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柳暗花明又一村

常有人說羨慕文人,斗酒詩百篇什么的。我鳴冤叫屈:我不是詩人,沒法浪漫。寫長篇既是腦力勞動,又是體力勞動。長年累月,既要有激情還得保持耐力,苦不堪言。特別是寫歷史,孤燈青影,飽受孤寂。一連寫幾本,也就是一連好多年一下班就自我禁囚在書房兼臥室,早急于擺脫。去年那個明媚的6月中旬,敲上《家天下是如何倒掉的》最后一個句號,我不由長長一嘆:終于……

可是,就像一個發誓不再受生育之苦的婦人,沒幾天又懷上啦!因為《家天下是如何倒掉的》這樣一段文字:

正如每一個老人死前都病過多次,每一個家天下覆滅之前也都成功地被救亡過。試想:西周之初不是就有王族管叔鮮等勾結前朝殘余及外國勢力叛亂嗎?可是攝政的周公成功平叛,并開創盛世;西漢之初不是有“七王之亂”嗎?劉恒也成功地平息,開創盛世;北宋之初遼軍不是也逼近都城開封嗎?可是趙恒擋住了,也開創盛世……不勝枚舉。如果不積極作為,勇于并善于化險為夷,那時候就非常可能是他們的末世,而根本沒有上百年后幽王、劉欣及趙佶之輩的機會!

掩卷而思,我在“每一個王朝覆滅之前也都成功地被救亡過”問題上來回踱步,徘徊不已。成功地救亡并開創新的盛世,顯然比失敗而覆亡更值得探究。

盛世與末世兩個點,其來龍去脈都專題考察了,但從危機到盛世這樣一種特殊的歷史進程還未仔細探究。《家天下是如何倒掉的》強調:每一個朝代之末都不是沒有另一種可能,今后國家永恒也是一種可能,但這都只是“或然”。“已然”的,只是簡單點到的周、漢、宋,沒能展開,似有遺憾,這里補上。

一個王朝不僅成功地挽救覆滅的危機,死里逃生,化險為夷,并開創新的盛世,換言之就是“復興”。

“每一個王朝覆滅之前也都成功地被救亡過”,而且多次,甚至可以說無數次。那么,怎么認定“成功地救亡”?又該選擇哪些“成功地救亡”的范例?

我想借助于盛世名單。歷史上盛世說得多,具體研究少。拙作《中國盛世》嘗試全面梳理,理出歷史上的盛世共43余個。“盛世”是屬概念,也是種概念,具體可分“盛世”、“治世”(即“XX之治”)和“中興”三類。所謂“中興”, “興”即興盛,關鍵在于“中”字。《辭源》釋“中興”:“由衰落重新興盛”,指國家由衰退而復興,中途振興,轉衰為盛。如漢時《詩·大雅·烝民序》:“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南宋王觀國在《學林》一書中,詳細解釋:

中興者,在一世之間,因王道衰而有能復興者,斯謂之中興。

請注意這里有兩個前提:一是“一世之間”,隔朝代就不算了;二是“王道衰”,如果前一任或幾任帝王政績不“衰”,那一般也不稱中興,而該稱“之治”或“盛世”。《辭海》則簡潔地注釋為“復興”兩個字。

中興的反義詞是“中衰”。歷史上諸多中興之譽,也有“嘉道中衰”之怨。自民國以來,常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盼“中興”!所不同,這里指整個民族,跨朝代而言,視野更為廣遠。但歷史上,也即本書所指中興,一般限于當朝。

歷史上的中興盛世,除“少康中興”、“盤庚中興”、“武丁中興”、“宣王中興”、“昭宣中興”、“光武中興”、“孝文中興”、“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中興”、“景圣中興”、 “建炎中興”、“弘治中興”、“萬歷中興”、“同光中興”之外,還有個“孝宗中興”。這個中興較特殊,一身二任,既指南宋孝宗趙昚時期,也指明朝孝宗朱祐樘時期。趙昚時期又稱“乾淳之治”,朱祐樘時期又稱“弘治中興”,再說“乾淳之治”緊接的是“建炎中興”,與衰而復興的定義不符,為避免混淆,也為更嚴謹些,就不采用“孝宗中興”之說了。這樣共15個,列《中國歷代中興一覽表》于書后。

限于篇幅,《中國盛世》沒將43個盛世全部具體介紹,而只重點描述了13個,其中中興僅“昭宣中興”和“光武中興”兩個。在這里,對15個中興全面加以考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山市| 贵阳市| 富蕴县| 酉阳| 荆州市| 红桥区| 建阳市| 青神县| 元谋县| 阿合奇县| 永丰县| 基隆市| 宣武区| 广饶县| 闽侯县| 虞城县| 紫阳县| 敖汉旗| 西盟| 五寨县| 喀喇| 根河市| 金阳县| 全州县| 宁都县| 宜阳县| 青田县| 武夷山市| 松阳县| 象山县| 田阳县| 南陵县| 民勤县| 贵州省| 茶陵县| 响水县| 都安| 峨眉山市| 锡林浩特市| 高雄县| 霍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