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國學與人生境界(3)

另一派先進人物則是王國維等人。王國維痛感于辛亥革命以來,道德淪落,國民精神萎靡不振,他們力圖從振興教育的角度來改變這種局面,使中華民族重振雄風,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們認為道德與文化的建設,歸根到底是培養健康向上的人格。但王國維的憂患意識更深,他不僅看到了中國人民在當時飽受國內外各種黑暗勢力的欺壓,而且也看到了人類進入物質文明階段后,人性墮落與意義流失日益加劇。叔本華與尼采對于人類命運悲觀失望的學說,清末社會的腐敗黑暗,加上個人身世的孤寒,使王國維對人生深感失望與痛苦。因而他的美學對人性思考更加深刻,他力圖將美學與藝術作為消解人生痛苦、超越人生污穢的精神家園,從而建成新的人生觀。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還特意將人生境界與詞學境界等同起來。這是王國維詞學與他人不同的重要標志,比如他的一段經常為后人所稱引的名言:“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他借用宋詞來形容這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在這里將古今成大事業與大學問者,與三種人生境界聯系起來,認為必須經過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也就是三種境界。值得注意的是,他在這里刻意突出,填詞決非技巧范疇所能奏效的,而是與做大事業與成就大學問一樣,是依賴整個心胸人格的升華而成就的。在王國維的詞學思想中,這種詞品出于人品的情緒是異常強烈的。王國維將傳統文化中老莊思想與西方叔本華、尼采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力圖建成具有中國特點的思想體系。由于當時的社會現實離他的理想太遙遠,王國維于1927年6月2日上午自沉于頤和園昆明湖,他的死也是踐行其人生境界的結果。

王國維之后,朱光潛與宗白華先生以其深湛的博通中西文化學養,緊扣20世紀以來中國文明所遇到的挑戰,作出了卓越的理論貢獻。馮友蘭先生則是稍后于他們在人生境界論上作出重要建樹的哲學家。其中宗白華先生五四時期對于人生觀的論述最有典型價值。宗白華在五四時期如同當時許多熱血青年一樣,傳承了中國古代士大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憂患意識,宗白華在五四前后最關心的是人生問題。人生問題是政治問題的核心,因為任何政治問題或者民族問題,如若不和人生問題相結合,那么這種政治可能就成為一種非人的異化政治,就像道德問題如果不和人生問題相互結合,就可能成為政治的附庸、名教的器物,最終會受到人們的唾棄。當然人生問題也受政治問題的影響,人在具體的歷史階段,總是受各種各樣政治因素的制約的。宗白華作為一名深愛哲學和藝術的詩人,他以一顆敏感的心,最直接感受到的是當時彌漫整個社會的低迷之人心、頹唐之民性,人們對人生失去希望和信心,這一點,我們現在從王國維在五四之后對于人生問題和社會所寫的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找到佐證。

宗白華當時也對人生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人生觀傳承了中國傳統的人生觀,也吸收了叔本華、尼采的思想。在《說人生觀》一文中,他系統地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觀,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基本的人生觀,宗白華就以悲天憫人之情懷,慨嘆人生問題之緊要:“世俗眾生,昏蒙愚暗,心為形役,識為情素,茫昧以生,朦朧以死,不審生之所從來,死之所自往,人生職任,究竟為何,斯亦已耳。明哲之士,智越常流,感生世之哀樂,驚宇宙之神奇,莫不憬然而覺,遽然而省,思窮宇宙之奧,探人生之源,求得一宇宙觀,以解萬象變化之因,立一人生觀,以定人生行為之的。”在我們今天看來,宗先生的這些話充滿著人生憂患,指出了人生觀是人類“以定人生行為之的”的需要。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是唐人慨嘆人生憂患的詩句。自古以來,每當政治動蕩、人生苦痛、文化失落之際,人生問題便被賦予了重新探討的意義,也因此而促成了當時思想文化的發展。宗白華將歷來的人生觀分成樂觀派、悲觀派以及超世入世派三派。宗白華早期思想深受叔本華和佛教的浸溉。他認為宇宙按其自律來說,無情無欲,自然運轉,本無所謂苦樂之悲喜,所謂悲喜云云,無非是因了人類的主觀情感與生活之欲而形成的感受,人們受這種生活意志的支配,遂不免陷入生活的煩惱之中,?!皹酚^之輩,視宇宙如天堂,人生皆樂境”,這種人生觀,膚淺得很。而“悲觀者,視人生為苦海,三界如火宅”,對一切都打不起精神,對生活缺乏樂趣和信心,這也是宗白華所不取的人生觀。毫無疑問,他推崇的是超世入世觀,唯其對人生之苦痛深有所契,憫然感之,“但憫彼眾生,猶陷泥淖,于是毅然奮起,慷慨救世”,這種人生觀是宗白華最為推崇的,也是他當時從事學術與思想研究的契機。他對這派的精神境界作了具體闡述:

超世入世派,實超然觀行為之正宗。超世而不入世者,非真能超然觀者也。真超然觀者,無可而無不可,無為而無不為,絕非遁世,趨于寂滅,亦非熱中,墮于激進,時時救眾生而以為未嘗救眾生,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進謀世界之福,而同時知罪福皆空,故能永久進行,不因功成而色喜,不為事敗而喪志,大勇猛,大無畏,其思想之高尚,精神之堅強,宗旨之正大,行為之穩健,實可為今后世界少年,永以為人生行為之標準者也。

宗白華認為不僅個人,而且人類文明的方向,也應造就這種精神人格。他在《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等文章中,著意弘揚的也是這種人格追求。宗白華將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與當時他所接觸的叔本華、尼采的人生觀有機地融合起來,提出了新國民人格與人生哲學,這也是當時許多思想者所追求的人格境界。魯迅一生不就是追求“魏晉文章,托尼思想”的人生境界嗎?朱光潛信仰的不也是這種超世入世派哲學嗎?宗白華在這里所揭示的理想人格,反映了五四時期人的覺醒,這種人生新的自覺,是中華民族文化在西方文化影響下,產生的新的轉機,魯迅和宗白華等一批新的文藝人物的出現,即是這種人生覺醒后的產物,也是那個“少年中國”年代興起的產物,與我們今天這個充滿著犬儒風氣的世態有如天壤之別。

宗白華對于當時中國人的人生觀的弊端是深有所感的。他指出當時由于近代以來中國文化精神的失落,社會風氣的萎靡不振,大部分中國人沉溺于世俗之中,造成國民精神的總體失落。他在《新人生觀問題的我見》一文中指出:“我看見現在社會上一般的平民,幾乎純粹是過的一種機械的,物質的,肉的生活,還不曾感覺到精神生活,理想生活,超現實生活……的需要。推其原因,大概是生活戰爭太困難,物質壓迫太繁重的原故?!弊诎兹A認為人們的精神生活狀態不可能脫離日常生活,由于生活的壓力太大,中國人又沒有固定的宗教意識的支配,其精神傳統是以世俗為主,因此,世俗化在一定時代非但不是思想解放的標志,而且成了壓制精神與思想的器物。宗白華一方面對于老百姓精神單調苦悶深為同情與理解,另一方面他沒有忘記自己作為一名知識分子的責任,沒有像今天一些所謂“知識分子”一樣,唯恐從世俗之列中掉隊,他當仁不讓地肩起啟蒙的道義。他強調:

長此以往,于中國文化運動上大有阻礙。因為一般平民既覺不到精神生活,理想生活的需要;那么,一切精神文化,如藝術,學術,文學都不能由切實的平民的“需要”上發生偉大的發展了。所以,我們現在的責任,是要替中國一般平民養成一種精神生活,理想生活的“需要”,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以外,還希求一種超現實的生活,在物質生活以上還希求一種精神生活。然后我們的文化運動才可以在這個平民的“需要”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前途。我們怎樣替他們造出這種需要呢?我以為,我們第一步的手續,就是替他們創造一個新的正確的人生觀。

宗白華認為,中國人的精神從根本上來說,是世俗化的,其原因是受孔孟與老莊的世俗哲學浸染太深,前者之弊使人易于一味流向現實而忽略形而上的終極關懷;后者之弊則使人悲觀失望,產生人生無常、及時行樂的想法。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消極因素的反映。為了塑造新的國民人格,建立新的人生觀,就必須注意批判與清理傳統人生觀的消極因素,引入新的人生觀。在這方面,宗白華認為西方文化中科學和藝術的人生觀是值得向國人引進的。這種文化觀反映了宗白華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超越的一面。他提出:“科學的方法是‘試驗的’、‘主動的’、‘創造的’、‘有組織的’、‘理想與事實連絡的’;這種科學家探求真理的方法與態度,若運用到人生生活上來,就成了一種有條理的、有意義的、活動的人生。”他認為科學的人生觀有助于人們樹立對生活意義的認識,從渾渾噩噩中走出來。

宗白華先生的這種人文情懷,是近代以來章太炎、梁啟超、魯迅、王國維、陳寅恪等著名文化人物那至為可貴的人文精神的共同體現,同時也是國學大師的心胸人格的表現。近現代以來的國學之所以關注人生境界的討論與重建,正是基于這種可貴的情操與理想。在他之后,20世紀30年代,發生過一場科學人生觀的論戰,論戰中的兩派有的重人文,有的重科學,其實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各有所偏,但客觀上反映了當時中國思想文化界對于人生何為的焦慮,以及對于科學與功利主義蠶食人文主義的憂患。后來的新儒家學說,重點關注的也是人生觀與道德思想的建設。這一問題在今天依然是那么嚴重。對于21世紀的中國人來說,這些人生觀的問題依然是那么沉重與困惑,依然需要我們關注與思考,并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加以思考與建設。

馮友蘭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寫成的《人生的境界》一文,最后一段話意味深長:“所以中國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國的哲學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隨著未來的科學進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條和迷信,必將讓位于科學;可是人的對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將由未來的哲學來滿足。未來的哲學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這方面,中國哲學可能有所貢獻。”中國古代哲學,是國學的核心理念所在,國學既是一種哲學思想,更是一種人文情懷,對于人生境界的永恒追尋,構成了國學的靈魂所在,也是國學薪火相傳的動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吐鲁番市| 徐闻县| 峨眉山市| 方城县| 城口县| 册亨县| 历史| 蛟河市| 宿松县| 霍邱县| 泰兴市| 双城市| 巴彦淖尔市| 镇远县| 花垣县| 绍兴县| 玉屏| 房山区| 屏山县| 商都县| 大城县| 陆河县| 华池县| 尉氏县| 兰西县| 吴桥县| 黄梅县| 旅游| 平顶山市| 利川市| 文山县| 聊城市| 灯塔市| 凤凰县| 上思县| 英吉沙县| 隆回县| 房产| 溆浦县| 日土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