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誰殺了伯奢全家
- 絕版王朝 盜版君臣·曹操卷
- 婧婷
- 2404字
- 2018-11-05 15:37:18
關于曹操殺呂伯奢全家一事,《三國志·武帝紀》正文中沒有任何記載,裴松之倒為后人留下了三個注引的史料。但是,盡管如此,依然不能判定曹操就是殺害呂伯奢的真正兇手。
我們且不說曹操是否殺了呂伯奢全家,先看看這三種記載。
王沈《魏書》曰:“太祖以卓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劉義慶《世說新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到了羅貫中這里,他添枝加葉,把曹操的形象涂抹得脫離了原型。《三國演義》中確實有太多的主觀色彩,羅貫中和毛宗崗父子似乎對曹操有很大的偏見。但是,作為歷史小說,一部三國的確是成就了不少人。可在這些被成就的背后,卻委屈了曹操這個真實的歷史人物。
別的都暫且不說,僅僅呂伯奢一家被殺這件事,就可以稱得上一樁典型的“冤案”。
按照“演義”中的敘述,呂伯奢是曹父的結義兄弟。想想當年劉關張桃園結義后是如何同生共死的。很明顯,作者設計這樣的人物關系是別有用心的。
再接著看,當作者讓曹操一路失魂落魄地逃到呂伯奢家后,呂伯奢說家中無酒要出去買酒。買就買吧,既然故人來了,買酒也在常理之中。
但是,這個呂伯奢,卻去了很久不見回。后來,曹操和陳宮聽到磨刀聲,便懷疑人家要加害自己,接著又聽到有人問:“縛而殺之何如?”
曹操一聽怒了,與陳宮沖出去將人殺了,一家盡屠。一聲“縛而殺之”,更讓他深信不疑。于是不問青紅皂白,“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人”。一直殺到廚房里,直到發現被捆著等待挨刀的大肥豬,陳宮才說“殺錯好人了”,接著二人就逃出去了。
這還不夠,接下來作者又描寫道,曹操與陳宮急忙出莊,正好在路上遇見買酒歸來的呂伯奢。此時的曹操并沒有半點的后悔之意,為了達到防止被人追殺的目的,竟對自己父親的結義金蘭舉起了帶血的屠刀……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曹操說出這話不久,陳宮離曹操而去。至此,曹操終于完成了對呂伯奢一家的滅門之戮。
一部鴻篇巨制《三國演義》,洋洋灑灑上百萬字,可曹操殺呂家的情節區區只有幾百字,卻已經讓曹操的形象躍然紙上。在演義的收尾部分,作者還來一段曹操家人被人殘殺的文字,畫龍點睛地以昭示“天理循環報不差”。雖然演義被認為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可是,這一“情節”里的“演義”,卻疑點百出。那么,在這些細節描寫里,具體都有哪些疑點呢?
第一,一家之主呂伯奢自己親自去買酒。既然故人曹操來了,找個家人去就行了啊,你一家之主不在家陪客人,用得著親自去買酒嗎?再說,曹操現在可是驚弓之鳥。你作為主人,應該留下來作陪、安慰他那顆惶惶不安的心才是。
莫非……莫非……這呂伯奢是想以此為借口出門報信?當然,讀者也不愿意相信,呂伯奢是想以買酒為名出門報信。
第二,家中就來了曹操一個客人,加上陳宮才兩個人,呂伯奢用得著去殺一頭大肥豬嗎?殺幾只雞還不夠嗎?曹操可是通緝犯啊,也許躲一晚上就走了。從沒奢望有酒肉,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曹操的呂伯伯家里莫非是開了個養豬場?殺一頭豬像殺一只雞一樣簡單?曹操再是故人也不至于來一次殺一頭豬啊?呂伯奢家究竟養了多少頭豬呢?
第三,殺豬從來都是縛而殺之,難道還會有毒而殺之之說?或者不捆綁直接動刀子?為什么還要問一句——“縛而殺之何如”呢?這實在讓人想不通。
第四,當曹操聽到“縛而殺之何如”時,也沒聽到有人回答,就和陳宮沖出去砍人了,一直殺到廚房見待殺的大肥豬。這一過程,實在有點太科幻了。既然曹操這邊殺著呂家的人,難道呂伯奢的其他家人還有心在廚房里綁豬并殺了招待曹操嗎?
第五,再退一步說,曹操連“縛而殺之何如”這話都聽到了,綁豬時這么大的動靜,豬的叫聲應該更大,他們難道都沒有聽到?呂伯奢家的豬是什么豬,竟然那么乖?
看完上述《三國演義》中關于對這一事件的描寫,讓人感覺到作者與孫盛《雜記》中的描寫最為接近,所站的觀點和立場也都一樣。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在其他正史中均不見記載。因此,很可能是有人或者說是孫盛本人杜撰的。
再說《世說新語》,這本是一部筆記小說,與干寶的《搜神記》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一個類別的。看過這兩部書或這類著作的人都知道,這里的虛構成分比《三國演義》還要勝三分。
雖然有時候我們不能否認,正史比野史更真實,小說比現實更真實,但這只是非常時期與非常情況下的非常事件。那么,這個時期,這種情況,這個事件,我們不知道是否應屬“非常”,但如果拿這個去考證歷史,恐怕只能到鬼和神那里去查證了。
至于王沈《魏書》中的記載,就算是真實的事,呂伯奢兒子和賓客的死亡也不是曹操的責任。呂伯奢的兒子是何人?曹操又是何人?呂家兒子敢去劫持曹操嗎?
更何況呂伯奢的兒子怎么也應該知道,曹操是父親的故人啊。他怎么會與他家的賓客們共同劫持曹操呢?曹操都到了這個時候了,你作為故人還乘人之危而劫殺他,這也太不夠意思了吧。
那么,當我們看到這里的時候,呂伯奢一家究竟是否被曹操所殺,這也基本上是云開霧散了。對于史籍和小說(筆記小說和歷史小說)中的記載,那就需要讀者自己去思辨了。要想了解事實的真相,還有兩種“國際玩笑般”的方法——第一,掘開呂伯奢的墓問問;第二,掘開曹操的墓問問。
不過,曹操的墓已經被考古專家們掘開了,直接問就是了。但就是不知道地下的魏武帝是否會接受我們地上人的采訪。
曹操是否殺了呂伯奢一家,這個問題在正史、野史和演義中都存在很大爭議,讀者只有像猜謎一樣地去獨自琢磨了。對于后人來說,這永遠都是一個沒有謎底的謎。
在這個故事里,戲里和戲外的曹操,給后人留下的都是一個模糊的背影,就連被殺的呂伯奢一家也是帶有問號的。大問號與小問號交織在一起,別說我們讀者,就連史學家恐怕也是撲朔迷離。
誰“殺”了呂伯奢全家?親愛的讀者朋友,您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