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你和身邊每一個人都是“經濟人”

所有的經濟學流派,不管是凱恩斯主義還是古典主義,都不會否認“經濟人”這一假設。直到現在,全世界大多數版本的經濟學教材,都會在開篇就介紹“經濟人假設”這一概念。

這一假設認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它是經濟學最基本的假設之一,和“資源稀缺”假設一起構成經濟學分析的理論起點,類似于數學里面的“公理”,被人普遍承認而無須證明。

這一理論來源于亞當·斯密《國富論》中的一段話:“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和面包師的恩惠,而是出于他們自利的打算。我們不說喚起他們利他心的話,而說喚起他們利己心的話,我們不說我們自己需要,而說對他們有好處。”

亞當·斯密還認為,人本身有一種“改良自身狀況的愿望”,這種愿望雖然是冷靜的、沉著的,但是我們自從出生一直到死亡,從沒有一刻放棄過這種愿望。我們的一生,對于自身地位幾乎沒有一個人會有一刻是覺得完全滿意因而不求進步、不想改善的。那么,怎樣改善呢?一般人都覺得,增加財產是必要的手段。也就是說,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得經濟報酬。

之后,西尼爾定量地確立了個人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公理,約翰·穆勒在此基礎上總結出“經濟人假設”,最后帕累托將“經濟人”這個專有名詞引入經濟學。對這一概念,經濟學家們在自利和理性行為上達成了共識。

“自利”表明,追求自身利益是驅使人的經濟行為的根本動機,這種動機和由此而產生的行為有其內在于人本身的生物學和心理根據。

“理性行為”表明經濟人是理性的。所謂理性,指的是經濟人能根據市場情況、自身處境和自身利益之所在作出判斷,并使自己的經濟行為適應于從經驗中學到的東西,從而使所追求的利益盡可能最大化。

實際上,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的保證,經濟人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動就會無意識地、卓有成效地增進社會的公共利益。這是經濟人假設中最有意義的問題,也被稱為“經濟人的靈魂”。

在此基礎上,經濟學發展了很多理論,比如,消費者理論認為人是理性的,在消費的過程中就要追求令自己獲得最大化的效用,獲得最大的滿足;生產者理論認為,廠家是理性的,追求利潤最大化,因此他們千方百計地降低成本、提高價格,以獲得最大的利潤;博弈理論認為,人做出每一個經濟決定都是理性的,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當然,我們沒必要爭論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也不需要分析“經濟人”理論是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只要看看我們身邊就知道了:每個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有人做事是為了求名,有人是為了求利,有人是為了感受幫助他人的興奮和喜悅,有人只是追求一種崇高……但無論怎樣,都是尋求自我滿足最大化。

如果你依然試圖否認這個假設,那么讓我們來看看志愿者的行為。這里,我們假設有兩類人,一種是為了某種利益而做志愿者的人,另一種是不為什么表層的目的而做志愿者的人。

關于第一種人,我們通過一個實際案例來分析。國家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為了鼓勵人才到西部去,出臺的政策中有這么一條:對于在西部進行志愿行動的大學畢業生,其報考研究生的條件將降低,享受降分優惠和同等條件下的優先錄取優惠,同時工資待遇比照經濟發達地區公務員工資標準發放。于是,很多大學畢業生便在無法通過正常途徑順利考上研究生或者在發達地區難以找到工作的情況下成為志愿者的一分子。這種能夠將暫時利益的損失和將來利益的獲得相比較作出選擇的行為很清楚地說明了第一種人是很理性的。

第二種人,我們假設一下:有這樣一個人,是一個在經濟上很富足、家庭的社會地位也很高的個體,其在畢業后的工作機會也有很多,但是他依然決定去做一個社會志愿者。那么這個時候他還是一個理性人嗎?回答是肯定的。根據人的五個需求層次的理論,這個人在家庭經濟環境寬松的情況下作出如此選擇,很明顯,他是想得到社會的更大承認,滿足其心理上的需求。如果說他在艱苦地區的生活會給他帶來負的效用享受(-Y,Y>0),那么他在提供支援服務時就肯定會得到別人的贊許和社會的承認,從而得到正的效用的補償(X,X>0)。再加上其自身在志愿行動中的充實感覺和良心上的發現帶來的滿足(效用為Z,Z>0),于是總的效用為-Y+X+Z,可以說Z>X-Y,在Z的效用享受趨向+∞時一定成立,因而-Y+X+Z>0。所以,第二種人的行為依舊是經濟的、理性的。

我們以上所做的分析只是為了說明,在現實生活中,人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經濟學也是以人的自私自利性為基礎的。人的自私性也決定了每個人都有為自身利益考慮的傾向和沖動,否則人也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所謂素質的提高,其實也就是如何克服自身自私的人性而已。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如果你不承認經濟人假設,就無法面對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弊端。如果承認這一點,就有可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滿足“自利”特點的經濟人隨處可見,滿足“理性”特點的經濟人卻比較罕見。確實,完全理性的人是很難見到的,因為人們做出的每個決定都會受到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這樣就很難做出一個可以稱得上“理性”的決定。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樣,197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蒙修正了經濟人假設,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認為人是介于完全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有限理性”狀態。

當然,任何關于人的假設都不太可能是全面的。純粹的“經濟動物”本身并不存在,所以經濟人假設的局限難以避免。事實上,人所做出的選擇,必須建立在他個人的社會經驗、不斷的學習過程以及構成其日常生活組成部分的個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基礎之上。人的行為是直接依賴于他生活在其中的社會文化環境的,所以要從每個人的現實存在和他與環境的關系上去解釋其經濟行為,解釋其所做出的趨于理性的選擇。

經濟學筆記

可以說,經濟學最關鍵的問題就是選擇。只要你是在清醒的時候理性地作出決定,那么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避免遭受不如意的損失。經濟人假設在生活中給我們的啟示在于,可以利用這一理論分析別人行為的真正動機,可以運用這種利己心來說服別人。同時,如果我們能夠克制內心的不理性因素,克服自己內心的惰性因素,用理性、邏輯性來分析現實問題和現象,那么就能夠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實現效用最大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南省| 辽宁省| 海原县| 安福县| 桃江县| 民县| 柳河县| 台湾省| 海晏县| 红河县| 正阳县| 如皋市| 玉屏| 青河县| 青龙| 武陟县| 莒南县| 景谷| 福建省| 孟村| 星子县| 长春市| 福泉市| 苍山县| 措勤县| 西城区| 弥勒县| 临漳县| 长顺县| 吉隆县| 稷山县| 芜湖县| 宁化县| 嘉祥县| 米泉市| 司法| 柳河县| 奈曼旗| 郧西县| 临澧县| 蓝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