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機離子廢水深度處理的工藝與溶液化學研究
- 黃自力等
- 855字
- 2019-11-26 18:32:17
2.3 磷對水體的污染及其危害
2.3.1 水體富營養化及其危害
水體富營養化[55]是指湖泊、水庫、緩慢流動的河流以及某些近海(如海灣、海峽等)水體中營養物質(一般指氮、磷化合物)過量從而引起水體植物(如藻類和大型植物)的大量生長。
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面往往呈現藍色、紅色、棕色、乳白色等,視占優勢的浮游生物的顏色而異。這種現象發生在江河湖泊中稱為“水華”,在近海則叫作“赤潮”。形成水華通常以藍藻為主,而形成赤潮的藻類主要是甲藻。
發生水華或赤潮時,水中藻類等浮游生物發生暴發性增殖,使大面積的水域被藻類所覆蓋,阻礙了水體與大氣的接觸,導致水中溶解氧的降低,而藻類的代謝死亡,微生物分解藻體及其他有機物也要耗去水體大量的溶解氧,從而使水域產生大面積厭氧導致水體腐敗發臭。
2.3.2 富營養化的成因及磷的作用
根據生命周期理論[56],磷、氮的過量排入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根本原因,藻類是富營養化的主體,它的生長速度直接影響水質的狀態。在合適的光照、溫度、pH值和充分具備營養物質的條件下,藻類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為:

根據Leibig最小定理,植物生長取決于供給它的養分中最少的一種。從藻類原生質C106H263O110N16P1可以看出,生產1kg藻類,需要消耗碳358g,氫74g,氧496g,氮63g,磷9g,磷是最小限制因素,因而就是導致富營養化的決定因素。
2.3.3 我國磷污染現狀
我國磷污染現狀總體上是嚴重的[5],主要湖泊、水庫氮、磷污染較重,導致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列入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的總磷2009年度的平均含量分別為0.109mg/L、0.190mg/L和0.241mg/L。近幾年來,全國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嚴重污染,如長江不少支流的水體已超過Ⅲ類標準,很多江段磷、氮污染非常嚴重,城市封閉和半封閉水域水華嚴重。發生在近海的赤潮也頻繁起來,2009年發生海洋赤潮68起,累積面積約14100平方千米。我國近岸海域污染已經由20世紀80年代的有機污染物(COD)主導型轉化為氮磷營養鹽主導型。
磷污染來源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農業廢水。
由于磷污染日趨嚴重,國內不少地方也先后效仿西毆、日本、美國等發達地區,采取控磷、禁磷措施,以減輕對當地水域的磷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