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常用治療護理技術

1.怎樣測量體溫

測量體溫的方法通常有三種:①口測法:將體溫表放在舌下,緊閉嘴唇,測5分鐘;②肛測法:將體溫表水銀端涂以少許潤滑劑后插入肛門,深達肛表長度的一半為止,測5分鐘,適用于小兒及昏迷病人使用;③腋測法:將體溫表放在腋窩深處,以上臂緊貼胸部夾持之,須測10分鐘。正??跍?6.3℃~37.2℃,正常腋溫36℃~37℃,肛溫正常值36.5℃~37.7℃。口溫超過37.3℃,一日間的體溫變異超出1℃時則多為發熱(腋溫與肛溫可推)。

體溫表有口表與肛表兩種,肛表的水銀球部較粗鈍。每次用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浸泡在75%的酒精或絡合碘中消毒。測體溫前,用清水沖洗后并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測口溫時須在進食或飲水20分鐘以后才能測量。

2.怎樣鑒別脈搏異常

注意脈搏的強弱、快慢及節律是否規則,有無異常的脈象等有助于對疾病的判斷。成人脈搏為60~100次/分,節律整齊。小兒脈搏可稍快。

脈搏超過100次/分者,稱心動過速,少于60次/分者,稱心動過緩。如脈搏快慢不勻、強弱不等,為脈律不齊。脈率少于心率者稱為脈搏短絀,見于多發性期前收縮或心房顫動。此外,還應注意血管壁的硬度。正常管壁柔軟,動脈管壁變硬呈索狀彎曲者,見于動脈硬化。

幾種異常的脈象:

(1)交替脈:脈搏強弱交替出現,但節律正常,稱交替脈,為左室衰竭的重要體征之一。常見于高血壓性心臟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

(2)水沖脈:檢查者以手掌貼在患者橈動脈部,并將患者的前臂高舉超過頭部,可感覺到患者脈搏驟起驟落,猶如潮水漲落,稱為水沖脈。常見于脈壓增大,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先心病動脈導管未閉和嚴重貧血。

(3)奇脈:又稱吸停脈,囑患者作深呼吸,脈搏在吸氣末期顯著減弱。見于心包積液或縮窄性心包炎。

3.怎樣測量血壓

(1)被檢者半小時內禁煙,并在安靜環境下休息5~10分鐘,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通常測右上肢。右上肢裸露并輕度外展,肘部置于心臟同一水平。

(2)用血壓計的橡皮袖帶均勻地捆在患者上臂,使其下緣在肘窩以上約3厘米,氣袖之中央位于肱動脈表面。檢查者用手觸知肱動脈的搏動后,然后將聽診器放在肱動脈的搏動上。

(3)向袖帶內充氣,直至橈動脈的脈搏消失,再繼續打氣,使汞柱再升高20~30毫米。

(4)慢慢放氣(約使每秒鐘降低2毫米汞柱),當第一次聽到“篤、篤”的聲音時,記下汞柱所示的壓力,即為收縮壓。

(5)繼續放氣,此時聲音漸加強變粗。聲音的強度和性質經過一系列變化后,突然轉變為一種微弱、低鈍的“嗒、嗒”聲時,最后聲音消失,聲音消失時的壓力即為舒張壓。

(6)通常血壓應測兩次,取其最低值。

需要注意的事項:

①測量前應將橡皮袖帶內的氣體完全放出,并檢查血壓計汞柱的水平是否在零點。

②測量時聽診器不應壓在橡皮袖帶下進行聽診。

記錄方法:若收縮壓為120毫米汞柱,舒張壓為70毫米汞柱者,則寫為120/70毫米汞柱。凡血壓低于90/60~50毫米汞柱時稱為低血壓(部分正常人血壓可偏低)。

4.怎樣進行輸液看護

不能住院又需靜脈輸液的病人,可請醫務人員幫助輸液,再由家屬負責看護??醋o靜脈輸液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1)注射部位是否有藥液外溢:如有應拔除針頭,停止輸液。局部溢液腫脹,可行熱敷或請醫生處理。

(2)輸液過程中嚴防空氣栓塞:要及時更換溶液瓶,溶液滴盡前要及時拔針。如下段輸液管中出現空氣,可輕彈輸液管排出管內氣體。

(3)觀察滴注是否通暢:不通暢的常見原因:輸液開關過緊;輸液管扭曲受壓;輸液瓶位置過低;針頭斜面緊貼血管壁(調整針頭或輸液肢體位置);針頭阻塞、脫出(拔出重打)。

(4)輸液滴數應適宜:按醫囑輸液,一般成人每分鐘輸40~60滴,兒童每分鐘輸20~40滴。年老、體弱、嬰幼兒、心肺功能疾患者輸液速度宜慢;高滲鹽水、含鉀藥物、升壓藥輸入速度也宜慢。

(5)嚴密觀察輸液反應:如病人訴有不適,出現發冷、發熱、心慌等不良反應時,應先減慢滴速,觀察數分鐘仍無好轉,則立即停止輸液。反應嚴重時,及時請醫生處理。

(6)更換液體時,要嚴格消毒瓶蓋。

5.皮內注射法

適用于各種藥物過敏試驗及預防接種。

(1)操作方法:

①備1毫升注射器,4%號針頭做皮內注射。

②選定注射部位,用75%酒精消毒皮膚,待干。

③核對藥物,排盡注射器內空氣。

皮內注射

④左手繃緊注射部位皮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與皮膚呈5°角刺入真皮與表皮之間,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針栓,準確注射藥液0.1毫升,局部即形成一圓形隆起皮丘,直徑不大于0.5厘米。

⑤注射完畢,迅速拔針,切勿按揉。囑病人留觀15~20分鐘后觀察反應結果。

(2)注意事項:

①皮內注射必須用1毫升注射器,4%號針頭,注入藥液劑量必須準確(為0.1毫升),操作熟練,如做皮內試驗,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影響觀察。

②注射各種過敏藥物時,必須向病人說明目的,詢問病人有無過敏史,如有過敏史,則不能用過敏藥物做皮試。

③試驗結果可疑或為陽性者,應更換注射器及針頭,用生理鹽水0.1毫升做對照試驗,20分鐘后觀察結果。確為陽性者,應用紅筆劃上陽性標記,并告訴醫生及病人。

④皮內注射的部位(皮內試驗),取前臂掌側下1/3處。預防接種,最好選用上臂三角肌下緣部位。

⑤各種皮膚試驗液必須新鮮配制,使用期不超過4~6小時。

青霉素皮試液注入劑量20~50單位,鏈霉素250單位,破傷風抗毒素15單位,細胞色素C0.75毫克,普魯卡因取0.25%液0.1毫升做皮內試驗,碘造影劑取0.1毫升做皮內注射。

⑥做過敏試驗前,應備好搶救藥0.1%鹽酸腎上腺素,有心臟病的病人應慎用。

6.皮下注射法

適用于下列情況:

①需迅速達到藥效或不宜經口服給藥者;②預防接種。

(1)操作方法:

①取出注射器接上針頭,檢查注射器是否合適,然后置于無菌容器內。

②吸取藥液:A.安瓿藥液吸取法:用安瓿鋸鋸安瓿頸段,用乙醇棉簽擦拭頸段后折斷。左手食、中指夾住安瓿,右手持注射器,將針頭插入安瓿,左手拇指與無名指扶住注射器的下端,右手抽動活塞,將藥液抽入針筒內。B.密閉藥液吸取法:將藥瓶的鋁蓋中心部分取下,用酒精棉簽消毒瓶蓋,用注射器向瓶內注入適量空氣,此時應避免活塞脫落,吸取所需藥液量。如為混懸液,應搖勻后吸取,粉劑則應溶解后吸取。

③攜清潔盤(盛藥物、消毒用品等)至床側,作好三查七對(三查:服藥、注射及各種治療前、中、后各查對1次),七對(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間、方法)。

④選擇注射部位,一般以上臂外側三角肌下緣為宜,進行皮膚消毒,待干。排盡注射器內空氣。

⑤左手繃緊注射部位的皮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與皮膚呈20°~30°角,過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膚,迅速刺入針頭2/3(注意勿刺入太深)。用左手固定針筒,抽吸無回血,即可推注藥液。

⑥注射完畢,用干棉簽輕按針刺處,快速拔出針頭,按壓至無液滲出。

(2)注意事項:

①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及查對制度。

②必須用1~2毫升注射器抽吸藥液,以保證注入的藥液劑量準確。

③對經常做皮下注射的患者,應注意有計劃地更換注射部位。如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必須建立輪換交替注射部位的計劃,以免局部組織萎縮,影響藥液的吸收。

④矚患者勿用手揉擦注射部位。

7.肌內注射法

適宜于注射刺激性較強或藥量較大的藥物。不宜或不能做靜脈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產生療效者。

(1)操作方法:

①與皮下注射法1~3相同。并向病人解釋清楚,取得合作。

②協助病人取正確姿勢,以放松肌肉為原則。選擇注射部位,一般常選臀部外上1/4的區域,亦可選股外側、上臂三角肌等處。

③常規消毒皮膚,待干。排盡注射器內空氣,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針,垂直快速刺入,進針2.5~3厘米(刺入針體的2/3),按病人胖瘦適當掌握。

④抽吸注射器無回血,固定針頭,緩慢注入藥液后,以干棉簽按壓針眼處,迅速拔針。

⑤注藥過程中和注射后,應觀察病人反應。

(2)注意事項:

①切勿將針體全部刺入,以防針體從根部折斷。萬一針頭拆斷,應保持局部與肢體不動,速用血管鉗夾住斷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肉內,需外科手術取出。

②需兩種藥物同時注射時,要注意配伍禁忌,并根據藥液量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和針頭。

③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選用后臀注射,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以選用臀中、臀小肌處注射為宜。成人臀部注射部位也需選定適當,勿傷及神經、血管及髂骨。

④避免在瘢痕、硬結、發炎、皮膚病及原針眼部位進行注射。瘀血及血腫部位,也不宜注射。

8.青霉素皮膚過敏試驗

青霉素有時能引起過敏反應,輕者表現為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發熱等,嚴重者可出現危及生命的過敏性休克。過敏休克可在皮試當時、皮試陰性過后肌注、劃痕試驗、滴眼及局部應用等情況下發生。表現為惡心、嘔吐、頭昏、煩躁不安、胸悶、氣促、發紺、面色蒼白、出冷汗、血壓下降、脈搏快而弱,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呼吸停止或心臟驟停而死亡。因此,使用青霉素前,必須認真做好皮膚過敏試驗。

試驗方法如下:

(1)試液配制法 常用的濃度為每毫升溶液中含青霉素200單位。按下法配制:①用1毫升注射器取每毫升含20萬單位的青霉素溶液0.1毫升,加注射用水或生理鹽水至1毫升(含青霉素2萬單位),搖勻;②取上清液0.1毫升如上法稀釋至1毫升(含青霉素2000單位),搖勻;③取②液0.1毫升,再如上法稀釋至1毫升(含青霉素200單位),搖均即成。

(2)以75%酒精消毒前臂曲側中部皮膚。

(3)取0.1毫升(20單位)皮試液作皮內注射。

(4)20分鐘后,局部出現紅腫,直徑大于1厘米或局部紅暈并有小水泡者為陽性。

少數高度過敏者,皮試時也會發生胸悶、氣急、面色蒼白、出冷汗甚至休克,應立即讓病人平臥,針強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同時,皮下注射腎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時靜注腎上腺素0.5毫升并密切觀察。

9.輸血和輸血反應

輸血,是一種重要治療方法,廣泛用于臨床醫療,對改善病情、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義。輸血包括自體輸血,即輸入自己預先儲存的或失血回收的血液;異體輸血,即輸入與患者相同血型的他人血液或血液成分。輸全血,為傳統方法,主要補充紅細胞及血漿,但是庫存血血小板、粒細胞、某些凝血因子幾乎全部降解失去作用。成分輸血,是指單純輸入紅細胞、血小板、血漿、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針對性強、效率高、節約血源,是目前的發展方向。

(1)輸血需要的程序:

①申請輸血:主管醫師開寫“臨床輸血申請單”。

②供血:地方血站或血液中心提供血液。

③核血:醫院輸血科接受供血后,核對血液質、量、包裝、血袋封閉、標簽填寫、儲存時間、運送方式等是否符合國家規定,是否符合“臨床輸血申請單”要求,進行供、受者血型鑒定,交叉配血等。確信各項指標正常,方可向臨床科室發血。

④輸血:臨床科室人員去輸血科領血時,與輸血科人員共同核查,簽字。到臨床科室后2名醫護人員再次核查各項,治療護士到床頭再次核對受血者姓名、年齡、性別、血型、疾病診斷、科室床號、住院號等。各項無誤后開始輸入。輸入過程中觀察神志、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等變化,如有異常,立即停輸,查明原因并處理,保存余血,記錄異常情況,并報輸血科及醫務科。

動脈輸血裝置

⑤輸血后評價:護士填寫有關情況,防止延遲發生的不良反應。

(2)輸血適應證:

①替代治療:各種失血、貧血、低蛋白血癥、血小板缺乏等。

②免疫治療:某些疾病靜脈輸入人血丙種球蛋白治療有效。

③置換治療:某些血中成分過多或出現異常,可采用邊去除、邊輸入的輸血方法。

④移植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即特定的成分輸血。

(3)輸血不良反應:

①溶血反應:a.急性溶血反應:原因為血型不合、保存不當等,輸血中或輸血后數分鐘或數小時內發生溶血,出現高熱、寒戰、心悸、氣短、腰背疼痛、血紅蛋白尿或尿閉、急性腎衰或DIC形成。處理方法:立即停止輸血,應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堿化尿液、應用利尿劑、糾正低血壓、防止急性腎衰竭和DIC形成,必要時透析療法或換血療法。b.慢性溶血反應:原因為稀有血型不合。輸血后數日出現黃疸、網織紅細胞增多等。處理方法:基本同急性溶血反應。

②非溶血不良反應:a.發熱:原因為血中有致熱源,或受血者多次受后產生同種白細胞和血小板抗體,表現為患者體溫升高、頭痛等。處理方法:暫時停止輸血,給以解熱、糖皮質激素等治療。b.過敏反應:血液含有過敏原或患者為高敏體質,可有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喉頭水腫、氣管痙攣等癥狀。處理方法:減慢或停止輸血,抗過敏治療。c.傳播疾病:肝炎、艾滋病等。處理方法:重在預防,酌情處理。d.其他:心衰、肺血等。一旦發生,對癥處理。

10.鼻飼法

(1)適用于下列患者:

①長期昏迷,有口腔疾患及口腔手術后的病人或不能張口者。②拒絕進食的病人。③早產兒和病情危重的嬰幼兒。

(2)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①備胃管(耍幼兒用硅膠管),流質飲食及溫開水(溫度為38℃~40℃), 50毫升注射器,潤滑油等。

②協助病人取坐位或臥位,頜下鋪治療巾,清潔鼻腔。

③檢查胃管是否通暢,用石蠟油潤滑胃管前段。測量自鼻尖經耳垂到劍突的長度(正常50~55厘米),左手持紗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鑷子夾住胃管前段,沿一側鼻孔緩緩插入,到咽喉部時(14~16厘米),囑病人做吞咽動作,同時將胃管徐徐送下,插下深度為45~55厘米。插管中若病人出現惡心。應停片刻,囑病人做深呼吸或吞咽動作,隨后迅速將管插入,以減輕不適。插入不暢時應檢查胃管是否盤在口中。插管過程中如發現嗆咳、呼吸困難、發紺等情況,表示誤入氣管,應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④昏迷病人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為提高插管成功率,插管時應將病人后仰。當胃管插至15厘米(會厭部)時,用左手將病人頭部托起,使下頜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預定長度。

⑤用膠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兩側,開口端接注射器,回抽見有胃液,即注入少量溫開水,再注入流質或藥液。注畢,再注入少量溫開水以沖凈胃管,避免食物積存、變質、堵塞管腔。每次鼻飼量不超過200毫升,間隔時間不少于2小時,做好記錄。

⑥飼畢,將胃管抬高反折管口,用紗布包好,夾緊,固定于病人枕套上。注射器用溫開水洗凈,放入治療碗內,蓋好紗布備用,用物每日消毒1次。

(3)注意事項:

①插管前應先檢查鼻腔、口腔、食管有無異常。有假牙者應先取出,食管靜脈曲張嚴重者不宜插管。

②如插管后未抽出胃液,可將聽診器放在劍突下,用注射器向胃管內注入10毫升空氣,然后聽到氣過水聲,表示管在胃中。

③將胃管開口處放入盛水碗內。如有大量氣體溢出,表示誤插入氣管,應抽出胃管重插。

④鼻飼者需用藥物時,應將藥物研碎,溶解后再灌入。

⑤長期鼻飼者,應每天進行口腔護理,胃管應每周更換,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11.酒精浴

酒精浴對高熱或高熱驚厥病人,能起到較快的散熱降溫作用。

操作方法如下:

(1)備大浴巾、小毛巾各2條,25%~35%酒精100~200毫升,熱水袋、冰袋及套。

(2)將用物攜至床旁,向病人作好解釋。

(3)脫去上衣,松開褲帶。冰袋置于前額或立于頭頂處,足底部置放熱水袋以免寒戰。

(4)露出近側手臂及半側胸部,將大浴巾墊于擦浴部位下面,將浸有酒精的小毛巾擰至半干,纏于操作者手上,以離心方向邊擦邊按摩。從頸部開始,沿上臂外側至手背,再從胸側向上經腋窩沿上臂內側擦至手心,在血管豐富處停留片刻,用大浴巾輕按擦干,共3分鐘,依同法擦對側手臂及胸側。

(5)協助病人側臥,背向工作人員。墊大浴巾,背部分左、中、右3部分向上擦拭并按摩骨隆突處。全背共擦3分鐘,用大浴巾擦干,撤出浴巾,助病人穿衣仰臥。

(6)脫褲露出近側大腿,墊上浴巾,以髖部沿大腿外側擦至足背,再沿腹股溝、大腿內側擦至內踝。然后自股下經腘窩擦至足根,共3分鐘。同法擦拭另一側。擦畢,穿好褲,半小時后測量體溫,做好記錄。

注意事項:

(1)擦浴過程中如發現病人寒戰,面色蒼白,脈搏、呼吸異常時,應立即停止操作。

(2)擦浴腋下、掌心、腹股溝、腘窩等部位時,應停留數秒鐘,才能達到散熱的目的。

(3)禁擦胸前區、腹部、后頸,因這些部位對冷的刺激較敏感,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4)如體溫下降至39℃以下,應取消頭部冰袋。

12.人工呼吸術

人工呼吸術對于搶救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患者是一種及時有效的方法。

操作方法如下:

(1)口對口呼吸法:病人仰臥,術者一手托起病人的下頜,盡量使其頭部后仰,并用托下頜手的拇指張開病人的口唇,以利吹氣。在病人口周可蓋一紗布或手絹(也可不用)。另一手捏緊病人鼻孔。術者深吸氣后,將口緊貼病人口上,用力吹氣,直到見到病人胸廓升起為止。吹氣完畢后,松開鼻孔,讓病人胸廓及肺依彈性自動回縮,出現呼氣動作,使肺內二氧化碳自行排出體外。反復如此進行,每分鐘14~16次。

直接的口對口人工呼吸法

(2)口對鼻呼吸法:病人仰臥位,術者位于其頭端,左手置病人頸項部,并將頭部略抬起使之后仰,右手捏住病人口唇使其閉緊,深吸一口氣,將口對著病人的鼻孔吹氣;吹氣畢,術者將頭抬起并側轉深吸氣,松開病人口唇,讓其出現自然呼氣動作。如此反復進行,每分鐘14~16次。

(3)舉臂壓胸法:病人仰臥,頭略偏向一側,肩下墊一枕頭。術者位于病人頭前,雙手握住病人的兩前臂近肘關節處,將上臂拉直過頭,使胸廓被動性擴大形成吸氣,2~3秒后,再彎曲其兩臂并將其肘放回于胸廓下半部,同時壓迫胸廓下部前側方肋弓約2秒,使胸廓縮小,形成呼氣。如此反復進行,每分鐘14~16次。

注意事項:

(1)呼氣壓力應均勻,不可過猛,以免在氣道內形成渦流,增加阻力;壓力亦不可過大,否則可使肺泡破裂,或將氣體吹入胃內。

(2)病人口腔及呼吸道如有分泌物,應及時清除,以免影響效果或將分泌物帶入呼吸道深部。

(3)舉臂壓胸時,應松開病人衣物,以免影響操作效果。壓胸力量不可過大,以免引起肋骨骨折。

(4)病人如有微弱呼吸,人工呼吸應與病人自主呼吸同步。

13.吸氧療法

適用于治療下列疾病:

①呼吸衰竭、低氧血癥。②心血管病、心力衰竭、心包積液、心肌缺血等。③急性腦出血、缺血性疾病。

④其他,如各種原因引起的休克、藥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酸堿中毒等。

操作方法如下:

(1)鼻導管法:用生理鹽水棉簽清洗鼻孔,輕輕插入鼻導管至鼻咽部(長度為鼻尖至耳垂距離的2/3),用膠布將導管固定在面頰部,導管與氧氣裝置的濕化瓶相接。調節氧氣筒總開關壓力為2~3千克/厘米2,根據病情需要將流量適當調節(一般用1~5升/分)以維持一定吸氧濃度。停用氧氣時,關閉總開關和流量開關,取下鼻導管。

(2)鼻塞法:用特制的鼻塞,塞入鼻孔以代替鼻導管插入鼻腔深部,可減少對鼻黏膜的刺激。吸氧濃度和效果與“導管法”相同。尤適合于低濃度吸氧。

(3)面罩法:將吸氧面罩放于病人口鼻部,用松緊帶固定。面罩的氧氣進孔與給氧裝置的濕化瓶連接,一般需氧流量6~8升/分,吸氧濃度可達60%以上。

氧氣筒輸氧裝置

(4)氧氣帳法:將病人頭部送入氧氣帳中,其頂端的氧氣噴嘴與氧氣裝置的濕化瓶連接。一般氧氣流量為10~20升/分,其吸氧濃度可維持在60%~70%。

(5)口罩法:以漏斗代替鼻導管,將漏斗罩于口鼻外,距皮膚1~3厘米,適當固定。此法多用于嬰幼兒,流量一般為2~3升/分。

注意事項:

(1)學習吸氧有關知識,做到防火、防油、防震。氧氣筒放陰涼處。

(2)操作前先檢查氧氣裝置、總開關、流量開關是否通暢,流量表是否準確、有無漏氣。

(3)吸氧治療中,注意病人缺氧情況的變化,調節流量時,注意避免高壓氧氣沖入呼吸道損傷黏膜。

(4)缺氧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者,應采用控制性氧療法,吸氧濃度適當降低,同時給呼吸興奮藥。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者,可吸入6.5千帕(50毫米汞柱)以上之高濃度氧。

(5)吸氧時間根據病情而定,因急性病引起的低氧血癥,缺氧得到糾正即可停止給氧。高濃度給氧,不宜超過24小時,以防氧中毒。

吸氧療法是呼吸循環衰竭、休克等的重要綜合搶救措施之一,通過糾正低氧血癥,改善心肌代謝,糾正肺動脈高壓,同時增加腎臟血流量和改善腦細胞缺氧狀況,對搶救患者具有積極的治療作用。

14.血液透析治療術

血液透析是最常見的血液凈化技術之一,它根據透析膜兩側的溶質濃度梯度和滲透壓梯度及膜兩側的流體壓力差所產生的擴散、滲透與超濾作用的原理,達到清除血液內毒性物質和水分的目的。對清除水分子物質和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失衡有好的效果。

血液透析治療術適用于下列患者:

①急性腎功能衰竭:凡達到具體透析指征,即可透析。②慢性腎功能衰竭:有具體透析指征。③藥物中毒。

操作方法如下:

在透析室內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有特殊的透析器和配制好符合要求的透析液。

注意事項:

(1)操作過程中,注意記錄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心肺功能不全者需給氧。并作心電監護;注意觀察透析器及監護器的工作狀態。

(2)透析過程中可能出現出血、凝血、溶血、栓塞、低血壓、高血壓、透析失衡綜合征、透析液反應等,應注意防治。

15.人工冬眠療法

在冬眠藥物的作用下,機體處于一種保護性抑制狀態,降低了代謝率,也降低了嚴重的應激反應,調整血管的舒縮功能,以便保持內環境的穩定。

人工冬眠療法適用于以下患者:

①破傷風、癲癇持續狀態、高熱驚厥、子癇、甲狀腺危象及頑固性疼痛。

②嚴重感染,如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腦炎、小兒重癥肺炎等。

③嚴重顱腦外傷、腦干傷、創傷性休克、燒傷等。

有下列情況不宜使用人工冬眠療法:診斷不明的疾病、腦血栓形成、房室傳導阻塞、嚴重失水、失血及體溫過低等。

操作方法如下:

1.配方選擇:

(1)冬眠1號(杜冷丁100毫克,氯丙嗪50毫克,異丙嗪50毫克),鎮靜降溫作用較強,可用于感染性休克、高熱型中暑、腦炎、腦外傷、燒傷、妊娠高血壓等。

(2)冬眠2號(杜冷丁100毫克,異丙嗪50毫克,氫化麥角堿0.6毫克)有改善冠狀循環,減慢心率作用,多用于伴有心動過速者。

(3)冬眠4號(杜冷丁100毫克,異丙嗪50毫克,乙酰丙嗪20毫克)有強鎮靜作用,多用于破傷風、癲癇持續狀態。

2.使用方法:病情較輕,每6~8小時肌注一個劑量,病情重者,每一劑量可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毫升中,靜脈滴入。高熱驚厥者,滴入速度宜快,每一劑量可在30分鐘左右滴完;血壓偏低或呼吸衰竭者滴入宜慢,20~30滴/分,一般每6~8小時給一個或半個劑量。

3.用藥開始30分鐘后,可予體表降溫,使體溫逐步下降,2小時后可降至35~36℃,呼吸及脈搏平行下降,病情特重者可降至34℃左右。此后每8~12小時酌予半個劑量,給予維持。應持續至病情好轉、穩定,一般約2~5天。停用冬眠藥物后,自下而上逐步撤除體表降溫,體溫可自然回復,意識亦漸恢復。

注意事項:

(1)嚴密觀察病情,如出現體溫上升、肌肉緊張、持續高熱或加用物理降溫時出現寒戰,表示冬眠藥物不足,應予增加用量。

(2)病情較重或呼吸道分泌物多,必要時應行氣管切開,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

(3)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冬眠藥物往往有降低血鉀的趨勢。

(4)解除冬眠時,如體溫不能自動回升,可給溫水袋或肌注阿托品,幫助復溫。

(5)一般可持續2~5天,需要時可延長到兩周。冬眠期延長時,為避免產生耐藥性,可每日更換藥物組合。

16.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指用供體的正常骨髓細胞移植給患者,替代其異常的或受損傷的骨髓,使其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這是近年來組織相容配型技術和免疫學、免疫抑制療法進展的結果。為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放射病和免疫缺陷病等疾病的治療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骨髓移植適用于下列疾?。?/p>

①造血系統惡性疾病,如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急性骨髓纖維化等。

②造血功能障礙性疾病,如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放射病、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③遺傳性造血系統疾病,如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病、地中海貧血、黏多糖沉積病等。

④實體性腫瘤,如淋巴瘤、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神經母細胞瘤、卵巢癌、睪丸癌等。

操作方法如下:

1.骨髓移植的種類:

(1)異基因骨髓移植:是指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HLA)一致的個體間移植。目前主要在同胞兄弟姊妹之間HLA相同者之間進行骨髓移植。

(2)同基因骨髓移植:是指基因型相同個體間的骨髓移植,在人類僅限于同卵孿生同胞間的移植。其成功率最高,理論上應無排斥或移植物抗宿主反應,不需要免疫抑制處理。但實際上,由于某些疾病的發病機理關系,如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亦可發生排斥,仍需免疫抑制處理。

(3)自身骨髓移植:是指在同一身體上進行骨髓移植。目前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和實體瘤。即在白血病患者經誘導完全緩解后或實體瘤患者尚無明顯骨髓受累之前,采集自身骨髓,并將其冷凍保存。待經過大劑量化療或放療消滅腫瘤后,再將骨髓輸回,以促進骨髓造血功能恢復。近來用自身周圍血濃縮單核細胞移植也有類似作用。

2.骨髓的采集:

無菌下進行操作,一般由髂后上棘穿刺進行,穿刺稍深,故穿刺前局部麻醉藥量宜稍多,穿刺后邊抽吸邊旋轉針頭,可自一個部位抽取50毫升,如作同種異體骨髓移植,一般自兩個部位共抽取100毫升;如作自身骨髓移植,需300~400毫升,則應在硬膜外麻醉下,從髂前、髂后上棘及髂嵴下方等多部位采集,亦可以胸骨采取。穿刺前應將所用的器具用硅液處理,或用TC-199肝素溶液洗滌,抽好的骨髓要進行過濾,可用細鋼絲網(300~100微米孔)過濾。

3.骨髓移植:

將過濾好的骨髓液輸給受髓者之前,要先行組織配型,輸液前可給予抗菌素及地塞米松以預防反應。輸液接近結束時輸液管內最后一段含脂肪粒的骨髓丟棄不用,以免發生脂肪栓塞。每次移植時,瓶底留少許骨髓細胞計數,當輸入的骨髓細胞總數達2×109時,可起到保護急性骨髓衰竭病人免于死亡的作用。

4.骨髓的保存:

骨髓在保存液中,若在4℃放24小時,有80%的細胞可存活,48小時則僅有60%~70%細胞存活。如無冷凍設備,則盡可能在4小時內給予受髓者。

若長期保存,可將采取的骨髓以稀釋液稀釋,稀釋液為肝素,甘油——TC199液。稀釋后的骨髓液分裝25毫升安瓿中,以每分鐘降低1℃的速度進行冷卻,到-70℃時再放入-196℃液氮箱中保存,一般可保存3年。

17.體外沖擊波碎石術

沖擊波產生的原理為由高電壓、大功能的電容器充電后通過置于水中的電極瞬間放電。產生電火花使電極間水劇烈氣化而產生沖擊波,沖擊波又由橢圓球形金屬反射器聚集于第二焦點,即結石部位,使結石震碎粉化而自行排出。其特點為沖擊波有粉化結石的能量而無爆炸力,因此只要定位準確,對軟組織并無損傷。

體外沖擊波碎石術適應下列病癥:

(1)泌尿系結石:①腎和輸尿管的單一和多發性結石;②部分性或完全性鹿角形結石;③感染結石;④孤立腎腎結石;⑤高齡病人和兒童;⑥透X線結石。

(2)膽系結石:①癥狀性膽囊結石;②口服造影劑表明膽囊功能正常的膽囊結石;③膽囊陰性結石;④4~25毫升單顆或5~15毫升2~5顆膽囊結石;⑤肝外膽管結石。本術可作為輔助治療,碎石后再用其他方法取出結石碎片。

操作方法如下:

(1)此術必須在具有沖擊波碎石機的??浦委熓疫M行。術前準備包括術前用藥、腸道清潔準備與充盈臟器。充盈液體的臟器是超聲波的良好透聲窗,有利于結石的超聲定位。此外,在液體的環境中結石容易粉碎。

(2)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如使用水囊式碎石機可不需要麻醉。

(3)檢查碎石機各部件是否運轉正常,并核對病人X光片,詳細了解結石位置、大小、形態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

(4)結石定位。用X線或B超搜尋結石,找到結石后,將沖擊波源移動調整,使第二焦點與結石吻合。

(5)選擇工作電壓和沖擊次數。不同碎石機有所不同,一般工作電壓為12~18kV,沖擊次數為1000~2500次。實施沖擊波治療岳,按停止鍵鈕,將沖擊波源降至最低點,并復查碎石效果。

(6)碎石治療后,泌尿系結石病人應配合利尿、解痙或中藥排石治療。膽系結石病人治療后,碎石顆粒大多不能自行排出,必須配合溶石排石治療,甚至經內鏡取石。

18.斷肢的保存與轉送

斷肢(指)再植能否成功,與斷肢(指)保存正確與否有很大關系。如果正確保存離體的斷肢(指),并盡快將斷肢(指)隨同患者一起轉送到有條件的醫院,將為再植成功提供良好的條件,這是每個人應當知道的基本知識。

患者斷肢(指)近端如無大量出血,可用無菌敷料覆蓋,加壓包扎即可。如有較大血管出血,一般不宜用血管鉗鉗夾止血,可于斷端近心側肢體墊適當軟布,再環扎橡皮帶止血。

發現肢體離斷后,盡快將肢體撿起,一般不必進行清洗,即刻將離體斷肢(指)用無菌紗布包好,如現場沒有無菌紗布,也可用干凈的布單包裹,然后置于容器內。周圍放置適量冰塊或冰袋,以減緩組織變性和防止細菌繁殖。須注意勿使冰水浸及斷肢(指),更不能將斷肢(指)直接置于任何液體中(包括生理鹽水和消毒液)。未完全離斷的肢體應盡快包扎、固定。

將包裹、儲存的肢體,隨同患者一同送往有條件醫院,途中護送時注意離體斷肢勿受擠壓、碾挫,并爭分奪秒,盡快送達接受醫療單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洮南市| 兰西县| 且末县| 精河县| 木兰县| 卢氏县| 丽江市| 开原市| 田东县| 秦安县| 霍林郭勒市| 绵竹市| 南川市| 留坝县| 灌南县| 大庆市| 武平县| 大田县| 普洱| 资源县| 钟山县| 泗水县| 湘潭县| 永定县| 阿拉尔市| 科技| 平邑县| 车致| 平昌县| 绍兴县| 兰坪| 开阳县| 定陶县| 伊宁县| 清涧县| 连云港市| 汉源县| 唐海县| 茂名市| 石景山区|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