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權力精英
- (美)C.賴特·米爾斯
- 1446字
- 2019-01-03 11:49:13
4
占據統領職位的精英或許可以被看作是權力、財富和名望的擁有者;或許也可以被看作資本主義社會上流階層的成員。從心理和道德的標準來說,他們或許也可能被界定為某些種類的選擇個體。照此界定,很簡單,精英是一群氣質和能量出眾的人。
譬如,人文學者眼中的精英不是出自一個社會層級或類別,而是試圖超越自身的松散個體,他們更有雄心,更有效率,出類拔萃。他們無論貴賤、地位高低、為人稱道或鄙視,都無關緊要;他們之所以是精英,是因為他們就是這樣的人。按照這一概念,其他人都是普通大眾,懈怠散漫,碌碌無為。3
這一缺少社會定位的概念,是一些具有保守情結的美國作家最近著力打造的。不過,大多數關于精英的道德和心理的概念要簡單得多,這些概念沒有把精英看作是個體,而是視為一個整體的社會階層。實際上,這些觀點總是出現在某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占有更多東西的社會。有優勢的人相信他們只是碰巧成為有優勢的人。他們很容易就認為自己天生值得擁有他們占有的一切;他們認為自己“天生”就是精英;實際上,他們把自己的擁有和特權看作是精英自身身份的自然延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精英就是由具有更出色品質的男男女女組成,是擁有特權的統治階層;不管這種觀念是精英自創的,還是他人臆造的,的確有一定道理。
在平等主義言論盛行的時代,中下階級中更有頭腦或更善于表達的人以及上層階級中有負疚感的人,可能會接受反精英的思想。事實上,西方社會對窮人、受剝削者和受壓迫者存在長久的傳統看法和多種想象,認為他們是真正善良的人、聰明的人和有福佑的人。這種源于基督教傳統的反精英的道德觀念本質上貶低上等人,可能或已被下層民眾用來作為嚴厲批評統治精英的正當理由,或者用來贊美未來的新精英的烏托邦構想。
然而,精英的道德觀念并不總是表現為大權獨攬者的一種意識形態,或是弱勢群體的一種對立意識。事實往往是,許多擁有控制經驗和選擇特權的上層階層的人確實在適當的時候會接近于他們聲稱要體現的那種類型。甚至當我們放棄,正如我們肯定會放棄精英男女天生具有精英品質的觀點時,我們沒必要否認精英的經驗和訓練養成了自身的一種特殊品質。
現在我們必須修正精英都是由更高級的個體組成的觀點,因為選任高層職位并由此受到塑造的人有許多代言人、顧問、寫手和化妝師,這些人修正精英的自我觀念,打造他們的公共形象,塑造他們的許多決策。當然,精英階層在這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差異,但是一般來說,在今天的美國,對于任何重大精英群體,僅從其表面來解釋它都顯得天真。美國精英在很大程度上往往被塑造成標準型“品性”的人。即使是那種外表無拘無束的名流,通常也是一種人工合成品,由訓練有素的職業人員生產制造出來,其間穿插些名流自身的即興表演而已。
然而,只要作為一個社會階層或掌權者的精英仍然興旺發達,其必將會選擇和養成某些類型的品性,且拒他人于千里之外。這種道德和心理品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體驗到的價值和他們獲準和被寄予希望扮演的體制角色。在傳記作家看來,上流社會的人是靠一系列小而親密的團體內的人際關系塑造的,他憑借這類關系,在這些私密團體中游走,時不時返回其中。如此看來,精英階層是上流階層,其成員經過挑選、訓練和認可,并獲準進入現代社會森嚴的層級領導機構。如果說有一把鑰匙能解開精英階層的心理機制,那便是蘊含在他們中間的一種親密無間的對非人為的決斷能力的認知。為了理解作為一個社會階層的精英,我們必須要審視一系列的個人出身背景。從歷史上來說,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流階層家族,但是今天最重要的是重點中學和大都市俱樂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