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作為一種補充歷法,被我國人民用來指導農事,是中華民族古老而傳統的文化。

眾所周知,太陽與地球時刻都在公轉及自轉,地球一年圍繞太陽運轉一周,在地球上看就是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一圈,太陽所移動的這條路線被稱為黃道。而人們恰恰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對二十四節氣進行劃分的。當太陽與赤道形成垂直照射時即為“黃經零度”,也就是春分點。每前進15°即為一個節氣,自春分往下按照順序一一順延,形成一年二十四個節氣。等到運行一周后便會重回春分點,叫作一個回歸年,合360°。在二十四個節氣中,“節氣”即每月的第一個節氣,數量為12個,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及小寒;“中氣”即每月的第二個節氣,數量亦為12個,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及大寒。“節氣”與“中氣”相互交替,分別歷時15天,目前人們已經習慣將“節氣”與“中氣”總稱“節氣”。

◎ 地球公轉與二十四節氣示意圖

實際上,二十四節氣是一個“時刻”,而不是“一日”。在地球的公轉和自轉中,因為地球的自轉軸與公轉軸之間形成23.5°的傾角,所以就導致了太陽仰角高度在夏季正午時刻較高,到達冬季后較低,從而對全年的氣溫和季候產生了影響。

我國幅員遼闊,縱跨南北幾千余里,季風性及大陸性氣候非常顯著,各個地區的天氣氣候也存在明顯差別,所以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差異性非常大。

●七十二候

“七十二候”指的是按照動植物或者其他自然現象的變化征候,說明節氣變化與作為農事活動依據的一種方法。在古代中國,人們將五天稱為一個候,一個月包括六候,三候形成一個節氣,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一共是七十二候。而“候”即“草木蟲魚”,為天體運動變化在動植物身上的體現。從以下表格可以看出月份、物候、節氣的對應關系。

◎月份、物候、節氣對應情況

季節的變化用月份來說明,月份的變化用節氣來說明,節氣的變化用物候來說明,如此一來,就能更加方便簡捷地令人們把握好天時。人們利用一年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物候幾乎就可以將一年四季的變化掌握在心,以此對農業生產進行指導。

●二十四番花信風

二十四番花信風,也叫二十四風,由于是應花期而來的風,因此稱為信。一個月中包括兩個節氣,每一節氣,有三候,每候有五天。每五天會出現一個花信,也就是說每五天會綻放一種花蕾,一個月有兩個節氣、六個候和六個花信風。二十四番即小寒到谷雨,小寒至谷雨之間有八個節氣,共120天,每五天稱作一候,一共是二十四候,也就有二十四種花信。而“花信風”即應花信而來的風。比如,小寒是指梅花、山茶、水仙三種花相繼開放的那一段時間。下表體現了二十四番花信風的具體情況。

◎二十四番花信風一覽表

●季節節律

季節節律是指一些生物隨著季節的改變而發生的周期性的行為。例如,有不少鳥類在臨近冬季的時候會飛到南方去過冬,爬行類、兩棲類到了冬季就會冬眠,魚類會出現洄游等。

季節節律的動物,比如,熱帶動物會出現夏眠,生活在溫帶地區的獸類與鳥類大多在春季繁殖,獸類在春秋兩季會換毛,寒帶動物會出現冬眠以及鳥類的遷徙等都富有季節節律。這些動物的內在節律與外界自然節律保持一致,此為長期與自然界相適應的結果。

在古人看來,是氣候的冷暖交替(二十四節氣)、動植物的物候特征(七十二候)和天象的位置變化(星座位置)構成了“天時”這一季節性變化,人類的所有活動都不能違背天時這一時間節律。自然界的季節不斷循環更替,世間的一切事物也要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一規律相適應。

●三伏、九九

在我國,一年不僅包括二十四節氣,還包括一些雜節氣,此為我國勞動人民在節氣方面的又一偉大創造。一般來說,這些雜節氣能很好地將天氣情況反映出來,所以可幫助與指導日常生活以及農業生產。

三伏:在我國,“初伏”是指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中伏”是指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末伏”是指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統稱“三伏”。

六十甲子天干地支次序

我國傳統的歷法是根據天干地支進行紀日的,一共有十個天干,十二個地支,其中十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一一相配,組成了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根據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由此形成了干支紀日法。此外,干支還可紀時、紀月、紀年等。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即夏至過后,日序中前面那個庚字第三次出現的那一天。

六十甲子天干地支次序表

初伏與末伏各有10天,中伏有些年份是10天,有些年份是20天。中伏的天數由交伏的早晚確定,通常來說,7月28日之前交伏,中伏就有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就有10天。

冬至起九:自冬至起,我國民間將9日分成一段,即一九、二九……九九,九九結束則代表春分日近。有一首歌謠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這一歌謠很好地將冬至過后氣候變化的基本情況顯示了出來。古人以節氣、雜節氣和廣泛在民間流傳的、十分豐富的諺語、歌謠等,對一年四季每一個不同節氣的天氣情況做了非常細致的解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江市| 红安县| 青岛市| 五常市| 唐河县| 宾川县| 连州市| 英德市| 新邵县| 获嘉县| 海兴县| 康定县| 永春县| 苏尼特左旗| 阳信县| 江北区| 平乐县| 江津市| 鸡西市| 板桥市| 苗栗市| 衡南县| 浦城县| 油尖旺区| 阳谷县| 自治县| 武强县| 大渡口区| 宁安市| 美姑县| 新河县| 南阳市| 攀枝花市| 娱乐| 青阳县| 瓮安县| 勐海县| 基隆市| 巴彦淖尔市| 谷城县| 扶绥县|