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
- 好習慣是幸福的前提
- 李睿
- 2254字
- 2022-03-29 11:48:27
沉溺于自責、悔恨是一種不健康的情緒習慣,而且過分地自我懲罰只會使自己越發遠離成功,一錯再錯。所以,人不要拿自己的錯誤一次次地懲罰自己,而應忘記過錯、重新開始。勇敢地向前邁進。
生活在現代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常常有活得累、活得艱難的感覺,“活得太累了!”也成了現代都市人的普遍感慨。然而你是否明白,這其中主要的因素還在你自己。
“活得太累”這句話,不知道這個“累”主要是指什么,大概是指“賺錢辛苦”、“生活不易”諸如此類吧。但是,我們掙錢固然重要,可掙錢的過程是否輕松,這也許比掙錢本身更為重要。就像一位老人所說:“要想活得輕松其實很容易,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其實也很簡單,只要不拿自己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就行了。”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如果有了一點過錯、挫折、煩惱,就終日沉湎在無盡的自責、哀怨、痛悔之中,難以自拔。那么,其人生境況就會像泰戈爾所說的那樣:“不僅失去了正午的太陽,而且將失去夜晚的群星。”
有的人犯了小錯誤,雖未受到懲罰,但由于道德感過重,自責自貶不已,甚至辱罵自己、討厭自己,患了厭己癥。總覺得別人在責怪自己,感到惶惶不可終日,甚至深居簡出、與世隔絕。這樣不僅失去了快樂的心境,也影響了自我的精神狀態。
在某所中學里,有這樣一個班級。這個班的大多數學生總是為過去的成績感到不安,他們總是在交完考卷后充滿了憂慮,擔心自己不能及格,以致后來還影響到了下一階段的學習。為此,一位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教師想到了一個方法,他準備為這個班的學生做一次心理輔導。
一天,在實驗室里講課時,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上,面對學生一言不發地掃視半天。學生們不明白這瓶牛奶和所學的課程有什么關系,只是靜靜地坐著,望著老師。忽然,這位老師站了起來,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了水槽里,同時大聲喊了一句:“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學生們看到這種情境,還是有點不明白其中的緣由。于是,老師叫學生們圍攏到水槽前仔細看一看。他問學生:“你們看到了什么?”一位學生膽怯地小聲說道:“我看到牛奶全淌光了。”老師說:“你回答得非常正確,牛奶其實早已經淌光了。但是,我希望你們永遠記住這個道理,不論你怎么樣后悔和抱怨,都沒有辦法取回一滴,就像你們過去的考試,都已經成了過去的事情。如果你們事先能想一想,加以預防,那么這瓶牛奶還可以保住,可是現在晚了。我們現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記,然后注意下一件事。”
“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這句話包含了豐富深刻的哲理,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能重新開始,不能從頭改寫。為過去哀傷、為過去遺憾,除了勞心費神、分散精力,沒有一點益處。也許,你正籠罩在昨天失敗的陰影里;也許,你正為自己一時粗心而辦砸了事自怨自艾;甚至,一次次的不如意,已讓自卑悄悄地纏住了你。那么,就請你記住保羅博士的話:“我們現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記,然后注意下一件事!”
“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說不要自己同自己過不去。如果一有過錯,就容易陷入無盡的自責、哀怨、痛悔之中。雖然說這些心理在所難免,但是對于錯誤來說,毫無用處,只能帶來更大的痛苦。如果我們摔倒了,那么就應該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重新走上人生的旅途。
生活中,有些人遇到一點打擊便自輕自賤,破罐子破摔,完全喪失了自己固有的強大優勢,變得平平常常。這是一種不理智的生活態度,也是破壞幸福的不良因素。坎坷的人生之旅中,沒有一個人是順風順水的,即使遇到打擊也絕對不能破罐子破摔,要養成堅強的好習慣。
許多年前,在美國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16歲的小伙子,在一家著名的五金公司當收銀員,每個月領著極微薄的薪水,但仍然心滿意足地賣力工作。因為他希望能通過腳踏實地的工作,使自己步步高升,實現自己成就大事的理想。所以他做起事來,永遠抱著學習的態度,處處小心留意,想把工作做得更完美。他希望能夠獲得經理的賞識,提升他為推銷員。誰知,經理對他的印象卻恰好相反。
有一天,他被喚進經理室,經理對他說:“老實說,你這種人根本不配做生意。但你的臂力健碩無比,我勸你還是到鐵廠里去當一名工人吧!我這里用不著你了。”一番近乎于侮辱性的訓斥,對于那位年輕的小店員來說,如平地響雷,沒想到自以為做得不錯的他,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大凡年輕氣盛的人,踏入社會不久,便遭受這樣嚴重的打擊,換了任何人都承受不了。他們一定會被氣得暴跳如雷,從此做起任何事情來,都抱著消極的態度,不肯“勞而無功”了。但那位青年并沒有這樣做,他雖然被辭退了,但仍有自己的理想。他要在被擊倒的地方重新爬起來,爭取更大的成績。
他對經理說:“是的,經理,你有權將我辭退,但你無法摧毀我的意志。你說我無用,當然,這是你的自由,但這絲毫不能減少我的自信。看著吧!遲早我要開一家公司,規模比你的公司要大十倍。”
他并沒有吹牛,說的句句是實話,雖然在那家五金公司跌倒了,但他把這次打擊當成激勵。從此他努力上進,幾年后,果然有了很大的成就。這個人就是美國鼎鼎大名的玉米大王史坦雷先生。
在人生旅途中,面對打擊時絕對不能破罐子破摔,要培養堅韌向上的精神。人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挫折與打擊就是獲取成功路上的必然經歷。失敗是特殊的老師、是寶貴的經驗、是正確的先導。面對錯誤,我們大可不必怨天尤人,要善于化錯誤為成功,從中汲取有利的資源,而不要在悔恨的淚水中虛度人生的美好時光。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壓力甚至是無情的打擊,關鍵看你怎樣去對待它們。如果能用堅韌的心態加以處之,結果定會柳暗花明。反之,則可能一敗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