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型思維訓練
- (美)安妮·布洛克 希瑟·亨得利
- 755字
- 2019-01-03 12:22:44
成長型思維適合我們的學校嗎?
對于美國學校系統存在的種種問題,采用成長型思維能夠“包治百病”嗎?當然不能。比如,我們知道成績差異的存在與貧窮和種族密切相關——要想解決這種體制問題,不能僅僅靠告訴學生,要更加努力學習、要百折不撓。我們不建議老師和學校在對待成功道路上存在的差異與障礙時,僅使用成長型思維,而排除其他的解決方案。正如德韋克在《教育周刊》(Education Week)中所說:“成長型思維旨在幫助縮小成績差異,而非隱藏差異。它是要告知學生當前的真實成績,然后共同就此做些什么,進而幫助學生變得更加聰明。”
我們的立場是:成長型思維應與健全的課程和強大的教育學配合使用,而非去替代它。雖然孩子們在功課中付出努力,并相信自己能夠取得成功非常重要,但我們作為老師,也要提供一些吸引人的、有價值的、切實可行的、有意義的學習經驗,以便讓成長型思維能夠真正實現不同的學習效果。成長型思維是一種思維方法,它允許個體將害怕失敗或害怕看上去愚蠢放在一邊,而專注于學習——這是無論來自任何背景的學生都要全力面對的問題。
你能想象得到對于相信自己才智有限的學生,他們在學校會感到多大的局限性嗎?他們一遇到困難,就仿佛有一面大紅旗告訴他們最好還是放棄。教導學生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力量,意味著去除他們扣在自己頭上的才智有限的假象,打開他們此前由于對自己的才智、天資與技能的扭曲設定而認為自己不可能達到的所有可能性。當然,只有你自己能控制自己的思維模式。在面對挑戰時,讓成長型思維壓制固定型思維所產生的區別通常是內心獨白的不同。你也許不能親自改變走廊中老師的固定型思維,或是改變堅持自己不是“數學人才”的學生的固定型思維,或是改變由于他們自己的負面經驗而懷疑教育的家長的固定型思維,但你可以以一種啟發他人看到自身成功潛質的方式,去教導、塑造并訓練成長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