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才隨用第五

【題解】

本篇核心思想在于“預”“備”。戰爭中會遇到各種紛繁復雜、變動不居的情況,應該如何應對呢?許洞列舉了“天之吉兇”“地之險易”“人之勇怯”等種種情況,同時指出,應對方法是“順天、地、人預備之道”。所謂“預備之道”,就是用兵之法中的“常法”。

“常法”和“變法”是兵法的兩端。“常”是基本的作戰指導原則,古代兵書講得最多的就是用兵常法,諸如相敵之法,行軍之法,不同地形的處軍、作戰之法,建軍治軍之法,糧食輜重的饋運之法,等等。“變法”則是對各種“常法”的靈活應用,根據戰場形勢隨機應變。因其變化無常,很難被一一列舉,也就是《孫子兵法》所說的“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計篇》)。

用兵之法,是“常法”重要,還是“變法”重要呢?這恐怕是永遠爭論不清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常法”是“變法”的基礎,也是“應變”的手段。因為常法相對確定、有章可循,所以也能夠通過平時訓練和事先的預置來實現。這也正是許洞所講“預”“備”的意義所在。許洞說:“善用兵者,防亂于未亂,備急于未急。”預先考慮到戰場可能發生的情況,以各種常法從容應對,方能立于不敗之地,這也正是孫子所說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孫子兵法·形篇》)。


天著吉兇〔1〕,以陰陽辨也;地布險易,以山川章也〔2〕;人包勇怯,以戰陣見也〔3〕。茍欲陰陽之順、險易之利、勇怯之用,在于閑暇可得而擇也。


【注釋】

〔1〕著:顯露,顯現。

〔2〕章:彰顯,表明。

〔3〕見(xiàn):表現,出現。

【譯文】

天道吉兇,是通過陰陽來辨識的;地之險易,是通過山川來表現的;人之勇怯,是通過戰陣來呈現的。若想得天候之順、險易之利、勇怯之用,關鍵在于能在閑暇時預先選擇。


當彼我相逢,各出不意,忽然交合〔1〕,曷能擇所利而用哉〔2〕?或曰:“兩師不期逼于險地,天地震晦〔3〕,雨雪交積,山川不辨,當此之際,何以御之?”許洞曰:“大將止眾堅陣,嚴肅號令,雖敵來攻,勿與交戰。俟天變少罷,觀弱強之勢,而后進退之。”曰:“我既安矣,彼自驚撓〔4〕,則如之何?”曰:“以精兵乘之〔5〕。”又曰:“倉卒之際〔6〕,大將以何術即能堅行陣、嚴號令,使士卒不自驚亂?”許洞曰:“善用兵者,有動必備。預擇輕勇者二十四人,八方各三騎,相去一里,晝以旗,夜以鼓。第一騎見賊晝舉旗,第二騎亦如之,第三騎馳告。夜用鼓,如晝法。煙霧蓊塞〔7〕,風雷震驚,旗之不見,鼓之不聞,亟馳告〔8〕。斯謂八卦探騎者也。是以值賊而能備焉〔9〕。茍天地有變,則引輕兵突之〔10〕。大陣不可妄動,觀彼動靜而后舉焉,故我常用其整也〔11〕。此皆隨天之變也。”


【注釋】

〔1〕交合:當為“交和”,兩軍對壘。

〔2〕曷(hé):怎么。

〔3〕震:電閃雷鳴。晦:昏暗。

〔4〕驚撓:驚擾。

〔5〕精:底本作“積”,據《四庫全書》本改。

〔6〕倉卒:倉猝。卒,同“猝”,突然。

〔7〕煙霧蓊(wěng)塞:煙霧濃重。蓊,濃密。塞,充滿。

〔8〕亟(jí):緊急,急忙。

〔9〕值:面對,遇到。

〔10〕輕兵:裝備輕便的部隊,以行動迅捷見長。

〔11〕整:軍容嚴整。

【譯文】

當敵我雙方意外相遇,忽然對壘,如何選擇和運用有利條件呢?有人問道:“兩軍不期而遇,逼近險地,天昏地震,雨雪交加,山川莫辨,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處理呢?”許洞回答說:“大將需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堅固陣腳,嚴肅號令,即使敵人來攻,也不要與之交戰。等到天候稍有好轉,觀察敵我強弱之勢,然后再決定進攻還是撤退。”又問:“我軍安定,敵軍驚擾,該怎么辦?”許洞回答說:“以精兵乘機進攻。”又問:“倉猝之際,大將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堅固行陣、嚴肅號令,使士兵不驚亂呢?”許洞回答說:“善于用兵的人,一定會在行動前預有準備。事先選擇二十四名輕捷勇敢的騎兵,八方各三騎,每騎相距一里,白天用旌旗、晚上用鼓傳遞信號。白天的時候,第一個騎兵見到敵人就舉旗,第二個騎兵也是如此,第三個騎兵馳回報告。夜間使用鼓,方法和白天用旗一樣。如果出現煙霧濃重、風雷震動、看不見旌旗、聽不見鼓聲等情況,應該緊急報告。這就是所說的‘八卦探騎’。因此,當遇到敵人的時候,就能預有準備了。如果天地形勢有變,就率領輕兵突擊。大軍陣形不可妄動,要先觀察敵人的動靜再行動,這樣就能經常保持軍容嚴整。以上這些都是根據天候變化采取的措施。”


或曰:“與敵卒然相遇〔1〕,或平原廣澤,或山谷深峭,或坡嶝穹隆〔2〕,或坳污沮洳〔3〕,或草木蒙密,俱是危地,當其用之如何?”許洞曰:“回渠迂澗,可以沖車突馳也〔4〕;深峽隘口,可以少擊眾也;長林豐草,可以為伏也;原野漫衍〔5〕,可以騎兵相屬也〔6〕;草木隱障〔7〕,可以步士接戰;長郊往來,可進可退,可以長戟當敵;逾水跨遠,高下相乘,不可得親近,可以弓弩當敵〔8〕;崖壁相隱,狹徑斗回,可以劍楯當敵〔9〕;葦蕭蘆荻,枝葉朦朧,可以戈梃當敵〔10〕。此皆隨地之性也。”


【注釋】

〔1〕卒:同“猝”,突然。

〔2〕嶝(dèng):山上可以攀登的小道。穹隆:中間高四周低的拱形。

〔3〕坳污:低凹之地。沮洳(rù):腐爛植物埋在地下而形成的泥沼。

〔4〕沖車:古代攻城用的戰車,此指沖擊力較強的戰車。

〔5〕漫衍:連綿不絕。

〔6〕屬(zhǔ):連接。

〔7〕隱障:遮蔽,阻擋。

〔8〕弓:底本作“長”,據《四庫全書》本改。

〔9〕楯:同“盾”,盾牌。

〔10〕戈:古代兵器,橫刃,以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梃(tǐng):棍棒。

【譯文】

有人問道:“突然遭遇敵人,或者是平原廣澤,或者是山谷險峻,或者是山坡高崗,或者是泥洼沼澤,或者是草木茂密,總之都是危地,該如何利用這些地形呢?”許洞回答說:“溝澗迂曲,可用沖車突進;深峽隘口,可以少擊眾;林木茂盛,可設置伏兵;原野無垠,可用騎兵部隊連接;草木遮蔽,可用步兵對敵;郊野廣闊,便于往來,可進可退,可用長戟對敵;距離遙遠,中隔江河,地勢高低錯落,無法接近,可用弓弩對敵;崖壁陡峭,狹路曲折,可用劍盾對敵;蘆葦茫茫,枝葉障目,可用戈梃對敵。這都是針對不同地形的不同舉措。”


或曰:“寨柵之間,三軍已憩,寇敵乘間沖突攻擊,當此之時,如之何?”許洞曰:“使勇者據其前,怯者匿其后。忽遽之時〔1〕,怯者強驅而前進焉,必挫鋒折銳,不若隱之也。”曰:“當此之時,何暇別勇怯之用乎?”曰:“不然。善用兵者,防亂于未亂,備急于未急。結營既定,預擇強勇者衛外,怯弱者附之,所以慮晦夜之急也〔2〕。此皆隨人之性也。”


【注釋】

〔1〕忽遽(jù):倉猝之間。遽,倉猝。

〔2〕晦夜之急:夜晚之急,意為夜晚遭遇突襲。晦夜,夜晚。

【譯文】

有人問道:“營寨之間,大軍已經休息,敵人乘機突襲,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許洞回答說:“讓勇敢者擋在前面,怯弱者藏在后面。在突發情況下,如果強行驅使怯弱的人前進,一定會遭遇挫折,不如先把他們隱藏起來。”又問:“在這種時候,哪有時間區別誰勇敢誰怯弱呢?”許洞回答說:“不對。善于用兵的人,防亂于未亂,備急于未急。結營以后,預先選擇強勇者在外護衛,怯弱者依附在內,目的就是防備夜晚的突發情況。這些都是根據人的不同特點而做的安排。”


如是,順天、地、人預備之道者也。故《易》之卦以“豫者〔1〕,預也”,取預備之象為難之用也。故曰:“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2〕。”用兵者可不審于此乎?


【注釋】

〔1〕豫:《周易》六十四卦中卦名之一。

〔2〕“重(chóng)門擊柝(tuò)”三句:語出《周易·系辭下》,意為設置重重門戶,并派人打更巡夜,以防備盜賊,這是取用《豫》卦的卦義。柝,古代巡夜報更用的木梆。暴客,盜賊。

【譯文】

像上面這些做法,就是順應天、地、人的預備之道。因此,《周易》的《豫》卦以“預”來解釋“豫”,取義以預備之象應對危難。所以說:“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用兵的人怎么能不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坪| 庆云县| 兰溪市| 太湖县| 婺源县| 安福县| 益阳市| 沐川县| 德阳市| 自治县| 若尔盖县| 新平| 南雄市| 新密市| 桦川县| 白水县| 龙南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上饶市| 涡阳县| 多伦县| 施甸县| 铁力市| 锦屏县| 瑞金市| 沙坪坝区| 靖宇县| 县级市| 于田县| 临邑县| 岳池县| 屯门区| 黎城县| 新密市| 盐山县| 林甸县| 白山市| 新巴尔虎左旗| 兴宁市| 那坡县| 青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