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長期以來,醫生和其他各類專家都認為性格是在孩童早期形成的,并且,性格會在人的一生中保持一致。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一年級之前就已經形成了特定的性格特質,透過這些特質,人們可以窺見他們的成年行為。

在研究心理學之初,我便開始深入研究各種人格形成理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認為,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不同的性心理發展階段,這些不同階段的發展情況形成了一個人的長遠性格。愛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ckson)則提出了八個塑造性格的決定性發展階段。他推測一個人缺乏安全感源自于在某個階段中經歷過困境,例如青年時期,此時親密與孤立的斗爭普遍存在。行為科學家如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B.F.Skinner)和約翰·華生(John Watson)則認為人格形成源于個體與環境之間的互動。而卡爾·羅杰斯(Carl Rogers)、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和其他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強調自由意志和經驗是形成人格的驅動力。

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認為,嬰兒早期對第一照料者(通常是母親)的依戀和親近的基本需求會成為其以后處理人際關系的基礎。鮑爾比(Bowlby)認為,如果一個嬰兒能在早年獲得關懷備至且穩定的照料,他就會形成一種安全的依戀,他長大后會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并且好奇的人。相反,如果一個嬰兒沒有形成安全的依戀,他可能會變成一個缺乏愛、沒有安全感和多疑的人,而這種人可能會有交友困難。

在學習心理學時,我認為這些理論相當有趣,但我覺得一個人的早年生活經驗并不能決定一切。雖然老師教育我在心理層面上理解人格,但我認為基因也是影響人格的因素之一。有研究顯示,同卵雙胞胎比異卵雙胞胎擁有更為相似的人格特質,因為同卵雙胞胎共享完全相同的DNA,而異卵雙胞胎只共享50%相同的DNA.這一早期探究以及隨后的研究都清晰地證明了我們的基因確實影響我們的人格。然而,它們的關系是復雜的,而且人類尚未發現特定人格基因。

研究表明,人格的遺傳力——或者說性格在多大程度上遺傳于父母——大概在40%~60%之間。也就是說,一個普通人50%的人格是不受基因遺傳控制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人控制自己人格的能力要比想象的大得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庆县| 唐海县| 平原县| 象州县| 郎溪县| 深圳市| 桦川县| 五指山市| 黎城县| 南和县| 南昌市| 东源县| 南溪县| 博野县| 洪洞县| 温宿县| 鲁甸县| 江油市| 青川县| 郴州市| 蕲春县| 周宁县| 石阡县| 福建省| 黔南| 赫章县| 肇州县| 潞城市| 台南县| 且末县| 保靖县| 鄂尔多斯市| 永吉县| 云浮市| 永吉县| 汨罗市| 朝阳市| 镇赉县| 正阳县| 新平|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