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科幻小說之父經(jīng)典作品:氣球上的五星期(上冊)
- (法)儒勒·凡爾納
- 1833字
- 2022-03-29 13:25:33
第二天,1月15日,這一期的《每日電訊報》中刊登了一篇妙筆生花的文章:
“非洲終于要公開它那遼闊荒野的秘密了。一位現(xiàn)代俄狄浦斯[1]將告訴我們60個世紀的學者文人沒能識破的這個謎底。過去探尋尼羅河發(fā)源地(fontes Niliquoereres)總被視為異想天開,一個實現(xiàn)不了的夢。
“巴爾特[2]博士沿著丹納姆[3]和克拉珀頓[4]開辟的道路一直到了蘇丹;利文斯通[5]博士從好望角到贊比西亞盆地反復進行了不屈不撓的調(diào)查;伯頓[6]上尉和斯皮克[7]上尉發(fā)現(xiàn)了內(nèi)陸大湖;他們?yōu)楝F(xiàn)代文明打通了三條道路。三條道路的交叉點可謂是非洲的心臟。但至今還沒有一位旅行家能涉足該地區(qū)。我們的全部力量正應該使在那兒。
“不過,這些勇敢的科學攀登者們未竟的事業(yè)就要由弗加斯·弗加斯博士的大膽嘗試來完成。他以往的神奇探險活動早已得到了讀者們的賞識。
“這位無畏的發(fā)現(xiàn)者打算乘氣球由東至西穿越整個非洲。據(jù)可靠消息,這次驚人旅行的出發(fā)點將設在非洲東海岸的桑給巴爾島[8]。至于終點,只有上帝知道了。
“這次科學探險的計劃已于昨天正式提交給皇家地理學會。學會大會表決通過撥發(fā)一筆2500英鎊的款項作該活動的費用。
“這次嘗試是地理探險大事記中史無前例的,我們將隨時向讀者提供消息。”
正如我們所料,該文引起了巨大反響。它首先激起懷疑的浪潮:弗加斯博士被當成是一個純粹虛幻的人物,是巴納姆[9]博士的發(fā)明。后者在美國“工作”了一段時間,現(xiàn)在又準備打英倫三島的“主意”了。
日內(nèi)瓦出版的《地理學會學報》二月號上刊登了一篇風趣的答讀者信。文章巧妙地戲謔了倫敦皇家學會、旅行者俱樂部和那條鱒魚。
但是,彼得曼博士在哥達出版的“公報”中發(fā)表的文章,使日內(nèi)瓦的這家學刊徹底閉上了口。彼得曼博士自己了解弗加斯博士,而且愿意為他的勇敢朋友的無畏嘗試擔保。
另一方面,很快就不可能再有懷疑了:旅行的準備工作正在倫敦進行著;里昂的幾家工廠已接到生產(chǎn)制造氣球用塔夫綢的大量訂單。最終,不列顛政府允許弗加斯博士使用《決心號》運輸艦。該艦的艦長叫皮耐特。
隨即,成千上萬件鼓勵信、賀電紛至沓來。有關探險隊舉動的詳情細節(jié)隨著準備工作的進展全部發(fā)表在巴黎地理學會的學報中。在V·A·莫爾特一布倫[10]先生主編的《旅行、地理、歷史和考古新年鑒》中登出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W·科內(nèi)爾博士在《德國地理學報》上發(fā)表的一份詳細分析報告,令人信服地證論了這次旅行探險的可行性、成功的機會、困難的性質(zhì)和空中航行這種方式帶來的種種好處。他僅僅對出發(fā)地點提出了批評。他指出,從馬蘇亞這個阿比西尼的小港口出發(fā)更好些。1768年,詹姆士·布魯斯就是從馬蘇亞出發(fā)去尋找尼羅河源頭的。另外,他毫無保留地贊賞弗加斯博士的這種積極進取精神和這種想到、做到、絕不回頭的堅強毅力。
《北美評論》看到英國得到這樣的榮譽尤為不快。它把博士的計劃當成了笑話,并不懷好意地慫恿博士半途中徑直飛到美國來。
總而言之,從《福音教會公報》到《阿爾及利亞與殖民地雜志》,從《傳教年鑒》到《傳教士新聞》,沒有哪家科學雜志不用各種形式詳敘此事的,更不用說全世界的報刊了。
在倫敦,甚至在全英國,人們紛紛拿下面的問題打賭:第一,弗加斯博士存在不存在;第二,旅行會不會進行;第三,這次探險活動能不能成功;第四,弗加斯博士可不可能回得來。許多人投下了巨額賭注,活像是在埃普索姆[11]的賽馬會上。
這樣一來,相信的、不相信的,外行、內(nèi)行,所有的人都把眼睛盯住了弗加斯博士。他不自覺地成了眾人心目中的英雄。博士樂意提供有關遠征探險的詳細情況。他平易近人、淳樸自然,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誠懇的人了。不止一位膽大的冒險家找他毛遂自薦,想與他同甘共苦,但都被他不加解釋地一律回絕了。
許多研究氣球轉(zhuǎn)向機械結構的發(fā)明家向他推薦自己的發(fā)明,但他一個也不愿接受。有人問弗加斯博士是不是已經(jīng)發(fā)明了什么新的轉(zhuǎn)向系統(tǒng),但他概不回答。他更加積極地忙于探險的準備工作。
注釋
[1]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人物。
[2]1821—1865,德國地理學家、非洲探險家,著有五卷本巨著《中北非游記和發(fā)現(xiàn)》。
[3]1786—1828,英國早期探險家,曾任塞拉利昂總督。
[4]1788—1827,蘇格蘭探險家,著有《1822,1823和1824年北非旅行和發(fā)現(xiàn)記事》。
[5]1813—1873,英國傳教士、探險家,在非洲南部、中部和東部旅行,傳教達30年之久。
[6]1821—1890,英國探險家,曾翻譯《天方夜譚》。
[7]1827—1864,英國探險家,第一個發(fā)現(xiàn)東非維多利亞湖的歐洲人。
[8]位于坦桑尼亞東北部,港口城市。
[9]1810—1891,美國游藝節(jié)目演出經(jīng)紀人,常搞些稀奇古怪的展覽、演出等,自稱“胡謅王子”。
[10]法國地理學家,其父是巴黎地理學會的創(chuàng)始人和第一任董事長。
[11]英國的一個城市,以賽馬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