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教材:金融市場學
- 許純榕
- 2840字
- 2019-09-09 16:33:22
3.2 同業拆借市場
同業拆借市場最早出現于美國,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實施。按照美國1913年通過的《聯邦儲備法》的規定,加入聯邦儲備銀行的會員銀行,必須按存款數額的一定比率向聯邦儲備銀行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由于清算業務活動、日常收付數額的變化、匯兌收支增減等原因,往往出現資金收支不平衡的情況,資金不足者向資金多余者融入資金以平衡收支,金融機構之間有了短期資金相互拆借的需求。存款準備金多余的銀行需要把多余部分運用,以獲得利息收入,而存款準備金不足的銀行又必須設法借入資金以彌補準備金缺口,否則就會因延繳或少繳準備金而受到中央銀行的經濟處罰。在這種情況下,存款準備金多余和不足的銀行,在客觀上需要互相調劑。于是,1921年在美國紐約形成了以調劑聯邦儲備銀行會員銀行的準備金頭寸為內容的聯邦基金市場。
在經歷了20世紀30年代的第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浩劫之后,西方各國普遍強化了中央銀行的作用,相繼引入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作為控制商業銀行信用規模的手段,同業拆借市場得到較快發展。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運行與發展過程之后,同業拆借市場拆借交易不僅發生在銀行之間,還擴展到其他金融機構之間。
同業拆借交易模式一般有兩種:①借貸雙方直接商談并達成交易;②借貸雙方通過經紀人達成交易。拆出銀行通知中央銀行將款項從其準備金賬戶轉到拆入銀行賬戶,中央銀行借記拆出銀行賬戶,代記拆入銀行賬戶,合同期初交割完成;到期日拆入方還本付息,則全部拆借合同結束。
同業拆借市場就是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短期、臨時性資金拆借、頭寸調劑的金融活動的市場。同業拆借,又叫同業拆放、資金拆借,是指具有法人資格的金融機構及經法人授權的金融分支機構之間進行短期資金融通的行為,包括本幣和外幣拆借業務,目的在于調劑臨時性資金余缺和外匯頭寸。中國人民銀行令(2007)第3號《管理辦法》中定義,同業拆借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金融機構之間,通過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網絡進行的無擔保資金融通行為。
金融機構的資金多余者向資金不足者貸出款項,稱為資金拆出;資金不足者向資金多余者借入款項,稱為資金拆入。金融機構的資金拆入大于資金拆出稱為凈拆入;反之,稱為凈拆出。同業拆借市場有兩個利率,拆進利率和拆出利率。拆進利率表示金融機構愿意借款的利率,拆出利率表示愿意貸款的利率。拆進利率永遠小于拆出利率,其差額就是得益。在直接交易情況下,拆借利率由交易雙方通過直接協商確定;在間接交易情況下,拆借利率根據借貸資金的供求關系通過中介機構公開競價或從中撮合而確定。同業拆借利率是拆借市場的資金價格,是貨幣市場的核心利率,也是整個金融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利率,它能夠及時、靈敏、準確地反映貨幣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短期資金供求關系。當同業拆借率持續上升時,反映資金需求大于供給,預示市場流動性可能下降;當同業拆借利率下降時,情況相反。
目前在貨幣市場上較有代表性的同業拆借利率有:美國紐約的聯邦基金利率、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新加坡同業拆借利率(SIBOR)、中國香港同業拆借利率(HIBOR),目前我國內地銀行間拆借利率用的是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
美國紐約的聯邦基金市場又稱同業隔夜拆放市場,是美國金融機構之間相互拆借存在聯邦準備銀行的儲備資產準備金的市場。根據法律規定,美國所有金融機構均須向聯儲銀行交存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以防止因金融機構的過度放貸活動而引發信用膨脹。金融機構在聯儲銀行存放的準備金賬戶存款和聯儲會員銀行收存的負債資金即構成聯邦基金。聯儲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數額的規定,取決于其存款的增減變化。由于各銀行每日的存款余額變化不等,它們的法定存款準備金數額隨之相應變化,有些銀行準備金不足,而有些銀行卻存在多余準備金,為調劑資金余缺,金融機構可互相拆借,從而形成聯邦基金市場。
聯邦基金利率的變動能夠敏感地反映銀行之間資金的余缺,美聯儲瞄準并調節同業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并且將同業拆借市場的資金余缺傳遞給工商企業,進而影響消費、投資和國民經濟。聯邦基金利率是在金融市場的重要基準利率,也是美聯儲的政策利率。
倫敦同業拆借利率,是大型國際銀行愿意向其他大型國際銀行借貸時所要求的利率。LIBOR已成為全球貸款方及債券發行人的普遍參考利率,是目前國際間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市場利率基準。它是在倫敦銀行內部交易市場上的商業銀行對存于非美國銀行的美元進行交易時所涉及的利率。LIBOR常常作為商業貸款、抵押、發行債務利率的基準。同時,浮動利率長期貸款的利率也會在LIBOR的基礎上確定。LIBOR同時也是很多合同的參考利率。
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 SHIBOR)是由信用等級較高的銀行自主報出的人民幣同業拆出利率計算確定的算術平均利率,是單利、無擔保、批發性利率,目前品種包括隔夜利率、1周利率、2周利率、1個月利率、3個月利率、6個月利率、9個月利率及1年利率。SHIBOR報價銀行團現由18家商業銀行組成。報價銀行均為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或外匯市場做市商。中國人民銀行成立SHIBOR工作小組,依據《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實施準則》確定和調整報價銀行團成員、監督和管理SHIBOR運行、規范報價行與指定發布人行為。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授權SHIBOR進行報價計算和信息發布。每個交易日根據各報價行的報價,剔除最高、最低各4家報價,對其余報價進行算術平均計算后,得出每一期限品種的SHIBOR,并于交易日9:30對外發布。
我國規定可以進入同業拆借市場的參與者有:政策性銀行、中資商業銀行、外商獨資或中外合資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縣級聯合社、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信托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中資商業銀行(不包括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授權的一級分支機構、外國銀行分行、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機構。
2016年我國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發布《國務院關于取消13項國務院部門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和《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業務操作細則》,這是監管層發布的與同業拆借市場有關的監管政策,給拆借市場帶來一股清流,引來新的變革。
具體的變化包括權力由中國人民銀行下放至同業拆借中心,申請流程簡化,審核耗時明顯縮短,由20日縮短至5日;更加注重行業自律性與法律意識的培養,只需由同業拆借中心對提交資料進行形式核對的方式將令拆借市場大幅擴容,擁抱更具競爭性的市場環境;風控更為嚴格,強調信息披露的及時性與完整性,其中信托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應按要求在同業拆借中心平臺披露除定期與不定期的財務信息以外,還要就償付能力、股東情況、關聯交易等事項進行專項說明。
這些新政策目的在于努力培育和營造具有活力和自律性的同業拆借市場,明確好監管當局與市場參與者的義務和承擔的法律責任,讓更多的金融機構便捷地參與拆借市場的競爭,做好信息披露,給市場一個良好的氛圍,會是同業拆借市場不斷發展完善的契機與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