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們每天要面對的事務千頭萬緒,涉及方方面面,而我們的時間又是有限的,如果不講求方法,眉毛胡子一把抓,到最后恐怕只能是紛繁蕪雜,搞得一團糟。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重點,以點帶面,從而促進相關工作任務的執行,那么我們工作起來就會規范、有序,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1.二八定律:抓住關鍵,重點突破
二八定律,又稱二八法則、80對20定律、80/20法則、帕累托法則、猶太法則等,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意大利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在對19世紀英國人財富和收益模式進行研究時,通過調查取樣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大部分所得和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里,社會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帕累托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之中,最重要的通常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對于重要但只占少數的部分必須分配更多的資源,更注重對它的管理。
這一原則最初被用于經濟領域,后來又應用于管理學中。在我們自身的時間管理問題上,二八定律顯示出了巨大的成效。
根據二八定律,我們需要用80%的時間來做20%最重要的事情,將一大堆需要完成的工作列出優先次序,把最應該優先完成的工作作為重中之重,集中精力完成后,以點帶面,再花上一段時間完成所有的工作。二八定律有助于我們應付一系列有待完成的工作,使我們合理分配時間,把精力用在最見成效的地方,使那些看起來可能是無法一一完成的工作通過我們所完成的那幾件重要工作而得到解決,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目標最大化,獲得最大的收益。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所要處理的往往不止一項任務,我們的時間、精力有限,要想真正完美執行好每一項工作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應當學會合理分配我們的時間。正所謂,面面俱到不如抓住關鍵。把80%的資源花在能出關鍵效益的20%的方面,這20%的方面又可以帶動其余80%的發展。
美國企業家威廉·穆爾曾經在格利登公司工作,任務就是銷售油漆,第一個月時他只掙了160美元。看到自己的工作業績如此差,他開始分析原因。穆爾仔細研究了二八定律,分析了自己的銷售圖表,發現其中80%的收益來自20%的客戶,但是他過去卻對所有的客戶花費了同樣多的時間。他清晰地意識到,這正是自己過去失敗的主要原因。于是,他找出了自己所有客戶中最不活躍的36位,重新分派給了其他銷售人員,而自己則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戶上。不久之后,他一個月就賺到了1000美元。穆爾學會了二八定律,并在后來的工作中始終恪守這一定律,這使他最終成為了凱利—穆爾油漆公司的董事長。
的確,一個人大部分的重大成就所表現出的價值,大都是在一小段時間里創造的,創造出來的價值與花在創造活動上的時間這兩者之間存在一種不平衡。因此,我們必須能夠顛覆傳統的工作方法,適時對自己開展時間革命。在二八定律未被發現之前,我們在時間分配上存在許多盲點,尤其是喜歡平均分配,以求面面俱到,但最終結果卻是讓自己飽受時間問題的困擾。因此,對于這樣的人群來說,仔細研究、應用二八定律是非常必要的。
二八定律是一種讓我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高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的方法。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時間管理一團糟,能夠意識到自己目前的時間分配方式不合理,那就不要再試圖在現行方法中尋求小小的改善了,而是認真大膽地進行一場時間革命吧。
正所謂“大智有所不慮,大巧有所不為”,工作中沒有真正的全能之人,也很難面面俱到,因此只要掌握了關鍵,合理分配時間,也就抓住了時間管理的要訣,從而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在最佳時間做最有效率的事情
權威學者對人腦功能研究測試發現,人們在上午8點左右大腦的思考能力最嚴謹、最周密,下午2點左右思考能力最敏捷,晚上8點則是記憶力最強的時候,但是邏輯推理能力在白天12個小時內卻是逐步減弱的。據此結果,我們早晨可以處理一些比較嚴謹、周密的工作,下午則做一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晚上則可以做一些需要加深記憶的事。
如果我們能在最佳時間做最有效率的某項工作,無疑會大大提高成功的幾率。許多成功的學者、商人都是合理分配時間的高效能人士,如18世紀的法國博物學家布本。
布本在定居巴黎之后,社交活動非常繁忙。為了不影響學術研究這個重要的第一位的工作,他仔細分析了自己最佳的工作時間,并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時刻表。同時,布本還專門聘請了一個很剽悍的仆人來監督自己,并且約好:如果布本不按時起床,可以把他拖到地板上;如果布本發脾氣,就可以對他使用武力。有時布本晚上赴宴會,直到半夜兩三點鐘才回家。但即便是這樣,一到凌晨5點,他也必須按時起床,否則仆人就可按約行事。
布本一直嚴格執行自己規定的工作時刻表,從凌晨5點一直到晚上6點多鐘,在最佳的時間內高效工作,從不違背。布本成功的秘訣,就在于他能夠堅持在最佳時間做最有效率的事情。
在平時的工作中,你可以留心觀察自己一天中精力最好的時間段,然后運用二八定律在最佳的時間段內優先處理最主要的事。長此以往,必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成為一個高效能的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