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瀉出如水樣,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兩季多見。腹瀉臨床可概分為急性泄瀉和慢性泄瀉兩類。
◎癥狀表現
本病的癥狀表現為:急性患者排便頻繁,糞便稀薄或含有膿血黏液;慢性患者是大便次數增多,不成形,稀薄或有濃、血、黏液相雜,間歇或持續2個月以上。
主要病因
細菌感染
人們在食用了被大腸桿菌、沙門菌、志賀菌等細菌污染的食品會引發此病。
病毒感染
人體通過食物或其他途徑感染多種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瀉。
著涼
腹部受涼或食用生冷食物,致使腸蠕動加快導致腹瀉。
食物滯留
飲食無規律、進食過多、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胃動力不足導致食物在胃內滯留,引起腹脹、腹瀉。
◎偏方秘方
※方一
〔藥方組成〕朱蕉、桐根、朱槿根各適量。
〔制用方法〕以上3味藥各取10~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溫服。
〔功能主治〕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腹脹、腹痛,亦可用于治療痢疾、便下紅白、里急后重等癥。
※方二
〔藥方組成〕黨參9克,焦蒼術、茯苓、蓮肉、山藥、破故紙、烏梅、訶子、栗殼(炙)、麥芽、肉豆蔻各6克,甘草(炙)、砂仁、吳茱萸各4.5克,五味子3克,扁豆15克,焦楂7.5克。
〔制用方法〕水煎服。
〔功能主治〕主治五更瀉。忌生冷食物及房事。

※方三
〔藥方組成〕附片(制)、淫羊藿、木香、蒼術、白術、石榴皮各10克,黨參、山藥、茯苓、神曲各15克,炮姜、五味子、黃連各6克。
〔制用方法〕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溫服。
〔功能主治〕溫腎健脾,澀腸止瀉。主治老年慢性腹瀉。

※方四
〔藥方組成〕大制附子300克,大棗1千克。
〔制用方法〕大制附子連皮同大棗置于砂鍋內,以水煮1日,常令水過2指。取出,每個切作3片,再同煮半日,去皮,杵為末,和丸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冷,大腸滑泄,米谷不化,乏力。

腹瀉患者進食時應注意些什么?

腹瀉初期,最好吃一些流食,如濃米湯、稀藕粉、杏仁霜、去油肉湯、淡茶、過濾后的果汁等;病情減輕后再吃一些半流食,如掛面、面片、白米粥、蒸蛋羹等。記住,不要喝牛奶。因為牛奶但能在腸道中增加殘渣,加重病情。另外,還要注意少食多餐,不要吃過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