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體育文化的界定、結構與功能

一、體育文化的界定

關于到底什么是體育文化,當前中國學界給出明確界定的不多。馮勝剛認為“所謂體育文化,就是人類在所有的體育現象及促進體育發展的活動中,在價值觀念、精神狀態、情感傾向等層面,在理論認識、方法手段、技能技術等層面表現出來的思維方式,與在有意識的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的總和”。這個界定略顯繁復,給人語焉不詳的感覺。

德國學者G.A.菲特在1818年出版的《體育史》中提到physical culture,他指出該詞是指斯拉夫民族的沐浴和按摩等保健養生活動。《韋氏國際大辭典》也稱身體文化為“有關身體系統的保養”。有的解釋更為寬泛,認為身體文化是用科學和美的規律、生命的規律來解釋的文化表現體;還有的認為身體文化是包含從身體涂油劑、顏料、營養攝取直到身體訓練的運動器械在內的各種文化現象的總體。

20世紀,對身體文化這一概念的解釋和使用更為多樣化。現代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認為,體育文化是旨在促進健康和增強體力的身體運動體系,是與自然的運動形式相對應的人為的體育形式;也有人認為身體運動不僅要用科學來解釋,它還顯示出生命的旋律和美,是文化的表現體;還有人的解釋更為寬泛,認為身體文化是包括從身體涂油劑、顏料,營養攝取、入浴設施直至身體訓練的運動器械在內的各種文化現象的總體。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和東歐各國把“身體文化”作為關于體育的最廣義的概念來使用,認為它是整個文化的組成部分。凱里舍夫在《蘇聯體育教育理論》中,對身體文化的定義是:“改善蘇聯人民健康、全面發展其體能、提高運動技巧以及創造體育教育專有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等方面獲得的成就的總合。”

1974年,國際體育名詞術語委員會出版的《體育運動詞匯》指出,體育文化是“廣義文化的組成部分,它綜合各種利用身體鍛煉來提高人的生物學和精神潛力的范疇、規律、制度和物質設施”。

易劍東在《體育文化學》中對體育文化的表述:“體育文化是指作為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為目的的身體運動及其相關文化體。”

楊文軒在《體育原理》中認為“體育文化是在增進健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過程中創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財富,包括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組織及其規范體育活動的各種思想、制度、倫理道德、審美觀念,還包含為達成體育目標的各種改革措施以及相應的成果”。

盧元鎮教授認為:“體育文化是關于人類體育運動的物質、制度、精神文化的總和。”它大體包括體育認識、體育情感、體育價值、體育理想、體育道德、體育制度和體育物質條件等。體育之所以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主要是因為:第一,體育運動是人類為生存和發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社會活動,是與自然和天然相對的人造物,是后天獲得和形成的,具有非遺傳的特性;第二,體育運動具備文化的各種特性;第三,體育運動不僅具有外在的、為適應生存環境創設的身體活動形式和設施、器材等物態體系,而且具有內在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行為規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等。

綜上所述,體育文化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概念。體育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分支,文化是體育文化的上位概念。體育文化是人類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關于人類體育運動的物質、制度、精神、行為文化的總和,是社會文化的亞文化。體育文化包括了人們的體育認知、體育情感、體育價值、體育道德、體育制度、體育文化產業、體育物質條件等,其核心包含體育觀念、意識、思想、價值等精神文化。從文化學和社會學的角度看,體育文化建設比單純地開展體育運動更為重要和迫切,更能促進人的全面、自由、和諧發展并實現著個體人格與社會人格的和諧統一。

也就是說體育文化是以強身健體、愉悅身心、振奮精神、尋求積極生活方式等為主旨的體育運動及其所創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尤其是對人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的影響。

二、體育文化的結構

體育文化的結構是體育文化系統在發展過程中保持整體性并具有巨大功能的內在根據,它同時也決定著體育文化的特征。

筆者認為體育文化并非是許多東西的簡單堆積,而是一個有系統、有組織的復合體。其各個組成部分互相影響、密切聯系,形成一個耗散結構和開放的系統。它由四個層面構成:第一層是體育物質層,是體育文化的基礎,是滿足體育文化的主體,是進行體育實踐活動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體育設施、器材、體育雕塑、體育服裝和各種體育形態等。第二層是體育制度層,指對大學體育起規范作用各種學校體育法規和條例,國家和學校制定有關大學體育發展的相關規章制度,及各項體育運動的裁判規則等,它們對在一定范圍內對體育文化的主體的體育行為,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此外,還包括體育部門、體育協會、運動隊、體育俱樂部等各種體育組織和組織規則。體育文化的制度層是關鍵,對其他三層起紐帶作用,它是體育文化系統中最具有權威的因素,并規定著體育文化整體的性質。第三層是體育行為層,指體育文化主體在體育實踐活動中以約定俗成的方式構成的體育行為規范、體育行為表現方式和內容,主要以體育習慣來體現。第四層是體育精神層,起主導作用,主要包括體育思維方式、體育審美情趣和體育價值觀念。其中體育價值觀念是體育文化的核心,它決定著體育文化的發展目標。一般來說,體育文化主體的體育行為除受來自外界的種種有形的物質的、他律的、帶有強制性的制約外,還受來自種種無形的、非物質的、自律的和不帶任何強制的內在良知的制約和社會的、教育的、政治的、文化的各類形形色色的現象和觀念的影響。

在體育文化結構中,體育精神文化蘊含著文化主體的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價值成分、理想成分,其中體育精神又是體育文化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決定著體育文化的行為表現效果,決定著體育文化傳統的形成和文化走向,體現著文化主體的主觀愿望和文化品位。

三、體育文化的功能

體育文化是一個大系統,包括眾多的子系統,其中的每個文化因子都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是它的諸要素與外部環境相互聯系中表現出來的作用和能力。體育文化功能的發揮,也是體育文化的主體——人展示自己主體性的過程。

(一)健身功能

體育文化健身功能的主要表現是提升了人類生命質量。李力研認為:“體育的本質就是人的自然化。”自然屬性是認識體育與人之間關系的基點,特別是隨著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體育在保持和發展人的自然屬性、避免自身“異化”的加重和從恐怖的“文明病”中解脫出來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正是在這一點上才體現出源于身體運動的體育文化所特有的存在價值。可以說現代生活方式給人類帶來眾多便捷與舒適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了隱患。防止“文明病”的辦法有很多,包括飲食、醫療、環境等方面的,而適宜的體育運動是最積極、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體育文化有著深厚的生理學基礎,對人類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機能與形態的改善與提高、對身體免疫能力的增強、對健美形體的塑造均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應當看到,通過體育運動來調節人們的精神,增強人們的體質,豐富人們的社會生活,已經不僅僅是個體的需要,也是整個社會的需要,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需要,也是保證人體健康和人類正常生命活動的需要。

(二)教育功能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教師教其各項運動,還有觀看表演比賽、投身競技、娛樂等,這一切正是體育文化起到的作用。體育文化自始至終潛移默化地培養著人的體質和性格,促使人們形成健康的現代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些體育與生俱來的特點,使它成為現代人能夠不斷完善自我的手段和方法。

現代體育文化的教育性已不僅是促進生長發育、增強體質、掌握運動技能,而且需要培養終身從事體育的興趣和習慣,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通過體育比賽,能培養人們的頑強意志、競爭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能極大地提高人們的責任心、使命感和愛國情,并能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凝聚功能

體育文化的聚合、凝結作用力量巨大。一方面,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修養和不同政見者可能會因為同一場體育活動聚合到一起。倫敦奧運會的參賽團體達到205個國家和地區,創造了有史以來奧運會舉辦中參賽國最多的紀錄。體育文化這種超越思維方式、思想觀點、價值理念的凝聚功能是其他具體文化難以具備的;另一方面,體育文化作為民族團結旗幟的歷史現象屢見不鮮,從反抗侵略的奧運抵制,到顯示富強的競技爭光,再到中國申奧時的團結一致,體育文化的凝聚作用顯而易見。現今從國家團體到企業公司都非常重視體育文化所蘊含的凝聚功能,體育文化作為一種團隊文化,在凝聚人心、抵消矛盾沖突方面具有獨特作用,人們在參與、觀看體育比賽時,內心潛在的集體榮譽感、團隊歸屬感得到很好的顯現,從而使具有同一地緣、血緣、族緣的人們凝聚在一起。

(四)競爭功能

現代社會是一個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社會。社會需要發展,國家需要富強,民族需要強盛,個人需要進步,無一不與競爭發生聯系。競爭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面對競爭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它迫使人們迅速改變一切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觀念習俗和行為,在競爭中不斷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這種競爭精神和超越意識,不僅是我國改革開放加快經濟建設所需要的,也是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

(五)交流功能

在歷史的長河中,體育文化始終充當著重要的交流手段和交往的內容。一場聲勢浩大的體育盛會,能夠承載政治、經濟、思想、科技、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實現人類文化的全面交流。體育作為超越語言類層面的符號系統,可以突破語言差異、文化隔閡等障礙而達成跨文化交際。體育運動中所表現的健、力、美,以及頑強拼搏、團結協作、不斷超越的精神可以引起人們的共識與共鳴,從而達到心與心的交流。尤其是現今奧林匹克運動在全球范圍的普及與推廣,借助于體育文化的平臺人們能夠達到多層面、多向度的交流。另外體育文化對于政治交往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就像我國的“乒乓外交”。

(六)休閑娛樂功能

體育作為人類積極維護健康的手段,是人類文化的積淀和理想的追求,是人類身體和精神的樂園。體育是一種活動性的身體文化,給人帶來歡樂,放松身心,陶冶情操。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工作時間的縮短,節假日的增多,人們積極參與休閑娛樂活動,獲得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愉悅。集游戲性、藝術性和娛樂性于一體,顯示出它休閑娛樂功能。體育與休閑娛樂相結合,才能成為健康生活的重要內容。

(七)心理調節功能

體育運動不是簡單的強體操練,不是純生物的身體改造過程。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在《時代的精神狀況》中指出:“在體育運動中,我們仍發現和感覺到某種畢竟是偉大的東西彌漫于這個事業上。體育運動不僅是游戲,也同樣是心靈的創造,是一種升華,是一種精神上的恢復。”體育文化對人類健康心理的塑造具有積極作用。在參與體育運動過程中,個體的不良情緒得到有效的宣泄,生活中、工作中產生的各種壓力、緊張、抑郁、焦慮等對身心有害的情緒,在個體參與激烈競爭的比賽中、在旋律優美的健身舞蹈中、在輕松愉快的閑暇漫步中都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的放松,是積極奮進的力量,是堅強有力的意志品質。體育運動包羅萬象,有各種各樣富有特色的運動形式,因此對人們心理的觸動是不同的,產生的情緒、情感體驗也是有差異的。西方競技性的運動項目使人產生了不斷超越、不斷奮進、積極進取、勇于探索與拼搏的競爭性心理,也使得個體在強烈身心體驗的同時排解了負性情緒,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的運動格言形象地闡釋了西方體育文化對個體心理的影響。東方體育文化則更多地反映出追求修身養性、自然和諧的傾向。在參與某些活動中,通過呼吸的調解,個體進入冥想、忘我的自然境界,追求的是身體在自然狀態下的超越,對于緩解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具有積極的功效。

(八)存儲、傳遞的功能

體育設施、場地、器材、運動服裝等物質層面的文化,以其本身自然物質形態記載著不同歷史時期的體育文化,折射出時代發展的痕跡,映射出時代變遷的軌跡。從體育器械的變化可以明顯看出時代發展的痕跡。史前體育文化具有原始性的特點,表現在還沒有完成與勞動過程的最后分離,許多體育用品如弓箭、標槍、船等直接就是勞動工具,許多技能如跑、跳、投擲、攀爬、游泳、劃船等直接就是生產和軍事技能。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專門性的軍事體育訓練工具和體育娛樂舞蹈等出現。

體育的傳媒是現代人獲取體育文化信息最直接的來源,推動著體育文化的廣泛傳播。沒有現今的體育文化書籍,我們就不會知道體育的歷史;沒有體育賽事的轉播、體育報紙和期刊的出版,我們就不會知道體育發展的動態。據國際奧委會統計,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通過閱讀報刊了解奧運會及各種單項比賽的賽事。中國圖書分類法中指出,體育類的圖書包括體育理論圖書和與世界體育事業的相關圖書。體育理論圖書又包括體育教育、體育訓練、體育倫理、體育美學、體育生化基礎科學等;體育事業圖書包括體育制度、體育方針、體育組織、體育運動技術總論等。可以說,種類繁多的體育文化圖書、直觀清晰的體育影像材料作為體育信息的載體,有效地促進了體育文化知識的傳播。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一些原則、競賽制度和規章,就是在對古代奧運會相關的規則制度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國的奧運爭光計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等都是體育文化制度隨時代演變的創新成果。體育的理念延續并規范著人類的價值意識,快樂體育、終身體育、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體育理念,是人類對體育文化價值認識不斷加深的結果,是時代賦予體育文化的新內涵。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鞍山市| 奉新县| 长兴县| 东莞市| 长宁县| 祥云县| 延长县| 东源县| 屏南县| 同江市| 鹰潭市| 宁安市| 桐庐县| 繁峙县| 龙山县| 肥城市| 时尚| 万山特区| 宝鸡市| 上饶县| 石景山区| 南丹县| 元氏县| 芦溪县| 荣昌县| 峨边| 彭山县| 石柱| 江津市| 水城县| 娄烦县| 孝感市| 柞水县| 淳安县| 邵阳市| 云安县| 桑日县| 如东县| 穆棱市|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