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才應變第四

【題解】

三才,語出《周易·系辭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三字經》:“三才者,天地人。”前面三篇,分別對天、地、人加以論述,這一篇著重強調了一個“變”字。許洞指出,“故用兵之術,知變為大”,這確實是用兵的不刊之論。若將天、地、人分別觀之,只是三個孤立的因素,而敵我雙方天、地、人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則構成了復雜多變的戰爭圖景。戰爭的魅力正在這種變化之中,戰爭的奧妙也全在這種變化之中。《孫子兵法》說:“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虛實篇》)這段話形象而又深刻地道出了用兵作戰“變”的本質特征。

本篇的另一個重點是強調了人在戰爭中的主導地位。《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孫丑下》)這是將天、地、人放在同一個維度上比較。許洞的觀點更進一步。他認為:“人者,天地之心也,茍心不正,雖有其表,將焉用乎?”“正則可以率天地之用,草寇可為王矣。”他以人為天地之心,認為人可以統領天地之用。若人行事乖張,即使坐擁天時地利,也不會取勝;若人行事得當,即使不占天時地利,也不會失敗。總之,人是戰爭的主導因素,人事之變是戰爭最大的變量。這一表述將人的作用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易》曰:“見機而作,不俟終日〔1〕。”故用兵之術,知變為大。


【注釋】

〔1〕見機而作,不俟終日:語出《周易·系辭下》。原作:“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意為見到事情的征兆即刻行動,不等一天結束。幾,事物的跡象、征兆,先秦以后一般做“機”。俟,等到。

【譯文】

《周易》中說:“見到事情的征兆就立即行動,不要等到一天結束。”因此說,用兵之法,最重要的是懂得“變”。


軍雖氣銳時勝,而行列散潰,旌旗紊亂,金鼓不節〔1〕,擊之可也。或曰:“彼得天時,詎可破乎〔2〕?”許洞曰:“天之所祐,正也。怙天時而戾軍政〔3〕,與天違也。天人相違,不兇何俟?故兵利以順應順也。順而逆應之,必兇之兆也。”


【注釋】

〔1〕金鼓:古代軍隊中用以指揮的樂器。鳴金而止,擊鼓而進。金,一種金屬打擊樂器,一說是鉦,一說是鑼。

〔2〕詎(jù):豈,難道。

〔3〕怙:依仗,憑借。戾:乖張,違逆。

【譯文】

敵軍雖然士氣正銳,天時當勝,但是行列散亂,旌旗不整,金鼓不遵法度,我軍可以進攻。有人問道:“敵人得天時,難道會被打敗嗎?”許洞說:“上天保佑正向的一方,敵軍依仗天時卻軍政混亂,這是與天意相違。天人相違,怎么能不兇險呢?因此說,用兵利在以順應順。天時雖順,卻以悖逆的人事呼應,是必將遭遇兇險的兆頭。”


或曰:“軍乘天時,夸有地利〔1〕,將吏驕怠,謀畫不精〔2〕,軍陣散亂,如之何?”洞曰:“可擊也。”曰:“彼獲天地之利,如何擊之?”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茍心不正,雖有其表,將焉用乎?”


【注釋】

〔1〕夸:夸耀。

〔2〕謀畫:也做“謀劃”,意為謀略、打算。

【譯文】

有人問道:“敵軍既占天時,又得地利,但是將吏驕傲怠惰,謀略不精,營陣散亂,該怎樣對付它呢?”許洞說:“可以進攻。”又問:“敵人兼得天地之利,怎么能進攻呢?”許洞回答說:“人是天地之心,如果心不正,即使表面得天時地利,又有什么用呢?”


或曰:“軍違天時、逆地利,大將深謀沉毅,部伍清肅〔1〕,進退有節,如之何?”許洞曰:“未可擊也。”曰:“不獲天地之利,奚謂未可乎〔2〕?”曰:“正則可以率天地之用〔3〕,草寇可為王矣〔4〕。”


【注釋】

〔1〕清肅:清凈嚴肅。這里指軍容嚴整。

〔2〕奚:為什么。

〔3〕正:依上文之意,此處之“正”當指“心正”。許洞以人為天地之心,上段講“心不正”,此段講“心正”。

〔4〕草寇:出沒于山林草莽的盜匪。

【譯文】

有人問道:“如果敵軍違背天時,地勢又不利,但大將深謀遠慮、沉著堅毅,部隊軍容嚴整,進退均有法度,這樣的軍隊要怎么對付它呢?”許洞回答說:“不能攻擊它。”又問:“敵人不得天地之利,為什么不能攻擊它呢?”許洞說:“人的行為正,就能統領天時地利,即使是草莽英雄,也能成就王業。”


或曰:“彼如是也,我之動將如之何〔1〕?”許洞曰:“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然后攻之,必克敵也。”曰:“先后如之何?”曰:“利為‘主’。”“何謂‘主’?”曰:“動為‘客’〔2〕,靜為‘主’〔3〕。觀敵之動何如,乃應之。先勝而后舉〔4〕,神明之道也。”


【注釋】

〔1〕如之何:底本作“之如何”,據《四庫全書》本改。

〔2〕客:一說,戰爭中防守的一方。如《老子·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一說,戰爭中入侵的一方。如《公羊傳·莊公二十八年》:“伐者為客。”此處所用為第二種含義,指先采取行動的一方。

〔3〕主:一說,戰爭中進攻的一方。一說,戰爭中本土作戰的一方。此處指后采取行動的一方。

〔4〕先勝:在交戰之前已經取得勝利。意思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握有勝算。

【譯文】

有人問道:“敵軍像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行動呢?”許洞回答說:“首先做好人事,其次利用地利,再次順應天時,然后發起進攻,一定能獲勝。”又問:“是先敵行動好呢?還是后敵行動好呢?”許洞回答說:“利于為‘主’。”“那么,什么叫為‘主’呢?”許洞回答說:“先動為‘客’,靜守為‘主’。要觀察敵人如何動作,然后應對。在交戰前已有勝算,然后再行動,這就是用兵如神的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龙江省| 金乡县| 香港 | 揭东县| 玛纳斯县| 曲靖市| 西贡区| 临城县| 涞水县| 灌南县| 荔浦县| 哈密市| 元朗区| 宽城| 恩施市| 湘阴县| 仪陇县| 镇远县| 佛坪县| 凉山| 车险| 沙雅县| 井研县| 兴宁市| 长宁县| 武城县| 监利县| 永泰县| 乌鲁木齐县| 梨树县| 山阳县| 上犹县| 泽州县| 乡城县| 双辽市| 沂源县| 旺苍县| 囊谦县| 松原市| 宿松县|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