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刮痧的原理
※ 認識經絡
●經絡
經脈和絡脈組成了經絡系統。經絡系統中的主干是經脈,經脈分出的分支是絡脈。經絡系統由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十五絡、孫絡、浮絡等組成。

※ 主要腧穴
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腧通“輸”,有轉輸、輸注的含義;“穴”即孔隙。因此,腧穴也就是指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轉輸或輸注于體表的分肉腠理和骨節交會的特定的孔隙。
功能:輸注臟腑經絡氣血,溝通體表與體內臟腑的聯系。
分類:一般分為十四經穴、經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類。
①十四經穴:又稱經穴,是十二經脈和任脈、督脈循行路線上的腧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
③阿是穴:沒有具體名稱,也沒有固定部位,常隨病而起,病愈即失。
②經外奇穴:又稱奇穴,不歸屬于十四經脈,但定位明確、有特定療效。
④耳穴:病癥在耳廓上的反應點,呈倒置胎兒狀分布。
※ 取穴方法
想要提高刮痧療效關鍵是能夠找到正確的穴位,所以熟練掌握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很有必要。
●解剖標志定位法
以人體表面具有特征的解剖標志為依據,來確定穴位位置的方法即為解剖標志定位法。對人體的解剖標志進行劃分,可分為有固定標志和活動標志兩種。人體的五官、毛發、指(趾)甲、肚臍、乳頭、骨節的突起和縫隙、肌肉的隆起和凹陷等不受人體活動影響的固定不移的標志即為固定標志。人體的皮膚、肌肉、關節等隨著一定的活動而出現的標志,在臨床上可用來作為定位取穴的依據即為活動標志。
●骨度分寸定位法
以骨節為主要標志,測量人體不同部位的長度,作為量取穴位標準的方法即為骨度分寸定位法。根據具體情況,可將骨度分寸定位法分為橫寸和直寸兩種。特定部位的骨度分寸只能作為取該部位穴位所用。人體腧穴定位的基本方法就是骨度分寸定位法,下圖是常見的骨度折量寸。

骨度折量寸(頭部)

骨度折量寸(正面)

骨度折量寸(背面)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以患者手指的長度或寬度為標準來測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即為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簡稱為指寸法。常用的指寸法有三種,分別是中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和橫指同身寸法,如下圖所示。

中指同身寸法:用于測量四肢腧穴的直寸和背部腧穴的橫寸。

拇指同身寸法:用于四肢腧穴的直寸。

橫指同身寸法:用于測量胸腹部腧穴的橫寸和四肢腧穴的直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