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做一個落實型的員工
- 關鍵在于落實
- 劉玉瑛
- 7041字
- 2018-11-08 11:23:10
組織的任務就是員工的工作,組織的困難就是員工責任,組織的要求就是員工的義務。用100%的熱忱去做1%的事情。
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上級的指示精神,落實自身所在單位的規章制度,落實上級部署的各項工作任務,是每一位組織成員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在一個組織中,不僅領導者要做一個落實型的領導,一般的工作者也要做一個落實型的員工。這樣,落實才能真正到位。怎樣才能做一個落實型的員工呢?
一、對工作永遠懷有滿腔的熱忱
做一個落實型的員工,首要的準則,就是要對自己所擔負的工作懷有滿腔的熱忱。
偉大人物對使命的熱忱,可以譜寫歷史,甚至可以推進歷史的進程。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創造者拿破侖·波拿巴,曾在新興資產階級幾十萬法郎的資助下,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做好了推翻波旁王朝督政府的準備工作。
1799年11月9日,他成功地發動了“霧月政變”,奪取了法國政權。這位“馬背上的皇帝”,一生打過幾百次勝仗,粉碎了五次反法同盟的聯合進攻,不僅保衛了法國大革命的主要成果,而且推動了整個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進程。
拿破侖之所以能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創造者,能推動整個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進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對自身所肩負的“重要使命”懷有滿腔的熱忱。
普通人士對工作的熱忱,可以改變他的人生軌跡,將他所擁有的夢想變為現實,使他從一般人變為巨人。
傳奇式復印大王保羅·奧法里,在1970年還僅僅是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旁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金考”復印店的小業主,其全部資產是一臺復印機和5000美元貸款。但他卻硬是憑著對出售商品的熱忱,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使“金考”快印成為一家在全世界擁有1100多家分店、25000名員工的“復印王國”。該公司還在1999年、2000年、2001年連續三年被《財富》雜志評為“全美最適合工作的100家公司”之一。
保羅·奧法里小時候有閱讀障礙癥。二年級時,他在天主教學校學習,老師教授他朗讀祈禱文。但是,幾個月過去后,他別說朗讀了,連字母都不認識,結果他二年級考試沒及格。到了八九年級,他還是幾乎不會閱讀,高中畢業他在全校1500名學生中列倒數第八,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奧法里對記者說:“說實話,我真不知道那七個人的分數怎么會比我還低。”
閱讀障礙癥并沒有讓保羅·奧法里消沉,身為商人的兒子,他有著對出售商品的熱忱。于是,他就用這種長處走上了創業的道路。正如他在一次演講中所說的:“用自己的長處工作,而不是自己的短處。”他的“長處”就是對“出售商品的熱忱”。
熱忱是一種具有矢量性的精神力量,是人們奮斗的原動力。它可以調動人們積極主動工作的態度,有了這種態度,枯燥的工作會變得興趣盎然;它可以幫助人們增添克服困難的勇氣,有了這種勇氣,即使是困難的工作,也會變得簡單易做。
卓有成效的人,都是對工作懷有滿腔熱忱的人。他們能用100%的熱忱去做1%的事情,而不去計較那1%的事情的微不足道;他們能用100%的熱忱去對待任何一項工作,而不去考慮那項工作的報酬如何。因為他相信,有耕耘必有收獲;100%的熱忱投入,一定能帶來豐碩的果實。
作為一名員工,如果你想成為卓有成效的人,你就必須對工作懷有滿腔的熱忱。無論你面對的是任何一項工作,你都要以熱忱的態度而不是以冷漠的態度來對待它。
態度熱忱,會使你充滿活力,工作會干得有聲有色;態度冷漠,會使你垂頭喪氣,工作會干得黯然失色。請記住法國著名作家拉封丹所說的一句話:“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應遵循的原則是:追求高層次。你是第一流的,你應該有第一流的選擇,在工作中加入‘熱忱’兩字。”
作為一名員工,如果你想成為受領導器重的人,你就必須以滿腔的熱忱對待領導安排的任何一項工作,而不是跟領導討價還價。你應該知道,對于領導而言,他們需要的絕不是那種跟他討價還價的下屬,而是工作積極主動,勇挑重擔的員工。
對工作的熱忱是可以培養的。工作熱忱的培養,主要靠自身的修煉。因此,你想對工作懷有滿腔的熱忱,你就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你正在從事的工作,是你最喜歡的工作,也是最有意義的一項工作。
當你對工作懷有滿腔的熱忱時,你就會發現,你的工作是那么的有意義,那么的有價值。與此同時,你的潛能會得到充分地調動,你的積極主動性會得到充分地發揮,你也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當你對工作懷有滿腔的熱忱時,你就會發現,你的工作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的活動。為快樂的活動而工作,即使是最平凡的事情,也會變得意義非凡;即使是最簡單的工作,你也不會掉以輕心。
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這樣的話:“要想獲得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獎賞,你必須像最偉大的開拓者一樣,將所擁有的夢想轉化成為實現夢想而獻身的熱忱,以此來發展和銷售自己的才能。”
這位名人的話說得很實在,也很直白。你想實現自己功成名就的夢想,發展自己的才華,讓你的才華為世人所承認,你就得付出全部的熱忱。
一個對工作沒有熱忱的員工難有可能高質量、高速度地完成組織分配的工作,更難有可能創造輝煌的業績。所以,做一個落實型的員工,就必須要對工作永遠懷有滿腔的熱忱。
二、要養成盡職盡責的做事風格
做一個落實型的員工,第二個準則,就是要養成盡職盡責的做事風格。
英國的一家報紙曾經刊登了一則招聘教師的廣告。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工作很輕松,但要全心投入,盡職盡責。”
不僅當教師需要全心投入,盡職盡責,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全心投入,盡職盡責。這是成為落實型員工的一項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全心投入,盡職盡責”呢?
第一,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正確的職業觀是“全心投入,盡職盡責”的前提。北宋有一位詩人名叫張耒。他有感于鄰家以賣餅為職業的孩子的辛勤,為兒子寫下了一首詩。詩中有這樣兩句:“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張耒在詩中明確表達了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點。這不僅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就是在今天對我們也有教育意義。
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中,職業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管你是當科學家,還是做清潔工,抑或是當部長,都是為人民服務。國家主席劉少奇曾經握著掏糞工人時傳祥的手說:“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每一位組織成員都應該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崗位,對待自己的職業。
第二,要熱愛自己的職業和崗位。作為員工,不論我們從事的是何種工作,我們都應該全身心地熱愛,全身心地投入,對本職工作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保持高度負責、盡心竭力的精神,而不應該以自己對本職工作沒興趣為借口,得過且過;也不應該以本職工作經濟效益低為托詞,消極怠工。
有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對一個喜歡自己的工作,并認為它很有價值的人來說,工作便成為生活中的一個十分愉快的部分。”的確,我們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我們對工作就會表現出主動、認真的態度,工作就會成為我們生活的第一需要。一個連自己的職業和崗位都不熱愛的人,是很難對工作全心投入,盡職盡責的。
美國著名思想家巴士卡里雅說過:“你在哪個位置,就應該熱愛這個位置,因為這里就是你發展的起點。”只要我們對自己的工作出自內心的熱愛,即使是在平凡的崗位上,我們也能創造出奇跡來。公交行業的楷模李素麗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落實型的員工應該培養自己干一行、愛一行的精神。只有干一行、愛一行,才能認認真真“鉆一行”,才能全心投入地搞好工作,出成績、出效益。
鮑爾·海斯德是美國著名的藥物學家。當他看到世界上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被毒蛇咬死時,便決心研制一種抗蛇毒的藥物。
他從天花的免疫力,聯想到蛇毒免疫力。從15歲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胎體,并逐漸加大劑量和毒性。每注射一次,他就大病一場。他先后注射過28種蛇毒。經過多年的痛苦實驗,他終于對蛇毒有了抗毒性。他還有意識地讓毒蛇咬自己,以試驗抗毒能力。包括世界上最毒的印度藍蛇在內,他被各種毒蛇咬過130多次,都安然無恙。
后來,他經常用自己有抗毒性的血去拯救被毒蛇咬傷的人。聽說有患者生命垂危,他就立即乘飛機前往。先后有20多人被他從死神手里奪回。他還用自己的血試制抗蛇毒的藥物。
對自己崗位的愛,對自己職業的敬,鮑爾·海斯德可謂達到了極致。他用自己的生命來殉偉大的事業。
第三,要有對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美國巴頓將軍說得好:“任何人,不管從事何種職業,如果滿足于碌碌無為,就是不忠于自己。”作為員工,應該對工作高度負責,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知識、全部智慧都奉獻給自己所從事的職業。這不僅是忠于工作,也是忠于自己。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位小和尚在寺院擔任撞鐘之職。按照寺院的規定,他每天必須在早上和黃昏各撞一次鐘。
開始時,小和尚撞鐘還比較認真。但半年之后,小和尚覺得撞鐘的工作太單調,很無聊。于是,他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了。
一天,寺院的住持忽然宣布要將他調到后院劈柴挑水,不用他再撞鐘了。
小和尚覺得奇怪,就問住持:“難道我撞的鐘不準時、不響亮?”住持告訴他:“你的鐘撞得很響,但鐘聲空泛、疲軟,因為你心中沒有理解撞鐘的意義。鐘聲不僅僅是寺里作息的準繩,更為重要的是喚醒沉迷眾生。因此,鐘聲不僅要洪亮,還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一個人心中無鐘,即是無佛;如果不虔誠,怎么能擔當撞鐘之職?”
小和尚聽后,面有愧色,此后,他潛心修煉,終成一代名僧。
小和尚為什么要被住持免除撞鐘之職,因為他對工作沒有高度負責的精神。因為沒有這種高度負責的精神,所以他撞出的鐘聲空泛、疲軟。一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員工,是不可能真正成為一名落實型的員工的,是早晚會被“免除撞鐘之職”的。
三、把每項工作都當成事業去做
做一個落實型的員工,第三個準則,就是要把每一項工作都當成事業去做。
在一個建筑工地上,有三個工人正在工作。這時,有人走過來問他們在干什么。甲工人回答:“我在砌磚頭。”乙工人回答:“我在蓋房子。”丙工人則充滿激情地說:“我正在建造一座雄偉的教堂。”
三個人的回答顯示了他們對工作的不同態度。甲工人顯示出他是為工作而工作;乙工人顯示出他是為生活而工作;丙工人則是為理想、為事業而工作。
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三個人不同的命運。若干年后,甲、乙工人依然是一個普通的建筑工人,而丙工人則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我們從事的是什么樣的工作,要想獲得成功,就得把它當做事業去做。
把每一項工作都當成事業去做,就要對工作懷有激情。“激情像糨糊一樣,可讓你在艱難困苦的場合里緊緊地把自己粘在這里,堅持到底。它是在別人說你‘不行’時,能在內心里發出‘我行’的有力聲音。”作家拉夫爾·愛默生的話說出了對工作懷有激情的意義。
科學實驗證明,在客觀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勞動質量的優劣,工作效果的高低,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工作者的態度。工作者熱愛自己的工作,以積極進取的精神兢兢業業地去從事本職工作,那他的工作就會做得非常出色;相反,工作者討厭自己的工作,以消極怠工的態度去“撞鐘”,那他的工作就會做得非常糟糕。
把每一項工作都當成事業去做,就要對工作懷有敬畏。所謂敬畏,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以虔誠之心對待自己的工作。
早在兩千多年前,荀子就說過:“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對工作懷有敬畏之心,是各項事業成功的基礎;怠慢輕視自己的工作,是導致事業失敗的關鍵。
對工作懷有敬畏,就要保持對本職工作的信念并追求崗位的社會價值。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也就越來越具有多樣性。職業雖然多樣,但卻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此,對工作懷有敬畏要求的根本之點,就是員工要保持對本職工作的信念并追求崗位的社會價值,堅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最有意義的,最有價值的。不管這一職位隸屬于哪一級,不管這一崗位歸屬誰管,不管這一工作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只有這樣,才能盡心盡力地做好本職工作。
總之,正當合法的工作本身,并沒有貴賤之分,但是對于工作的態度卻有高低之別。工作的態度的高低之別,決定著工作效果的好壞之差。如果你在工作時,想的只是薪水,想的只是應付領導,那么,你所能做的只能是“砌磚頭”,而且磚頭你也不一定能砌得好;如果你不單單是為了薪水而工作,還為你的前程、為你的團隊而工作,把手中的工作當成事業來做,那么,即使你是在做砌磚頭的工作,你也會砌得比別人更漂亮。
四、做任何工作都追求精益求精
做一個落實型的員工,第四個準則,就是做任何工作都要追求精益求精。
多年前,有位年輕人來到一家著名的酒店當服務員。這是他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因此他很激動,暗下決心:一定要干出個樣子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但讓他沒有料到的是,在新人受訓期間,上司竟然安排他去洗馬桶!并要求他必須把馬桶洗得光潔如新!
面對著馬桶,他心灰意冷。這時,同單位的一位前輩來到了他的面前。她什么話也沒說,只是親自洗馬桶給他看。等到馬桶洗干凈了,她從馬桶里盛了一杯水,當著他的面一飲而盡!
這位前輩用實際行動告訴他:經她洗過的馬桶,不僅外表光潔如新,里面的水也是干干凈凈的。
前輩的示范給他樹立了好的榜樣,從此他安心洗馬桶,而且將工作做得無可挑剔:他也可以當著別人的面,從自己洗過的馬桶里盛一杯水,眉頭不皺一下地喝下去。
后來,這位年輕人成了世界旅館業大王。他就是康拉德·N·希爾頓。
馬桶擦到里面的水都能喝的程度,追求的就是“精益求精”。
作為員工,我們無論做任何工作,都應該有這種“擦馬桶”的精神,追求精益求精。
第一,追求精益求精,要避免應付搪塞的態度。應付了事,是一些員工常犯的毛病。他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于組織布置的工作,從不認真去做,而是敷衍塞責,做一些表面文章來應付。
應付了事的工作態度對組織所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于拒絕執行。如果員工拒絕執行,領導會重新安排其他人員來替換他的工作。但員工如果接受了任務而應付了事,則會使領導遭受蒙蔽,并最終使工作任務不能有效地完成。
事實上,對工作應付搪塞,在坑害組織的同時,也會坑害自己。有個老木匠向老板申請退休,說是要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板答應了他的請求,但要求他再幫忙建造一座房子,老木匠同意了。
老木匠雖然身在工地,但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材料很差,活干得很粗。
房子終于建好了。當他向老板交差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了他。老板對他說:“感謝你多年來為公司所做的貢獻,這座房子是我送給你的禮物,請把你的家人接來居住吧!”
老木匠被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他為自己的敷衍塞責而后悔。
作為員工,如果你不想把自己困在因敷衍塞責而造成的粗制濫造的“房子”里,你做事就應該精益求精。
第二,追求精益求精,要克服馬虎輕率的毛病。有的員工不能很好地落實工作責任,并非是他不想落實,而是他患有馬虎輕率的毛病。做事馬馬虎虎不認真,處理問題輕率大意不慎重。
馬虎輕率的毛病是工作的大忌。稍微的馬虎輕率,都可能導致災難,釀成大禍。膠濟鐵路列車相撞事故就是如此。
2008年4月28日4時41分,北京開往青島的T195次旅客列車運行至山東境內膠濟鐵路周村至王村間脫線,第9節至17節車廂在鐵路彎道處脫軌,沖向上行線路基外側。此時,正常運行的煙臺至徐州的5034次旅客列車剎車不及,最終以每小時70公里的速度與脫軌車輛發生撞擊,機車(內燃機車編號DF11-0400)和第1至第5節車廂脫軌。該事故共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傷。
事故調查組認為,這是一起典型的人為責任事故。事發列車(北京開往青島的T195次旅客列車)在限速80公里的路段上實際時速居然達到了131公里,這就是說,每小時超速51公里。
很顯然,如果事發列車(北京開往青島的T195次旅客列車)的司機認真執行規定,不超速的話,完全不可能發生這樣一起嚴重的火車相撞事故。
第三,追求精益求精,要防止虎頭蛇尾的做法。有的員工能力很強,但卻不能很好地落實組織所下達的工作任務。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做事總是虎頭蛇尾。工作開始時,熱情百倍,干勁十足;但是,工作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是遭遇到困難或挫折之后,則熱情逐漸減弱,干勁逐漸消減。
虎頭蛇尾,是工作落實的大忌。有人說,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堅持多久。工作精益求精,必須善始善終,如果虎頭蛇尾,只有好的開頭,而不能將這好的開頭持續到最后,是無法精益求精的。
五、要以服從組織的決定為天職
軍人以服從上級的命令為天職。每一位組織成員都應該向軍人學習,服從組織的決定。否則,就無法貫徹落實組織的意圖,團隊也就無法達成共同的組織目標。
巴頓將軍在他所著的《我所知道的戰爭》一書中,曾描述過這樣一個細節:
我要提拔人時常常把所有的候選人排到一起,給他們提一個我想要他們解決的問題。我說:“伙計們,我要在倉庫后面挖一條戰壕,8英尺長,3英尺寬,6英寸深。”我就告訴他們那么多。我有一個帶后窗戶的倉庫。候選人正在檢查工具時,我走進倉庫,通過窗戶觀察他們。
我看到伙計們把鍬和鎬都放到倉庫后面的地上。他們休息幾分鐘后開始議論我為什么要他們挖這么淺的戰壕。他們有的說6英寸還不夠當火炮掩體。其他人爭論說,這樣的戰壕太熱或太冷。如果伙計們是軍官,他們會抱怨他們不該干挖戰壕這么普通的體力勞動。最后,有個伙計對別人下命令:“讓我們把戰壕挖好后離開這里吧,那個老畜生想用戰壕干什么都沒關系。”
最后,巴頓寫道:“那個伙計得到了提拔,我必須挑選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務的人。”
巴頓的故事告訴我們,“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務的人”,是上級領導喜歡、欣賞、重視而愿意重用的人。
作為下屬員工,服從上級組織的決定是天然的職分。服從是落實執行的前提條件。沒有服從這個前提條件,任何工作任務的落實都可能成為一句空話。服從,就意味著對組織的決定和部署的工作任務欣然接受,并毫無怨言地全力以赴去落實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