

她說:我不喜歡吃火鍋啊!

我又問:你為什么不問問我喜歡不喜歡?

她一怔,想了一下,心里發虛的樣子笑道:我還真沒想到這個問題。好像我怕你萬一要說喜歡,那怎么辦呢?

我笑道:呵呵,我們兩個吃不了幾次飯,所以,我吃什么都無所謂。但你會不會對你老公也這樣?你說你對他很好,但你選擇吃飯的地方,從不考慮他,他會開心嗎?

她恍然大悟的樣子:噢,唐老師,這么說,我真的是自私的?看來是有點自私!

……

人們的自以為是有多么嚴重!人們多么難以覺察自己的自以為是!人們多么不愿意承認自己的自以為是!

如果你指望對方做什么,你的幸福就著落在對方身上,就取決于對方是不是這么做,你怎么能保證一定幸福?而且,對方也在指望我們,希望我們做什么保證對方幸福。這讓小人自我怎么應付?所以,這個自以為是的小人自我是一個愚蠢的自我,要讓這個愚蠢的自我幸福,其實就是去逗他、喂他。但這個愚蠢的自我對幸福沒有一個精準透徹的看法,即使臨時得到,他的幸福感也非常不穩定。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邊際效應遞減規律。比如人餓急的時候,吃第一個包子感覺很美。吃第二個就沒那么美了。吃第三個就更不覺得美了。吃第四個,吃飽了。吃飽的時候,就不想吃了。再吃下去就開始難受了,因為吃撐了。包子會讓一個饑餓的人有很大的滿足感、很強的幸福感,但吃多了就沒這感覺了,甚至會出現不幸感。大家都在電影上見過通過逼著對方吃東西來整對方的場景,就是這個道理。

同樣,一男一女相愛,男人希望得到女人的愛,當女人常常給男人愛時,給著給著男人就感覺不到愛,甚至開始煩了。這就是愚蠢的人為什么難以得到幸福的原因——他的心是不安定的,他的幸福條件是在不斷變化的。

一個男孩子愛上了一個女孩子。為什么愛她呢?當然有理由,他可以說出一二三條。他會對女孩說:“我要愛你三生三世。”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他不再愛她,而是愛上另一個女孩子了。如果問他:“你怎么變心了呢?”他會說:“不是我想變心,而是我發現自己真的已經變心了。”我們可以相信這個人前后說的話,都是真心的,但這種話造成了欺騙,因為這個男孩子本身就是在不斷變化的,他說的話,根本就不能夠算數的,他是不值得信任的。但女孩子聽到這些話,會覺得這是一個永恒的承諾,就開心得不得了。可以說,從這個角度來看,女孩子自己有受騙的傾向。要明白,承諾永恒跟永恒的承諾根本是兩回事。承諾永恒,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輕易做出的。但永恒的承諾,卻只有能夠完全做自己主人的人才能做出的。小人自我的心是容易改變的。

人是會變心的,這很麻煩。按說一男一女結婚,大家應該好好過日子,但我們會發現還有一個離婚在那兒等著自己呢。當你全身心地過日子、為婚姻做奉獻時,對方已經準備抽身走了。你的幸福就是他全心全意地和你過日子,他要走了,你還能幸福嗎?

對方為什么這樣?是他想結婚玩玩,不行就散嗎?也不是。對我們中國人來說,結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畢竟兩個人有不同的家庭環境和生活背景,牽涉很多問題。那些離婚的夫妻,當初結婚時一般也沒打算離婚,但是到最后不得不離,因為確實過不下去了。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人是愚蠢的,這個小人心是愚蠢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討論 一個關系到所有人終生幸福的問題

人到底在追求什么?什么決定了人的終生幸福?

我曾經問過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同一個問題:

如果我是上帝,如果我是佛,如果我是神,如果我是一個無所不能的主,不論您要什么物品,我都可以滿足您,那么,給您什么,您就可以滿足了?您就可以得到最終的幸福了?

記住,天上的上帝、佛、神能夠給您的是客觀存在的物品,或者是一種環境,但心里作何感受還是要看您自己!

當您給出一個答案的時候,可以試著想一下,這個世界上是不是有人已經擁有了這個條件,那么他得到最終的幸福了么?

很多人想半天都說不知道。因為想想什么都不能讓自己得到終生的幸福。

但問題是,如果連無所不能的上帝、佛、神都不能給您滿足,給您終生的幸福,您怎么可能得到滿足?怎么能得到終生的幸福?

聰明的讀者,請問您是怎么考慮的?

需要強調的是,這里提出這個問題,不是想引起什么辯論,而是要引起一種思考。這種思考也許會引導我們走向最終的幸福彼岸。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果您知道,馬上就可以說出答案;如果您不知道,那么百思而不得其解。

因為這個問題也許就是那種所謂的“終極問題”,如果您用邏輯推理去思考,也許極難拿出令自己滿意的答案。

如果世上有一個人可以給你什么讓你幸福的話,那么,是不是一定會有人可以拿走它讓你不幸福?所以,別人可以給你的幸福,可能是幸福的彼岸嗎?

不依靠別人能夠得到幸福嗎?如果能,是不是最終的幸福?怎么獲得?

在這個討論中,我假設有一個神,他是萬能的,你想要什么樣的物品他都可以給你,那么,給你什么你能幸福?人們難以回答這樣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個,但可用兩種方式說出來:

一是給我什么我都幸福;

二是什么都不用給我我就幸福。

討論 為什么享受最奢華服務的女人卻不幸福?

很多人在努力賺錢,去爭取最好的享受,然而享受最奢華服務的人,卻不一定覺得幸福。為什么千辛萬苦換來的“幸福生活”并不能帶給人幸福?到底怎么做才能獲得幸福?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他們未來活得更加幸福?

有位非常有錢的女士問:

唐老師,我一直在關注您的博客,覺得您的平等思維非常好,我有個問題想向您請教:我到三亞去度假,住在最豪華的五星級酒店,享受著最美麗的海灘,身邊也有自己的愛人,但躺在海邊的時候,我覺得并不很開心,為什么呢?我知道,我所擁有的一切,是絕大部分中國人所享受不到的,但為什么我卻不能滿足?似乎我只有在工作的時候,心里會覺得更踏實些。

唐:您想過您究竟想要什么嗎?

女士:我以前以為自己知道。我一直很努力地工作,不斷地去奮斗,靠我自己的努力,我擁有了自己的企業,也找到了愛我的老公,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可以說,我應該有足夠的理由幸福。但當這一切都成為事實的時候,我卻發現,我心里要的似乎不是這些。

唐:那您心里到底想要什么?

女士:我也不知道。好像我總希望有個目標,我似乎喜歡在路上的感覺。

唐:嗯,非常好!您喜歡在路上的感覺,那么,您喜歡在去往哪里的路上的感覺?

女士:……我不知道。反正,讓我忙起來有事做,我就不會難受。如果沒有目標了,我心里就很不踏實。

唐:好。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像驢一樣的人,這種人占絕大多數,也許超過99%;另一種人才是真正的人,這種人非常少,也許不超過1%。

女士:他們各自有什么特點?

唐:這兩種類型,不是按照經濟條件來分的,而是按照一個人所達到的生活狀態或者一個人的智慧水平來分的。第一種人是沒有弄明白自己人生目標的人。這里的目標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目標,不是賺多少錢,成就多大的事業,甚至不是擁有多少知識;而是指一個人明白了自己人生的意義,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義是什么。沒有目標的人,會像驢一樣每天拉磨,拉磨苦不苦?苦!但不拉磨他又難受!他不知道,如果不拉磨,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所以,他就不斷地給自己定目標,讓自己完成一個又一個更大的目標,接受一個又一個更大的挑戰。很多時候他宣稱自己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表面看似乎很風光,但只要他閑下來,就會心里發慌,因為他不知道怎么讓自己自在。

女士:×××(某著名企業家),您知道嗎?難道像他這樣的人物也是第一種人?

唐:呵呵,我當然知道,他當然是第一種人。的確他很有錢,但他就像一個乞丐,您看他似乎永遠停不下來,他的企業做得很大,已經不需要他自己做什么了,甚至可以說他完全可以退休了。但他還在折騰,又是爬山,又是跳傘……按說他已經名利雙收了,但他的眼神里永遠透著不滿足,一看就知道處于匱乏狀態。

女士:那像×××、×××那樣的文學家、大學問家呢?

唐:他們當然也是第一種人。言為心聲,看他們寫的文章就知道了。他們如此熱衷于他們的名譽,在他們的名譽受損的時候,他們一再地為自己的名譽辯解。比如,×××,他那次明顯的是在詐捐,但當有人揭發他的時候,他發表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中他說只有惡人才會天天盯著別人的隱私看。如果自己做錯了,承認就好,但他不但不去承認,卻去攻擊揭發他問題的人。呵呵!就看這種人品,他永遠成不了大師!

女士:按您上面的說法,似乎我也是驢一樣的人了?

唐:這不是我說,您自己判斷就夠了。

女士:一直看您的文章就覺得您有些刻薄,今天一見,我發現自己錯了。您不是有些尖酸刻薄,而是……

唐:而是尖酸刻薄得厲害!對不對?

女士:哼,不是嗎?照您這么說,這世上沒有好人了。

唐:這世上當然有好人,但這好人不是我說您是,您就是。自己難受自己知道。像驢一樣的人往往處于兩種狀態下:一是在路上,心里看似充實,其實他們只是沒時間思考而已,但生活很辛苦,極其渴望成功;二是已經獲得階段性成功,說階段性成功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最終的成功是什么。無論處于哪種狀態,像驢一樣的人都有一個根本的特點,就是不幸福,他們的幸福不在現在,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幸福在未來,在一個非常難以達成的結果達成之后。

女士:嗯,您說得對,我的確是處于這種狀態下,但唐老師,您就不能說一個好聽的名字嗎?驢,多難聽的名字啊!我聽到您說這個詞語覺得您在侮辱我!

唐:沒有人可以侮辱您,只有自己才能侮辱自己。如果改個名字能幫助您,我現在就改!改成“龍”或者“鳳”可以嗎?呵呵!

女士:呵呵,您說得對。算了,就“驢”吧。那么,第二種人是什么樣的呢?

唐:嗯,第二種人看起來,尤其是讓像驢一樣的人看起來,似乎覺得大家都一樣,表面上沒有任何區別,大家都在做事情,都在工作或生活。區別在于:第二種人不論在默默無聞,還是在處于常人認為的成功狀態,他都是自在和幸福的。他的幸福就在現在,而不是在未來,也不是在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達成以后。他的幸福是條件很低的,甚至是無條件的。

女士:唐老師,您說的我似乎聽懂了一些,但不能完全聽懂。那么,唐老師,如何才能變成第二種人?我要做些什么?您不能只是診斷出絕癥卻不給出解藥!或者您根本沒有解藥?

唐:當然有解藥!只是我需要確信您真的想變成第二種人嗎?

女士:當然!

唐:為什么?

女士:因為……這對一個人來說,顯然是最重要的問題!

唐:好,那我現在就告訴您!兩個步驟:第一,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第二,去獲得它。

女士:完了?我就是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才來請教您的啊!

唐:嗯,這就是我在《一個關系到所有人終生幸福的問題》一文中提出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回答不了,就很難幸福,但如果能夠回答得了,人們馬上就會發現幸福就在身邊!

女士:這篇文章我看過。我的答案是:幸福是真實存在于每個人內心的一種感受,那些貌似幸福的人內心未必是幸福的,每個人對幸福理解和要求的含義不同,實現幸福的途徑也大不相同,但是要抓住幸福還要靠每個人的爭取、努力來實現。有了物質的,要求精神的;有了精神的,要求身體上的;有了身體上的,就會要求感覺上的……每個人的文化修養、生活環境、地域不同,對此要求也不盡相同。總之,感覺幸福才是幸福的。

唐:呵呵,這么說您很清楚對您來說什么是幸福?并且知道怎么能獲得幸福?比如您自己,怎么樣才能讓您感覺到幸福?

女士:……我其實不清楚。……唐老師批評得對!我……我誠心向您請教。

唐:只要還有一個目標在,還需要過程,就或多或少需要努力,就不是真正的幸福,至少不可能完全做到在達成結果的過程中保持幸福。第二種人的幸福就在當下,而不是在未來,也不是在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達成以后。他的幸福是無條件的。

第二種人是自由的。這里的自由不是一般說的自由。自由不是想什么能不能得到的問題,而是你的存在能想什么的問題。比如,一個饑渴的人,你會想什么?這一刻你無論想什么,你的饑渴已經給你判了不自由的刑。真正的自由是自在,是一種修行修養達到一定程度的身心調和的存在狀態。無貪、嗔、癡,無忍戒苦;于一切境,得大自在。

第二種人最終要達成人生的徹底解放——隨心所欲的自在。這種人的幸福是沒有前提的,也就是說,他們擁有一顆本來就會幸福的心,他們無論怎么樣都是幸福的。

女士:那怎么才能具有一顆本來就幸福的心?

唐:破除人的小人自我,就是最有效的方法。破除了自以為是的小人自我,就可以坦然地看世界,可以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可以洞察最簡單直接的規律,可以找出最直接有效的解決方案,不受外界問題的打擊和影響。

女士:那具體怎么操作呢?

唐:破除小人自我,跟著我把個人幸福之道、溝通幸福之道、矛盾解決之道、工作幸福之道、夫妻幸福之道及幸福日記等內容領悟做到,就自然幸福了。

女士:嗯,很期待!不論做什么都會幸福?幸福沒有前提?擁有一顆本來就會幸福的心?似乎很難!

唐:很正常!這需要很深的智慧才能領悟。慢慢悟慢慢做就是了。


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幸福,而又一直在要各種東西,并且為要這些東西去發誓愿。

在西方人的婚禮儀式上,神父會問他們:無論在什么環境下,你都愿意終生養她、愛惜她、安慰她、尊重她、保護她,一直到老嗎?無論在什么環境下,你都愿順服他、愛惜他、安慰他、尊重他、保護他,一直到老嗎?兩個人都說愿意。

但如果這些話都是真的,離婚從哪里來?其實就是后來條件改變了,兩人的愛就改變了,就要離婚了。他們的愛是有條件的,而結婚儀式上神父問的其實是你愿意無條件地愛對方嗎?愿意無條件地去維護婚姻嗎?當時,兩個不負責任的人都說愿意。看著他們那么幸福、那么深情的樣子,我們相信當時他們說的都是真心話。我提到兩個不負責任的人,其實很多時候,他們不是不想負責任,而是沒有能力負責任。他們是愚蠢的,他們不能對自己的話負責,他們不知道自己說的話自己是根本做不到的。這就是愚蠢,而這也是不幸的根本。

想得到幸福,就要去好好研究這個小人的自我,弄透它,慢慢把它斬殺掉。為什么?因為他是愚蠢的。讓這個小人的自我占據人思想的主導地位,人就不可能幸福。

我曾經寫文章探討過一個問題:美女有真愛嗎?在那篇文章里我分析男人到底需要什么,有人說男人需要更多的美女,那么,更多的美女就能讓男人幸福嗎?不能。男人真正的幸福其實是在家庭里的,但他又不好好守著家。他為什么這樣?就是因為愚蠢。

同樣,很多女人希望有一個安穩的家,但是她又總是找男人的事,讓男人覺得在家里難受,待不住。女人希望男人待在家里,可她又總是把男人折騰出去。這是為什么?又是因為愚蠢。

愚蠢的人不談幸福,愚蠢的人不可能得到幸福。

人的愚蠢就是固執,就是小人自我。好好理解這一點,會幫助一個人走向幸福。

三、學習小人自我的注意事項

學習了小人自我理論,要學會反思自己,包容他人。

小人自我是用來反思自己的,而不是用來挑剔別人的。

很多家長在聽了我的課后,都反映這個小人理論說得太對了!自己的老公(老婆)就是典型的小人……

我要提示大家,學習了小人理論,應該多反思自己的小人,還有多包容他人的小人。

有一位家長,聽完我講的小人理論后,覺得特別有道理,就講給孩子聽。后來上課的時候問我:當時孩子聽完后,就問媽媽一句話:“媽媽,唐老師說每個人都是小人,媽媽,難道我也是小人嗎?”這位媽媽說:“媽媽是小人,你當然也是啊。”說到這里,這位媽媽問我:“唐老師,我這么說對嗎?”我說不對,我告訴她為什么不對:唐老師說的小人理論,是說給聽過小人理論的課的人,沒聽過這個課的人,我們不說他。另外,我們來分析這位家長的話。家長說“媽媽是小人”,對于這位家長自己來說,也許自己覺得自己在謙虛,另外,還是一種技巧:先說自己是小人,然后說孩子也是小人,孩子就沒得說了!但大家知道,孩子聽到會怎么想?當媽媽說“媽媽是小人”的時候,孩子心里會想“太對了,你早就是了”。當媽媽說“所以你也是”的時候,孩子會很不高興:“憑什么呀?你是小人,我就是嗎?”

我提示大家,世上的人,幾乎都或多或少擁有小人自我的特征。大家把身邊的人都當成小人,一點都不過分的。記住,一個小人一定不愿意承認自己是小人的,所以,當我們說他們是小人的時候,他們一定不開心。聽完課或系統學習過小人理論后,我們就變得覺知了,這個時候,我再告訴大家“我們是小人”,大家就不會覺得不舒服了。

但如果聽完小人理論以后回去,跟沒聽過這個課、沒有系統了解過小人理論的人,一定不要說人家是小人。很多人聽了小人理論,會發現小人理論真的是特別貼切人性,回去以后更發現身邊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的,有時候會忍不住跟別人很坦誠地說小人理論,簡單幾句介紹以后,就開始分析別人的小人表現,說對方就是典型的唐老師說的那個小人——你會發現,對方一點也不喜歡你說的小人理論,反而對你的話非常反感!他會急了:“憑什么我是小人?”如果這時候你說:“你看你看,人家唐老師早就知道你會這么說!”他會跟你打起來!

他會氣不打一處來:“噢,你去聽了一個所謂的專家講的課,我就成了小人了?”

大家記著,對沒有聽過課的、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小人理論的人,一律不許說他小人。

即使你回去只是反思自己,也相當難做。什么意思?提示大家,如果你誠懇地反思了自己,你也不要期待著你反思了別人也會馬上反思。比如回去以后,有一天,你覺知到自己的小人心又起來了,于是,自己就特別誠心地向對方反思說:我剛剛小人心又起來了,我又自以為是了!我很慚愧。我要提醒的是,你這么反思自己很好,但如果你覺得你這么反思了,對方就會馬上也反思說“我也是小人”,那你就太天真了。如果不是聽課,不是系統地學習小人理論,幫一個人從不覺知到覺知并承認自己的小人,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正常的反饋是這樣的:當他聽到你自己反思自己是小人,他不但不會反思自己,還會這么說:“你才知道啊,你一直就很自以為是,你知道嗎?我說你多少次了你都不聽。這次聽了人家專家的話,你信了,真是的!這還真是遠道的和尚會念經!”——會氣死你的!

多在心里反思自己,多包容別人的小人,多看別人的好。這就是給大家的建議。

我們來看一位家長的反思:

案例 扒一扒自己的小人

我的小人在哪里?不知道從哪里找到我的小人,這本身就是不想去找,這就是小人的表現吧?唐老師說,你是不是小人,就看愚蠢不愚蠢,就看你自己的生活狀態幸福不幸福。

自己幸福不幸福,如人飲水,其冷暖還有自己不知道的嗎?自己抱著過去的自己不改正,自己討厭寫這個要否定自己的作業,本身就很符合小人的特點,喜歡肯定,討厭否定,自以為是。正是自己覺得是,所以才總是不去改,總是下不了這個筆,下了筆就需要舉個例子來扒一扒自己的小人。

操作“凡事說好”這一條時:“凡事說好”,尤其是在自己覺得不能說好的時候一定要說“好”。

周五早晨兒子去上學前又問我:“下午我能不能回家來?”這可不能再說不好了。“回家來你準備怎么安排?我們訂的是晚上到基地的票。”兒子說:“去買衣服。”沒等他說完,我急著建議:“你看你這次物理三模雖然時間不夠,大題做得少,但選擇題好多了,對了17個,背公式很有成效。下午回來背物理、數學的公式和單詞好不好?”孩子說:“好。”

上面這一段反思中,一個“又問我”道出了我對兒子下午不上課要回家這件事的否定,我心里有一個“是”在:下午在學校上課是對的,舍此都是錯的。心里已經在否定孩子了,嘴上說“好”,不聽孩子說“去買衣服”、不問去的原因,我就直奔我的另一個“是”:提建議,好好背公式。

你看看,我都接納你了,你接下來應該背公式了吧!心里不干凈,時時刻刻要把孩子拉到學習的軌道上來。

我貪在這一點上,沒有坦然在,我必定苦。

下午,媽媽在家和孩子一起做了些復習,去買了衣服,但數學沒做。我隔著鍋臺上炕,說了是沒有用的。該!顯然對孩子復習的量不滿意,又沒按我的要求做數學,看似我用《糖寶書》(平等思維語錄)上的話反思自己,實則不過是我用《糖寶書》發牢騷。后來從媽媽口里了解到孩子的心思,孩子不去學校的原因,一是想去買衣服,二是學校犯病,這個周五下午不讓學生出教室,孩子心里煩。

當我被小人心牽著向前飛奔的時候,就錯失了當下:孩子想去買衣服,是因為基地的同學喜歡自己身上的衣服,他立即脫下來給了同學,而交換回來的衣服他又不喜歡,所以重回基地前想買一件衣服,為到基地學習做準備。

孩子是好孩子,他特別能在乎同學的在乎,而又能夠把去基地學習前的準備工作做好。接下來還背誦政治題、英語單詞、物理公式等,做了這么多我沒有說,單單就挑出了一個沒做的來說。

建議可聽可不聽,況且孩子做了這么多復習,都是鼓勵的點。如果我在孩子說下午回家時能停一停,就能了解到更多信息,處理的方式就是商量著來,找到我們共同的正向。忽然想到一句話:“狂心頓歇,歇即菩提。”把發狂的心停下來,停下來才能看清自己要去的正確方向。

家長能做的是幫孩子安心,家長先安心,然后幫孩子安心。小人心我是斷滅不了的,我能做的,是熟讀《糖寶書》,寄希望于在我小人心起的時候,腦子里能閃出一句兩句《糖寶書》內容,使我出出冷汗,狂心頓歇。去讀《糖寶書》!


我們看另一位女士這樣反思自己:

我的自以為是很強大

周六中午做春餅,老公幫忙炒菜。老公倒油時,我說:“少倒點。”老公放鹽時,我就說:“多了多了,一定咸了。”真是脫口而出,想都沒想。心里還在嘀咕著:每次做菜都放那么多油,盤子里一層。但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自以為是,這話生生地咽下去了。大度的老公沒有說話,默默地炒菜。吃飯的時候,我跟老公道歉:“剛才我又……”老公接過去說:“自以為是,還是很強大的自以為是。”不知何時,平等思維的話語老公也是脫口而出了。

反思:在對老公的接納方面只限于不跟老公吵了,根本沒有真正地接納老公。不接納老公不愛干凈,不接納老公回家不收拾屋子,不接納老公不愛運動……以前的我是嘮叨得人家煩,現在的我是心里默默地討厭,討厭的話時不時地還會冒出來。

反思自己強大的小人心,總感覺自己是好的,家里的活我都干了。我做的都是對的。老公做的不如自己。就連他什么時候該給婆婆打電話,怎么跟小叔子商量事我也要管,總想讓老公按照我的意志去做事情。

近半年來已經不跟老公吵架,還自以為學習平等思維操作得好,其實大多數是在忽悠老公而已。不吵架也是老公的大度和包容的結果。

端午節親娘班上,唐老師剛剛講到,反思自己的小人,包容別人的小人,發現自己的小人要一棒子打死,知道做什么不好一定不做。

反思自己平時寫優點大多是寫兒子的,很少提到老公。從今天開始要一點點發現老公的好,寫暖言去贊嘆、欣賞老公。

接納的操作不能只限于兒子,還要接納老公和身邊所有的人。

反思自己有強大的功臣心理,做家務的時候,要覺知自己看見老公不干活不舒服的心理。自己為什么要不舒服?老公干活,我休息,就不難過了?如果那樣憑什么老公就要開心地干活?去突破這一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寿县| 青州市| 桐乡市| 嘉义市| 松江区| 安阳市| 乃东县| 若尔盖县| 应城市| 儋州市| 渭源县| 兴海县| 碌曲县| 八宿县| 石首市| 平远县| 开封市| 应用必备| 佛学| 岑巩县| 郓城县| 宜兰市| 莱西市| 宜阳县| 太仆寺旗| 惠水县| 逊克县| 永胜县| 永济市| 吉首市| 肥乡县| 贵州省| 苏尼特右旗| 洪雅县| 抚松县| 清新县| 油尖旺区| 阿巴嘎旗| 越西县| 宕昌县|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